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单采血小板对机体健康指标影响的研究 摘要:单采血小板是一种常见手段,其能够提高血小板采集质量,避免红细胞浪费,防止输血传播疾病发生但由于血小板捐献者医学基础知识储备欠佳,故而其将出现抗拒单采血小板的行为,致使该项血液采集手段无法顺利实施为此,本文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及实际调查,围绕免疫系统指标、血浆蛋白指标以及血小板系统指标等多项内容展开探讨,并通过上述指标的变化,进而明确多次单采血小板对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以期可以为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多次单采血小板;机体健康;影响;指标引言:在医疗事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成分输血技术的应用率正在不断增加单采血小板的采集对象多是健康献血者,但由于健康献血者对单采血小板认知程度较低,故而其将对该项技术产生抗拒心理因此为保障成分输血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对健康献血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其对单采血小板形成正确认知,帮助健康献血者明确该项技术与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该点对成分献血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机体免疫系统指标1.1.白细胞有学者通过研究后发现,多次进行单采血小板的健康捐献者白细胞大细胞比值、白细胞小细胞比值及白细胞等指标与其他捐献者不存在差别。
由此可见,多次单采血小板无法对机体白细胞产生影响1.2.血浆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功能属于重要健康指标,其能够对机体健康状况进行有效反映,而血浆中存在的免疫球蛋白实际水平能够对机体免疫功能进行科学评价[1]针对单采血小板而言,其能够结合血液比重对血小板进行分离,但由于淋巴细胞与血小板比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而极有可能造成部分淋巴细胞丢失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单采血小板健康捐献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A及IgG等相较于首次捐献者不存在明显差别促使该现象形成的原因是机体能够对T细胞稳态进行重建,提高不同亚群间的稳定性此外,在健康捐献者进行多次单采血小板的情况下,其C4、C3以及CRP等指标将出现一定变化,但变化程度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有学者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虽然进行多次单采血小板的捐献者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其相较于首次捐献者存在较大的差别导致该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性别、献血次数以及地区等多方面因素能够对机体部分免疫指标恢复速度产生直接影响目前,医学界尚未对机体免疫系统回归至正常水平的时间进行明确2.血浆蛋白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在长期捐献血小板的情况下,献血者血脂、血糖以及血清蛋白等未发生明显转变。
由此可见,单采血小板无法对献血者机体健康产生影响3.红细胞血系统指标3.1.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有报道显示,在多次单采血小板的过程中,由于机采分离管道中将残留部分红细胞,故而每次机体在捐献血液时,将丢失部分全血,全血量约处于80mL至100mL的范围内此外,对血小板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在开展传染性指标与全血血小板计数检测工作时,将造成一定程度的红细胞丢失[2]但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后发现,在多次单采血小板的情况下,血细胞比容与红细胞计数未出现降低现象,故而上述报道不具备可靠性3.2.铁代谢指标与血红蛋白在机体长期处于慢性失血状态时,其将出现缺铁现象对血小板进行单采的过程中,每次收集的血浆约有250mL至500mL,极有可能导致捐献者出现血浆丢失,致使其铁贮存量降低血清铁以及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能够对机体储存铁与缺铁进行有效反映国外有学者特此进行研究,并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进行单采血小板的捐献者缺铁率约为34%,而未进行捐血的普通人缺铁率约为3%由此可见,在多次单采血小板的情况下,将导致机体铁的贮存量明显降低,且缺铁率与血小板捐献次数具有直接关系上述研究基于国外血小板捐献频率,与我国献血环境存在较大差别。
其中,国外捐献频率为每周2次,我国为每4周1次为此,有学者以我国献血频率为基础进行研究后发现,虽然在实施单采血小板后健康捐献者机体铁的贮存量将受到一定影响,但无法导致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及血清铁等指标出现显著异常3.3.网织红细胞有报道显示,在捐献血小板后的12天,网织红细胞均值才能回归至正常水平,由此可见,在单采血小板后,机体骨髓造血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促使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量增加但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多次单采血小板无法对红细胞计数产生影响4.血小板系统指标4.1.血小板计数在单采血小板的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将出现暂时性降低现象健康献血者在机采血小板至少1个月后,血小板不会出现显著变化;以1个月为间隔进行单采血小板的情况下,平均血小板体积不会增加,由此可见,在机采血小板的情况下,外周血小板数量将减少,并引起骨髓代偿性增生但从现实角度出发,可发现该种增生处于生理范围内,大量新生血小板不会出现在外周血中有学者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男性捐献者血小板数量存在增高现象,在血细胞数量降低的情况下,骨髓将受到一定影响,并释放其储备的成熟血细胞在我国献血间隔时间调整的背景下,多次进行单采血小板的捐献者血小板计数相较于其他捐献者明显较多,血小板平均体积相对较小,但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较大。
由此可见,通过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骨髓将进入到造血活跃状态4.2.血小板生成素针对血小板生成素而言,其能够全程参与到聚合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能够在增殖与分化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3]在通常情况下,若捐献者单采血小板间隔时间超过1个月,将不会对血小板生成素产生影响若捐献者频繁单采血小板,极有可能导致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血小板生产素浓度显著降低是否能够对机体健康产生影响尚未明确,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研究4.3.网织血小板网织血小板属于年轻血小板,其由骨髓巨核细胞释放到血循环中,体积相较于正常血小板较大,能够对骨髓中血小板的生成能力进行反映在机体处于失血状态或血小板受到破坏时,网织血小板水平将显著增高有学者通过研究后发现,男性捐献者血小板平均体积及网织血小板相较于其他捐献者将明显降低该学者认为,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捐献者血小板捐献次数及机体耐受性具有直接关系此外,据研究结果显示,在血小板捐献间隔实现规范化的情况下,捐献者网织血小板上升速度未提升,由此可见,单采血小板无法对捐献者本身产生影响女性捐献者网织血小板水平存在上升现象,且血小板平均体积明显增加,有学者认为导致该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女性单采血小板次数较少或免疫调节速度较慢。
5.血栓与止血系统指标若献血者进行单采血小板,其机体内D-二聚体相较于全血捐献者将显著降低针对D-二聚体而言,其属于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够对纤维蛋白的出现进行标志[4]有学者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对双份单采血小板进行捐献时,献血者血块收缩时间以及末梢血常规等不会受到不良影响成分献血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机体出现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性,且对该疾病产生的预防作用明显优于全血捐献结束语:综上所述,若多次单采血小板的间隔时间超过2周,且次数小于每年24次,该项采血方式将无法对献血者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应正确认识到单采血小板的可靠性,并为捐献者详细讲解相关知识,以此为成分输血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参考文献:[1]陈兰兰,张燕华,车进,张嘉洪,麻静敏,李凤.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等指标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1,23(03):332-336.[2]王瑞,葛红卫,郭瑾,贾俊杰,施欣,王鸿捷.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蛋白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1,34(01):8-12.[3]王波,蒋玲,姚勇.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缩短对长期献血者外周血象血小板参数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4):2016-2018+2022.[4]郭丽香,刘运德.多次单采血小板对机体健康指标影响的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8,38(04):387-388.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