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歌曲的高中音乐教学探究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形式,培育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红色歌曲蕴含着特殊的时代背景、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丰富的革命精神,不仅是珍贵的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同时也体现着革命精神传承和文化底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红色歌曲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周年,作为音乐教育人更应将红色歌曲融入高中音乐课堂,通过运用丰富的红色歌曲文化资源,强化红色歌曲育人功能,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红色文化,培育高中生爱党、爱国和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词:红色歌曲、高中音乐、教学探究、传承弘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之一,音乐教育在德育和美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红色歌曲为媒介,在感受歌曲艺术魅力和学会不同的艺术表现的同时,更应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
一、红色歌曲的特点红色歌曲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各个历史时期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都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歌曲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伟大精神的弘扬与传承,既振奋人心又深受民众喜爱,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和较强的节奏感,更具有独特魅力、深邃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经色歌曲歌曲中蕴藏着如此悦耳的催人奋进的力量,有着独特的民族特性、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等特征1、红色歌曲的民族性没有哪一个歌曲作品不受到时代的制约而存在,也没有哪一个作品能够脱离民族性而独树一帜一部优秀的歌曲作品,与时代与民族息息相关、相得益彰中国5000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源远流长团结共进、和谐相处、互相依存的56个民族一家亲,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红色歌曲源于民谣,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融入造就是红歌别具一格的韵味红歌既融合了每个地域的民谣和唱法,又寄存于生活、革命和建设中,传播并遍布祖国的各个地域,因此根植本土的红歌教育,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歌曲《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北京的金山上》原是一首藏族民风的歌曲,后来结合藏族传统民歌、藏戏等的演唱风格进行新编歌词,旋律悠扬悦耳,在民族特色浓郁之中又添加了流行音乐的元素,歌词则充分展现了西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幸福新生活的情景,表达了百万翻身农奴对毛主席,对党,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之情,在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唱响,成了西藏的经典歌曲,传遍大江南北经色歌曲既体现出了浓浓的民族风韵,又突出了音乐的民族精神其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广泛传唱,定是吸取了民族的精髓,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浓厚的民族文化2、红色歌曲的时代性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奋斗史和复兴史,这一时期的红色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激昂的情感、细腻的歌词、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土地革命时期的红歌曲调慷慨激昂,内容真实感人,蕴藏了红色革命精神有歌颂党和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的《歌颂中国共产党》、《苏区干部好作风》等歌曲;有描写反抗压迫与革命斗争的《土地革命歌》等歌曲;有赞扬革命根据地军民鱼水一家亲《十送红军》、《红军百姓一家人》等歌曲。
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红色歌曲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时代精神,是激励中国人们团结奋战、同仇敌忾和共赴国难的号角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新时代的红色歌曲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展示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崛起历程,更是蕴含着对国家和民族挚爱之情,有反映新中国建设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北京颂歌》,有反映改革开放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更有追梦时代的《我们都是追梦人》,有反映对国家和民族挚爱之情的《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祖国不会忘记》等等歌曲3. 红色歌曲的群众性红色歌曲旋律优美,结构简短,歌词质朴,曲风明快,传唱广泛,脍炙人口,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的产生与近现代革命斗争有密切关系,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和理想愿望,歌曲传唱的群众性、广泛性是红色歌曲的主要特征之一例如,当时唱遍大江南北的《工农兵联合歌》气势磅礴、曲调流畅,发自肺腑,心声为曲;不用雕琢,自然成词;形象可感,感人至深;简洁明快,便于记忆;触动心弦,广为传唱又例如歌曲《南泥湾》旋律优美抒情,朗朗上口,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歌颂他们把荒凉的南泥湾改造成了美丽的“江南”。
歌曲也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深受群众喜爱歌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南泥湾精神,成为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拯民于水火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再例如《我和我的祖国》歌曲采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每个人和生他养他的祖国的血肉联系,在词曲结合上“恰到好处”,是一首具有永久魅力、深受人们喜爱的抒情歌曲,成为能汇聚亿万人民的爱国心和爱国情这首歌不仅唱响爱国主义最美和声,更是汇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推动着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二、红色歌曲的作用1、审美感知作用审美感知指的是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红色歌曲融入高中音乐课堂,使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音乐素养和人文修养,吸纳和传承优秀文化,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引导学生对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增强对真善美的讴歌与塑造能力。
一首首红色歌曲能让我们重温党领导全国人民的革命史、奋斗史、创业史,一首首红歌能让人耳熟能详、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歌曲表达了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敬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红歌动听的旋律,优美的歌词,高昂的情感,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同时,更是催人奋进,具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例如红色歌曲《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歌曲明快豪放和浓厚的民族风格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2、艺术表现作用艺术表现指的是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表演和音乐创编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情操的熔炉”我们要激发高中生参与音乐表演热情,提高学生音乐表现水平,让学生音乐教学中接受熏陶、感受乐趣和丰富校园生活,在特定情境中充实心灵、发挥创造力、培养自信和获得成就感红色歌曲兼具艺术价值高、审美情趣强、思想内涵丰富、能调动高中生演唱积极性等特点,可把红歌糅合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国热情,感受艺术熏陶。
3、文化理解作用文化理解指的是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高中生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借助红歌丰富的内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红歌文化红色歌曲之所以成为经久不衰,核心在于生命力、传播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最强,具有强大精神力量,其具有独特文化自信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等等,尤其是思政教育价值,在当前形势下,更应加强红歌教育,这弘扬的是民族精神,激发的是爱国爱党热情,践行的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的是文化的自信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红色歌曲就是教育学生最好音乐教育资源,让中国红色歌曲和文化融进血液、铸入灵魂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那朴实的歌词、激昂的旋律,表达出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坚定人民跟党走的信念,鼓舞和激励着几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进,唱出爱国爱党爱英雄真情实感,唱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更唱出新时代建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伟大目标的时代号角。
3. 思政教育作用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透析笔者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红色歌曲就能给人一种激情,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唱出的是一种豪情,催生的是一股精神,激发的是一种动力,这正是我们当今时代急需的精神食粮红歌精神体现出民族气节与风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精髓,是高中学生最喜欢的思想政治资源尤其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涌现的英雄人物和事件,形成了一系列伟大民族精神,创造了大量与之相伴的经典红歌,把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人物的曲谱创作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同歌词创作的爱国主义精神融为一体,构筑起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谱系和红歌文化传承,比如反映五四精神的《五四纪念爱国歌》、红船精神的《红船精神之歌》、井冈山精神的《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长征精神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延安精神的《延安颂》、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改革开放精神《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向往》、《走向复兴》等等这些红色歌曲承载的伟大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永不过时,是砥砺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
三、红色歌曲的实践学校将红色歌曲融入课堂教学、学校德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家校共育等教育路径中,构建起“多维一体”的红色歌曲教育育人机制1、立足课堂,以“歌”育人将红色歌曲引入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是实施音乐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于提升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音乐课堂要以红色歌曲为主线开展音乐教学,探索红色歌曲教学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发挥用红歌文化精神滋润高中生的心田,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要精选红歌对红歌的选择要坚持以“贴近学生年龄兴趣、贴近课程融合、贴近时政热点”和“艺术价值高与内涵丰富”为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拔动学生的心弦,深入骨髓融入血液,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和情感升华二是要精彩演绎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把高中的音乐课程内容分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大必修模块红色歌曲融入高中音乐课堂,坚持以红歌为引擎,整合鉴赏、歌唱、演奏、创作、舞蹈、表演六大必修模块,进行项目式应用学习,或围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