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符号导向下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浅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46655457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文化符号导向下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于文化符号导向下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于文化符号导向下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于文化符号导向下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文化符号导向下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文化符号导向下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浅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文化符号导向下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浅析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标志性符号,最能体现城市深厚底蕴和特色风貌,历史文化街区的存在体现着当地的历史文明进程与地方特色,蕴藏着一个城市的记忆和未来。本文通过对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背景,文化,区位,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针对现状问题提出更新设计方法和创新保护理念。思考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使得我们文化传承可以源远流长。关键词:武汉昙华林 历史街区 保护更新 1.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概况1街区简介昙华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部,北部以螃蟹岬为界毗邻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昌校区,南以花园山为界,随两山并行。昙华林建设控制面积67

2、.35公顷,昙华林依城墙而建,依城墙展开,一湖三山的自然景观与武昌老城相得益彰,构成了集自然,历史,人文,艺术等特征于一体的“湖-山-城-街巷-建筑的街区结构.2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背景昙华林荟萃了重要政治名人、文化界精英 300 多人;近现代史上不少重大事件曾在这里发生;有 22 处优秀历史建筑,25 处历史老建筑,像圣约瑟学堂旧址,晏道刚公馆,基督教崇祯堂,翟雅阁公馆等.(1)街区历史文化背景自明朝到今朝,已有650岁历史的昙华林,在现代高楼大厦的林立之下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武昌厚重的历史沿革与新时代跌宕交融。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凝聚了宗教、历史、人文、自然等,柔和了中西之道,兼并包容

3、,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逐渐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作为外国人最早涉足的地方,早在1861年,众多的教会,学校,医院等被带入武昌,一条普通的街区在这样的融合之下中西合璧,建筑呈现出文化杂糅的风格。昙华林老街便从过去到现今形成了于居住,商业,文化,医疗,绿色等为一体的交互用地。但由于缺乏合理规划,武汉城市的快速发展,逐渐使得昙华林老街与现代城市产生了隔阂,通过对昙华林街区的改造和更新,需要让它再次蝶变新生。 3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分析(1)道路交通现状分析昙华林的主要交通干道呈东西走向,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类似鱼骨线性道路,受南北山体高度影响,使得昙华林道路路网结构较为破碎,很难连

4、为一体,造成南北交通闭塞,较多的历史文化建筑分布于东西街道,没有留有多余车行道可供通行缺少停车位,街道内部巷道居多,横纵分布,间距较窄,观光游览线路较为单调,人流量大,容易在节假高峰期造成拥堵。(2)建筑现状分析而今,穿行在昙华林蜿蜒的小巷深处,数十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尽收眼底,林则徐、张之洞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痕迹,徐源泉、修旧如旧,还有花园山牧师宿舍、仁济医院、瑞典领事馆、文华学院礼拜堂等具有西洋风格的历史建筑。昙华林街区现存历史文物保护单位34所,其中包括徐源泉公馆,万婴墓,等,部分文物保护单位能够较好保存,但处境较为窘迫,并未开放或者修缮改造,现如今造成建筑单体出现外部破损,瓷瓦脱落情

5、况,少部分已经被拆除用于建设用地。在昙华林街区的建筑历史上拥有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但是,其中很多建筑的现状并不理想,缺乏修缮和维护。如石瑛公馆和文华大学礼拜堂在修缮后,长期缺乏维护,建筑处于空置状态,且存在外墙皮脱落、护栏或建筑外墙有广告粘贴等现象。类似状况的历史建筑还有很多,只基于“修旧如旧”的思想已经不满足现状,需要不断提升保护力度,注入更多的保护活力。除此之外昙华林内部的配套设施并不完整,缺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指示牌、垃圾分类箱等,分布极不合理,街区环境较差,较多生活垃圾善待处理,内部自建房、违建、危楼较多,影响街区容貌,且对居民的安全难以保障,山路巷道较为陡峭,缺乏设计创新理念

6、,没有融合现代和传统的建筑风格。(3)生态环境利用分析昙华林内部设计较为单一,对于周边螃蟹岬和凤凰山的利用并不明显,由于两侧山体起伏较大,街区整体呈现凹状,这样就造成了环境同街区的联系中断,山体与街区之间形成断层。街区两侧的山体上存在诸多自建房,存在建筑建设不达标的情况,内部环境,道路与山体的修复成为了势待解决的问题。4.推动昙华林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1)区位因素处于两山环绕之中,与武昌革命博物馆,黄鹤楼,湖北中医药大学,首义公园等相毗邻,是武昌城东北部主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南邻粮道街,北靠中山路,交通四通八达却又闹中取静。(2)历史文化因素昙华林街区历史底蕴深厚,历史文脉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历

7、经明、清、民国,是明王府、清大区都会所在,这里曾兴办学堂,武昌起义发源地,董必武曾多次到石瑛家中商谈国共二次合作大计,并取得合作成果。(3)周边环境因素昙华林周边受粮道街,黄鹤楼与湖北中医药大学的辐射带动,以及自身影响力的影响,让昙华林的吸引力在不断的提高,使得人群和游客的数量也不断在增长。(4)街区文化产业因素内部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老居住区如戈甲营小区、得胜桥小区、鼓架坡等,在其中分布着众多优秀历史建筑,如汪泽故居、翁守谦故居、圣约瑟学堂旧址、半园等,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浓厚,且教育机构众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正因如此,昙华林吸引了大量的文创工作者和艺术家在此创业,带动了街区文创产业的发展。2

8、.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策略1.更新保护对策昙华林中老旧社区内部道路横纵无序,自建房排布麻乱无序,拆迁施工难度大,时间长,需要对街区由内至外的进行整治与规划,有序的对昙华林街区进行整改,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杜绝盲目拆建。(1)改造原有街区,释放街区压力昙华林中老旧社区内部道路横纵无序,自建房排布麻乱无序,拆迁施工难度大,时间长,需要对街区由内至外的进行整治与规划,有序的对昙华林街区进行整改,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杜绝盲目拆建,对于自建房,三类建筑,危楼,破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等分门别类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拆除或改建。街道破损或间距较窄的地区需要进行补修与拓宽,同时兼顾居民和游客的停车和休

9、闲需求。(2)打造文化街区,更新街区风貌昙华林文化街区的个性打造不仅在于突出街区的文化特色,还应开发出面向不同市场的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文化街;不仅要体现多元文化,还要服从统一规划;要科学管理,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等,充分利用街区的知名度打造并增加诸多文化产业,像手工体验作坊、画廊等,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影响力,带动街区快速发展。(3)提高街区动力,吸收新鲜活力昙华林街道本身作为一条普通的街道,在赋予了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宗教意义之后便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本身受山体与自然环境的衬托,给街道带来了鲜活的动力与活力,可以通过对建筑交通的改造,结合各个时期的历史打造主题建筑,打通连接文化产业同建筑的联系,增

10、加部分空间,拓展人际交流。(4)利用空间,合理规划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一个长远的规划方案,对街区改造需要对在不破坏原有风貌的情况下进行保护改造,对昙华林内部建筑进行维修,拆建,和管控等手段,全盘统筹,整体规划通过使用正确的设计方法,对街区空间结构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时完善内部基础设施。(5)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绿色街区环境街区改造需要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进行,充分发挥周边生态环境作用,形成周边区域和街区环境的有机结合,注重街区植被的种植,种植行道树,街边景观花圃的修整,以及街区公园的维护提升街区环境品质,构建生态街区。(6)人人参与,发挥保护性能最大化昙华林街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需要不断的进

11、行扩大,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宣传,不断提高公众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了解、认同、保护,同时可以很好的继承历史文脉,调动公众热情于街区保护上来。3.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与设计思考1. 改造更新内部环境空间有限,选择保留。近10年修复保护,对于内部52处的文保单位与名人故居,对其进行修缮与改建,对于较为破败而无法修缮的文保单位应给予拆除,可作为公共空间。同时由于“鱼骨式”道路,街道横纵沿伸空间有限,无法形成四通发达的车行道与人行道,交通不便且缺少停车场的设置,制约了街区的发展。通过拆除、移建部分建筑,拓宽街区街道,留出公共空间和停车场的位置。贯通南北,联系内外。受山体影响,螃蟹岬,凤凰山内部邻里

12、之间沟通薄弱,社区活力衰微,居民生活质量无法提高,归属感瓦解等问题接连而来,通过我们社区内部调研发现,现存的社区空间无法满足居民生活的趣味性与丰富性,环境与外部昙华林中心街区形成鲜明对比。唯有打通内外联系,通过引导人们进行日常活动和交流,以延伸居民的生活半径才能逐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完善内部基础设施停车场的缺少是昙华林街区基础设施配置的最大弊端,可以通过拆除部分三类建筑和危楼的方式腾出停车空间,街区内部路网紧密杂乱,缺少车行道,且较窄,人口密度大,缺少必要的生活资源设施的配置,垃圾无法分类集中,需要设置定点垃圾回收站,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优化街区环境。3规划用地配置对现状用地进行功能的重置

13、与再利用,目前昙华林区域用地多为居住、商业用地和部分教育用地,通过拓展用地性质的方式,来达到对土地用途的多样化,比如对凤凰山小区进行改造,改建成为历史文创主题小区,并建立相关文化馆、艺术馆,充分将商业地块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带动昙华林区域经济发展。4优化街巷空间结构目前街区街巷分布格局较为紊乱,如戈甲营社区和凤凰山社区内部街巷空间需要进行优化,内部街道的建成空间和社会公共空间比例极不协调,街巷空间质量较差,道路形式较为单一,街道改造设计可以参考苏州园林道路设计方法结合昙华林历史,在拓宽街道的同时增加了街区趣味性与连续性,达到街区空间结构的合理优化。5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作为文保单位集聚为一体的历史

14、文化街区,需要对街区内部文保单位,优秀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分类管理。部分文保单位、具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质量与风貌较好,即维持现状,不得破环其风貌。力图“修旧如旧”恢复原有风貌;对损坏严重,风貌不佳的建筑进行改建或部分重建。包括采取平改坡、降低层数、加建等方式,使之恢复原有建筑韵味并与周边建筑相融合。4. 昙华林核心区改造 1打造核心区域文化产业街区昙华林核心区域内部中心区为繁华中心地段,区域面积74929平方米,南至花园山天主教堂,北至昙华剧场人群密集区,交通拥堵区,周边建有牧师公寓,昙华林美术馆,天主教中南神哲学院等历史文保单位和优秀历史文化建筑,街区南邻湖北省中医院,是集商业,医疗,历史文化

15、为一体的重要地段。1.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现有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导向的规划,该地段为提升街区的人文品味,可以吸引更多旅游者,可选择在合适的地方树立相关历史名人雕塑。2. 昙华林街区核心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沉淀的集聚体,其街区格局、历史建筑、精神内涵均要体现出武汉老城的个性与特征。充分利用历史保护建筑带来的历史牵引性,扩张街区文化历史吸引力,通过街区文化产业的打造,提升街区核心活力。2修整街区景观风貌优化街道步行以及公共交通网络,包括步道两边绿化,规范两侧商铺,以及部分地摊的位置摆放,以免增加不必要的人口密度,导致东西要道的人口堵塞,南侧绿化广场进行卫生维护,对周边历史文化

16、建筑牧师公寓,美术馆等定期维护,禁止两侧私家车辆的停放占用公共空间,清理,撕毁粘贴在两侧街道路灯上的广告,以及清洗商铺墙面的涂鸦,定点设立分类垃圾桶,进行垃圾的合理划分,保持街清洁。3更规划核心区域道路现目前昙华林核心街区内部无法进行较大车辆的通行,基本满足对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由于对出行交通的限制,较多旅游车辆均无法进行路边停靠,对昙华林主入口停车位的设置成为当前解决的主要难题。(1)停车位的合理配置,提高核心区通行能力昙华林道路系统设置难以满足现代人们的交通状况要求,通过考虑昙华林街区内部为保证交通系统的通行程度,可在主入口两侧开设收费停车位,将车辆停放于主入口外,提高核心街区通行能力,提升公共交通在街道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