柳·乌利茨卡娅的创作主题刍议 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机场55路摘要:柳·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作家自步入文坛起,一直以女性独特的视角,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探视女性生存最真实的一面对女性问题和家庭问题的关注一直贯穿作家创作的始终乌利茨卡娅通过对出自同名小说的索涅奇卡、美狄亚等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传达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品质及其对家庭价值的珍视关键词:乌利茨卡娅; 主题; 女性; 家庭一、引言在当代俄国文学界的作家之中,柳·乌利茨卡娅的名字可谓熠熠生辉在1992年《新世界》杂志的第七期上刊登了她的成名作——中篇小说《索涅奇卡》;而第一部作品集《穷亲戚》于1993年问世然而,作家开辟出自己创作之路的过程并非是一路坦途事实上,她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开始文学创作,但是,文学界对这位女作家最初的态度并不是张开怀抱“热情”的欢迎;相反,乌氏作品的出版颇费周折二、乌利茨卡娅的创作主题1.家庭主题小说《索涅奇卡》以写实的手法讲述了同名女主人公的一生索涅奇卡相貌平平,但却酷爱读书,初恋的失败令她远离现实生活,沉湎于书中人物的世界里,书的世界成了她的避风港。
直到遇见了生命中的另一半——画家罗伯特·维克多洛维奇,在前苏联肃反时期,不顾他的危险处境与其结婚从此,索涅奇卡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关注的不再是书中主人公们的命运,而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成了她生活的主要目标《她非常想拥有一个能正常过日子的家,有厨房、有女儿的房间、有丈夫的工作室,可以煎肉饼,煮糖水水果…》索涅奇卡一直努力为家庭的幸福生活付出着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丈夫也重获声名,女儿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然而,这一切都在瞬间崩塌——在同一天,索尼娅先后收到了房屋拆迁的通知并得知了丈夫的背叛房子在索尼娅心目中无异于“幸福家庭”的载体,房屋拆迁预示着“家园”的分裂原来的幸福家庭在根本上被瓦解,但是女主人公以自己的宽容隐忍尽量去体谅、理解丈夫,甚至接纳了丈夫的情人——女儿的同学亚霞,将她视为养女,照顾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直到她们长大成人离开了家……在这一过程中,书籍重新又回到索涅奇卡的生活中,与她为伴索涅奇卡的一生之中“家”成为决定其生活方式的关键词对幸福家庭的向往和追求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改变了她原有的生活,将她从书籍的虚幻空间带到了另一个空间维度,舒适的住宅、和睦的家庭构成的现实世界。
从家庭的建立——家庭的分裂——家庭的“重建”,乌利茨卡娅以平实的笔触刻画出经受住生活磨砺的索涅奇卡身上散发出的迷人气质与独特性格女性为了维护心目中家庭的完整,即使家庭生活中遭遇了不可忍受的背叛,仍能够用宽容和隐忍化解生活中的不幸和坎坷,始终在心灵深处尽力维系理想中家的温馨与平静家园的守护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者,这常常是乌氏笔下的女主人公们在“家”这个私人的世界里充当的角色在《美狄娅和她的孩子们》这部家庭史诗式的长篇小说中,同名女主人公的形象堪与索涅奇卡相媲美因为父母早逝,美狄娅从16岁开始便承担起大家庭母亲的角色,照顾弟妹美狄娅对自己患有癫痫病的丈夫由怜生爱,嫁给他几十年相濡以沫,悉心照料然而在丈夫去世后,她却意外发现丈夫和自己心爱的妹妹的隐秘恋情同索涅奇卡一样,美狄娅非但没有因此而对丈夫心生怨恨,反而竭力克制、化解生活中的种种负面情绪,照顾他的私生女尼卡,尽力用善良的本性和宽容的心灵维护家庭完整,在自己的生活中营造出一片宁静和祥和的氛围2.女性主题与俄国文学中的大多数女性们一样,乌利茨卡娅的女主人公也遭遇到人类生存过程中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诸如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疾病、苦难、生离死别、背叛、忠实、命运等等。
如,布罗尼卡(《布罗尼卡》)还在少女时代就做了未婚妈妈,被学校开除,先后稀里糊涂地生下了四个孩子,在母亲和邻居们的非议与同情中,独自抚养他们长大但是,与传统的“单身母亲”形象不同的是,布罗尼卡虽然一样经受着生活的压力与艰难,可她的身上却少了那许辛酸与可怜,她并没有因为生活的种种打击而绝望、痛苦不堪相反地,她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并且感到自己很幸福在这部作品中,乌利茨卡娅没有去指责那个诱惑布罗尼卡、另她失去贞操的成熟老道的男人的过错,而是将着眼点放在了对女性自身的生存状态及内心感受的探寻上布罗尼卡从未为此而后悔过;她爱那个男人,维护他,喜欢他那没有虚伪与欺骗、不世俗功利的生活而那个男人去世的时候,感谢布罗尼卡所给予他的一切布罗尼卡的孩子们长大之后,既聪明,又有文化,他们移居国外生活而她本人则在报亭卖票,身上穿的却是“纯牌进口的”麂皮上衣这就是布罗尼卡,在外人看来不令人羡慕的生活,她却是能够乐在其中,从无怨言乌利茨卡娅的女主人公们大多向往着实现女人的最高使命——成为母亲,这也成为了她们在困境中支撑下去的重要动力如在《布罗尼卡》中,邻居伊拉虽然一直过着物质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布罗尼卡所感受到的那种能够包容一切的爱和被爱的感觉,却是她所体验不到的。
因此,她甚至有些羡慕布罗尼卡,觉得自己的生命中似乎错失了什么,缺少些什么《幸福的人》中的贝尔塔老来得子,作家寥寥数笔向我们尽现,成为母亲给她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幸福,虽然这幸福不久就随着儿子的意外死亡而被摧毁布哈拉(《布哈拉的女儿》)的女儿米拉有先天缺陷,可是伟大的母爱却让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女儿将来的生活做着安排乌利茨卡娅在作品中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在任何环境下都具有爱的能力,这不仅仅是对子女的伟大的母性之爱;还有对心爱的人全心全意、充满包容的爱爱与宽容是作家一直在作品中要表现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出自同名小说的索涅奇卡、美狄亚等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正是对此的明证相貌平平、视文学为生命的索涅奇卡,为了心爱的丈夫而走出象牙塔,做一个贤惠的家庭主妇和妻子然而在多年以后,面对深爱着的丈夫的背叛,她却能够克服最初的委屈与痛苦,平静而坦然地接受,并认那个年轻女子为“养女”,组成一个“三口之家”她对命运已经赋予自己的一切感到知足,同时也为丈夫能在晚年得到一个红颜知己,启发他的创作灵感而感到庆幸而在丈夫去世之后,晚年的索涅奇卡又重新恢复了往日与书为伴的生活在索涅奇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的坚韧、平静、宽厚与忍耐正是乌利茨卡娅理想中的女性品质。
无独有偶,长篇小说《美狄娅和她的孩子们》中的美狄娅有着和索涅奇卡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如前文所说,面对丈夫的背叛,美狄娅同样表现出了宽广的胸怀与仁厚,从而维系和谐的家庭关系与美狄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作者着力描写她的孙女玛莎的爱情悲剧玛莎在感情方面,试图追求灵与肉的统一;而她爱的人布托诺夫跟她在一起,只是为了满足性欲,对她的精神世界却不屑一顾当玛莎发现布托诺夫还跟他的婶婶交往时,对爱人肉体爱欲的欲罢不能,与对爱情生活理想憧憬的破灭,两者之间的激烈矛盾最终导致了玛莎的精神分裂,以至于自杀身亡作家正是通过玛莎的悲剧,从反面再一次证明了美狄娅仁厚而宽大的胸怀的巨大力量与宝贵乌利茨卡娅就是这样以自己女性独特的视角,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探视女性生存最真实的一面,以及她们丰富而坚毅的内心世界,即使她们是处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但是仍然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心中那份普通而又弥足珍贵的“幸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