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印度会计制度和IFRS的差异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46337189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印度会计制度和IFRS的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印度会计制度和IFRS的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印度会计制度和IFRS的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印度会计制度和IFRS的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印度会计制度和IFRS的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印度会计制度和IFRS的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印度会计制度和IFRS的差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印度会计制度和IFRS的差异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一、前言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差异的存在由来已久,它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大改革下,我国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经历了从高度统一到逐步分离到协调的动态发展演变的过程。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会计与税收高度统一;20世纪90年代的会计与税收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两者的差异出现了日渐扩大的趋势;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发布施行以后,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分离变得明显;自2006年开始,新企业会计

2、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相继颁布及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进一步分离,两者差异加剧扩大。国内外学者对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关税会问题的探讨不断升温的同时对两者差异协调可行性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适当分离可以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尽快接轨,提高会计信息国际可比性。伴随着我国会计和税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的新制度、新法规相继出台将两者差异与协调的研讨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我国专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相似问题存在。由于会计与税收制度涉及一个国家的主权,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密

3、切相关,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方向、重点和采取的措施各国都保持着自己国家的特色,没有一个完美的模式可供我国照搬照抄。国外学者对此领域的的研究比我国大约早了半个世纪,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入开展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思路,仍然具有十分巨大的借鉴意义。(一)国外研究现状1.国外对于差异客观性的研究国外在探讨差异的存在时,许多研究都显示税会差异从90年代晚期开始扩大。以下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税会差异存在的客观性,为一后学者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Krasniewski(1995)讨论了美国税法规定允许纳税人采用的会计方法。作者认为,在美国纳税人和政府之间是对立的关系,纳税人寻找各种途径使税后收益最大化。提出了反

4、映美国财务会计方法和税务会计方法之间关系的两个规则,指出了差异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这就是后来国内学者经常引用的著名的克拉尼斯基定律。Vitray和Randallj.(1995)通过对美国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披露分析发现,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交易:雇员退休津贴、坏账准备、存货准备、重建准备、诉讼准备、非持续经营准备及提前扣除的经营损失和资本损失以及税收抵免等。Manzon(2001)对美国财务会计报告与税务报告在收入计量和确认方法上的区别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表明,1988年至1998年间,美国公司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出现了逐步增加的趋势,但是只有很少的变量可以解释这种

5、增加。显而易见,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与生俱来,是客观存在的。2003年,对会计与税收间差异研究颇有影响的美国学者Lillian.Fmills和GeorgeA.Plesko对它们之间的差异在美国的起源和发展趋势做了较为详尽的综述,并在综述的开头就指出“税会差异自公司所得税开征以来就一直存在,且在90年代呈增长趋势。2.国外关于差异产生原因的研究原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StevenGraham在国际会计一书中指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会计制度以及税会模式的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Nobes认为,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不同,“税会”关系有两大模式,即“税会”统一模式(主要以法德为带表)和“税会”分离模式(主要

6、以英美为代表)。资本市场较发达国家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往往比较广泛,倾向于选择分离式税会模式。Mills和Trautman(2002)年研究结论揭示跨国公司往往会利用复杂的交易进行避税从而表现出比国内公司更高的差异水平,而盈利能力好的行业如金融业的差异相比其他的行业更高而同时避税活动引起的诸如账外交易、特殊目的实体等引起的差异也不容小觑。Whitaker认为,政府与会计界之所以容忍税会差异的存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会计与税法具有根本不同的目标,因此要求采用两套相互独立的处理方法。Mazon和Plesko(2002)利用公开数据分析了美国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之间差异的大小以及差异的来源。结果显示,制度和

7、经济因素以及控制变量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文章还提及公司的所得税避税行文可能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但没有作进一步的实证检验。Desai研究发现,近年美国公司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对折旧的不同处理,境外收益的披露,尤其是雇主补偿的本质发生变化。同时还发现,20世纪90年代末,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由于避税行为而变得更显著了,盈余管理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差异的扩大.3.国外关于怎样协调差异的研究Mills和Plesko(2003)认为,美国公司纳税申报表自从其1963年被引入以来一直未作大的修改,已不能为复杂的纳税调整事项提供足够的信息,应该对其加以改进以达到更

8、好的协调性,并探讨了如何修订当时使用的纳税调节表M-1,为使用者提供更为详尽和统一的纳税调整信息,以协调在企业财务报告与纳税报告之间存在的差异。Mazon和Plesko两位学者倡议“在税收和会计的关系中仍然有很多的细微差别之处值得深入研究,而针对某些特定行业应做更详细的分析,因为在这些行业中会计与税收的报告应该更相近,彼此更合适下一步,就是随着税收和会计体系完善的同时对两者在有关收入、费用及转回模式方面做更细致的处理。Kawaller(2004)对美国FASB最新准则的制定后果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财务报告与税务报告的区别反映了会计和税法在目的上的区别。因此,当FASB再次发布新的准则时,国会

9、有可能通过新的税法修正案以维护国家的税收目的。Whitaker在2005年就曾倡议建立一个税会合一的报告体系,该体系以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为蓝本,同时允许极少数的税收例外项目存在。(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经历了从高度统一到逐步分离到协调的动态发展演变的过程。一直到1993年,会计与税收制度的差异才引起国内相关学者、专家的注意和重视。虽然我国对于会计和税收制度差异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借鉴国外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自身发展特点,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国内对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与协调的研究可以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93年“两则”实施到2000年企业会

10、计制度颁布,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且不够成熟。国内对于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差异的研究应该开始于1993年。在此之前,我国长期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实行“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税会高度统一的模式。随着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实施,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差异开始浮出水面,高度统一的模式才逐渐被打破。李平早在(1993)年就指出“从现代会计学科观点来看,税法与会计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问题,税法与会计的协调,实际上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税务会计就是在税法与会计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陈毓圭(1999)提出会计制度与税法分离,并不意味着

11、不顾成本与效益原则,盲目地追求两者的差异,甚至人为地夸大两者的差异,而应当尽量保持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和一致,不要夸大纳税扣除政策的作用。倪国爱等(2000)也持相同观点,认为既要反对要求会计准则和税法完全一致的主张,也要反对会计准则和税法绝对分离的观点,会计准则与税法应适当分离,需要统一的地方尽量保持一致。与此相反,朱元午(1996)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出发,阐明会计信息要满足有用性和管理灵活性的需要与税法更强调纳税基础的可靠性和严肃性间的不同,导致双方信息有着不同的目标和着眼点,应用着有所区别的会计惯例和方法,从而使现代会计系统形成企业会计和税务会计这两个分支。袁新文(1999)从分析我国税

12、收制度和经济体制发展的变迁出发,通过分析现代企业制度与税法目标的差异性、税务会计工作的日益复杂化和专业化及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性,论述了建立独立税务会计的客观必然性。2、第二阶段: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施行到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大量研究作品,研究领域逐步扩深。2000年,国家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代替了原先的分行业会计制度,取消了统一的企业财务制度,意味着我国会计正在逐步与国际趋同,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正式分离。会计与税收的差异更受关注。这一时期大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高*教授(2001)的新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研究根据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若干具体

13、会计准则,与现行税收政策的差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并通过案例的形式说明如何进行纳税调整。刘玉廷(2001)认为,在我国处理会计与税收的关系必须遵循会计和税收相互分离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制度如有与税收制度不一致或不协调的,应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税时再作调整。董树奎(2003)在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及协调一文中,根据税法规定和会计政策,以会计核算为主线,对企业会计核算各环节中经济业务处理的税法与会计政策的差异、原因以及差异处理的具体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说明。邓力平(2004)从处理好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与协调的要求出发,将税收与会计间的差异类型进行划分为:“税会差异”、“会

14、会差异”、“刚性差异”和“转型差异”,并提出要在制度改革中充分重视对上述差异的解决,促进税会关系的协调发展。于*(2006)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概念。此前.对于按照会计制度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税所得”,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这两种方法。两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都不影响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即对国家所得税收入没有影响,差别则在干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项目不同。3、第三阶段: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和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的实施至今,在全新的制度背景下研究到了成熟阶段。张炜(2007)编著的新会计准则

15、与现行税法差异比较及应用以会计准则为主线,全面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和现行税法的差异,对新会计准则和我国现行开征税种关系密切的二十七个准则结合现行税收实体法进行分析。高*(2008)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以书中以具体会计准则为线索研究差异,最后对差异项目的会计处理通过新的所得税会计方法体现出来,根本取代了传统的纳税调整台账,这既是会计准则的创举,也给进一步研究税务会计框架结构提供了个全新的模式。这本书不仅仅是针对差异项目及纳税调整方法的讲解,而且从会计准则、税收立法背景角度出发,分析其变革的原因,并从新会计准则的理念与实务以及有利征管、反避税等角度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盖地(2011)

16、税务会计学(第2版)以我国现行税法和会计准则(制度)为法规依据,基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税务会计理论结构和纳税基础;以增值税会计、所得税会计为重点,分述符合税法要求的各税种会计的确认、计量与申报;在会计记录环节,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混合模式予以阐述。既符合我国会计实务的现状,同时又在理论上将两种会计进行了明确界定。三、存在问题会计和税收是世界经济领域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对一国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会计逐渐走向统一,会计与税收的适度分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它们之间所形成的差异也给会计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税会分离加速,给企业会计舞弊虚增利润,逃税漏税创造了条件,国内外会计造假事件频频发生如:美国的安然垮台、银广夏事件、蓝田股份等等都给国家、企业、纳税人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几年来,我国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