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17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246495578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9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17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17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17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17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17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17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17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I I 卷卷本卷共本卷共 3535 个小题,毎小题个小题,毎小题 4 4 分,共分,共 140140分。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A.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C.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答案】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旨在考查

2、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首先理解“公天下”的含义,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宗法制重在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关系之亲疏关系,在公共政治事务中君主确立了面向大众的具有普遍公共性的权威,可见宗法制具有“公天下”的特征。2.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来源:学科网 ZXXKA.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B.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C.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D.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答案】B【解析】材料“相灭亦相生”“相反而皆相成”体现的是诸子百家相反相成的一面,非“求同存异”,

3、故 A项错误。材料“相灭亦相生”“相反而皆相成”体现的是诸子百家相互融合、借鉴的一面,故 B 项正确。“稳定统治服务”指诸子百家的目的,而材料论述的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故 C 项错误。“殊途同归”指诸子百家最终达到的效果一致,材料不能体现该观点,故 D 项错误;3. 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A. 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B. 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C. 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D. 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答案】D4. 程朱

4、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 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D.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答案】D【解析】程朱理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材料中程朱理学反对超出维持人的正当欲求和礼仪规范的“人欲”,主张人应具有顺应“天理”的欲求和行为。可见“存天理,灭人欲”突出了“天理”与“人欲”的对立统一,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故选 D。A、C 两项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未否定人的自然欲求,故 B 项错误。点睛: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这

5、句名言:“存天理,灭人欲”,被很多人记住并断章取义地误解误读,斥为不讲人性、扼杀人性之说。从此题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评价历史现象时,要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5. 美国学者普拉提在其著作中说: “撰写此书的目的之一, 是协助中国恢复其在 19 世纪时在世界上应有的位置。大清帝国透过贸易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中,有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和上海。因此,中国这场内战与地球彼端的欧美有千丝万缕的纠葛。”由此可知,该学者A. 主张以世界史视野研究太平天国B. 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内战C. 强调以世界史视野研究武昌起义D. 深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答案】A来源:Zxxk.Com【解析】依据材料文字“19 世纪

6、”“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和上海”可以判断这次内战是介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太平天国运动,依据“大清帝国透过贸易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中”可知材料论述的角度是站在世界史的角度,A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 两项均排除;D 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6.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A. 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B.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 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D. 西方商业经营观念

7、影响广泛【答案】A点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嗣称为洋货铺,那么多的“洋”字足以证明材料是反映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从此题我们可以认识到今后的做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及出现的频率。7. 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 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B. 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C. 彻底克服了右倾机会

8、主义错误D. 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答案】B【解析】国民革命时期中共的革命方针、政策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由材料可知,“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9 日”即国民革命失败前夕; 中共五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及中共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反映了中共已开始认识到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进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故选 B。 中共五大对民族资产阶级“叛离”认识具有不当之处,也没有提出开展武装斗争等正确的革命策略,故 A 错误;直至八七会议,中共才结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地位, 并建

9、立了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故 C、D 两项错误。8. 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A.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C.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答案】C9. 有学者认为,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城市化”和“自上而下城市化”。其中与“自下而上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

1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 中国加入世界资易组织D.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答案】B【解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进行的,排除 A;根据所学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来看,从 1978 年开始的农民自发改革,故 B 项正确;中国加入世界资易组织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均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但均属于“自上而下城市化”,排除 CD。学科网点睛:本题要理解“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含义,它是由国家政府提倡,主导,给予政策的支持,引导城市化; “自下而上城市化”是由老百姓或者是公民自发的城市化,没有经过政府支持或者引导,受到经济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影响,形成的城市化。10. 某学者认为,在

11、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A. 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B. 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C. 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D. 排斥私有财产制度【答案】A【解析】 材料内容反映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个人的权益要完全服从于城邦的公共事务, 材料中的“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即是证明,B 项说法不正确,C 项也是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D 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故答案为 A点睛: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的

12、相关知识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注意关键句“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所有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做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题干的中心意思,找出有效信息和突破口,然后对选项进行比较。11.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A. 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来源:学|科|网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C. 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来源:Zxxk.ComD. 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答案】A12. 摩根说:“权利法案显然打破了世袭的权利,这种世袭权利是旧政体复辟

13、的基础,而被以议会为代表的民族意志所取代。将它看作是彻底否定了关于政府的概念的历史转折点,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这说明权利法案A. 使议会权力居于国王之上B. 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 利益C. 废止了英国社会的世袭制D. 彻底否定了英国的君主政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权利法案知识点。根据材料信息“权利法案显然打破了世袭的权利”、“被以议会为代表的民族意志所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透过权利法案,英国确立起了“议会主权”, 正式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A 项正确;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 C 项“废止”一词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错误,英国还是君主政体,只不

14、过是君主立宪政体了。故选 A。第第 IIII 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3641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2424646 题为选考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

15、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材料二 1924 年 11 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

16、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在我国国家统一中的表现。【答案】(1)变化:由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2)思想:军阀割据是国家统一的主要阻力;帝国主义势力破坏着国家统一;坚持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相结合(或以武力统一为主、和平统一为辅)。(言之成理即可)表现:新中国一直致力于国家统一;邓小平 提出“一国两制”;反对分裂,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言之成理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得知孙中山认为军阀割据是国家统一的阻力,帝国主义势力则破坏国家统一;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