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2

上传人:1768****007 文档编号:246100242 上传时间:2022-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2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2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2端午节即将来临,对于这个传统节日每个集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式和活动来庆祝。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2(一)教学目的: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实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竞赛等文化活动。2、学生能娴熟包一只一般的粽子。3、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和民族意识。教学重点:学生能娴熟包一只一般的粽子。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课前打算:老师的打算: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学生的打算: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

2、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和实践成果吧。二、展示与活动(一)学生依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1、诗歌共享。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也许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具体介绍一下吧。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3、端午节的由来与传闻许多。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剧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苦痛异样,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损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

4、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近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习俗了。)(其他成员补充):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3、讲讲端午节的习俗。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习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逐挽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5、。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嬉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消遣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始终到今日,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出示图片)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闻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

6、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芳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态,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漂亮芳香,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肯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

7、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二)探究包粽子的方法师:在这些习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爱好呢?今日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1、包粽子要打算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打算哪些材料。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3、小组探讨准备怎么包,说说该留意些什么(家长参加)。(三)尝试创作依据大家探究的各种方法,起先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四)成果展示全班同学包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今日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学问。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自包一只粽

8、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欢乐的端午节!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2(二)一、教学目标1、读懂文中所给资料,并能作适当的补充。2、初步学会归纳整理所给资料。3、学会口头向别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风俗。4、在练说的基础上,按肯定依次写下来。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在练说的基础上,按肯定的依次写下来。教学难点:归纳整理所给资料。说到过端午节。哪个不感爱好呢?可以先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等手段,激趣导入话题;也可让学生说见闻、讲风俗、谈过节感受等手段,激发情趣,引发想写动机。然后阅读课文素材,自选资料构思起草。本课没有“例文”,可以打算“下水文”,以便师生读议后把握基本写法:如

9、怎样筛选自己熟识或须要的资料,怎样有重点、有条理地介绍;让学生现身说法、议法、明法。接着让学生仿照,或是仿照,比照、修改、加工。最终,反馈、评价,激励那些敏捷仿照有创意、内容条理清晰、文从字顺的习作。三、教学对象特征分析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八九周岁的孩子,他们才起先学写作文,从说到写,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须要一个过程,对他们过高的要求势必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惧怕作文的心理。如何让学生不输在习作的起跑线上,这至关重要,不但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而且有可能关系到学生一生对习作的爱好。因此,培育学生的习作爱好,是这个学段的一个重要的根本的任务。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部分中明确提

10、出:“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因此,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相识到:作文是一件很简洁的事,一件很好玩的事。学生大胆地写,自由地写,写出之后,再赐予确定、激励,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念,喜爱作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写作胜利的欢乐,在全班同学面前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得到老师的确定和激励,会使学生的内心充溢欢乐,这种“欢乐”会使学生酷爱作文,对写作充溢自信,把写作文当作一件欢乐的事。有了这种心理基础,学生的思维会变得特别活跃,大脑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其写出来的习作也会内容丰富。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在小学三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老师首先要做的应当是象德国教化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

11、的艺术不在传授本事,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爱好”的目的。因此我实行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爱好,让学生轻松欢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1、谈话激发情趣。老师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和美感的语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唤醒学生的记忆,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情趣。不过,各环节侧重点不同,课前谈话重在激趣,总结性谈话重在激情,老师课中的“现身说法”则重在感人及激励学生大胆谈真话,表达真情实感。2、课件激发情趣。老师依据习作内容,供应图片或制作成课件向学生展示,可以激发情趣,引发学生对平

12、常生活积累的回忆,更能诱发孩子们写作的欲望。3、范文激发情趣。老师要写好或选好范文,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领悟写作技巧和语言的运用,更激励学生在仿照的基础上思索与独创,激发其创建激情。4、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老师依据作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选择地“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激趣:放飞的思维双翅1、“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最近几天阴雨绵绵,家家户户都忙着上山春游扫墓,大家知道今日是什么日子?小挚友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所以除了清明节,我们还有很多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课件出示: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形式多样,凝合着很多动人的故

13、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调,(寄予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2、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3、小结。我们怎样介绍这些传统节日呢?(名称、时间、来历、习俗)(二)沟通:明确习作内容。1、你们的这些学问是从哪来的?(相机举荐学习方法和要求同学留心视察四周的事物)2、大家能不能从以下图片中猜出我们的话题。板书:端午节3、xx同学也为我们供应了有关端午节的一些资料,咱们来读一读,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4、质疑、沟通。师生共同探讨,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5、大家能不能运用这些资料给我们介绍介绍端午节呢?(三)品文:点燃才智之花1、对比两篇有针对性的范文。四人小组阅

14、读、比较、分析、评价两篇范文。2、对比评价后小结。3、探究写作方法。探讨:怎样合理应用这些资料?(重组取舍补充)4、创设情境,拓展写作内容。你打算向远道而来的加菲猫先生的介绍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收集整理)5、理清写作思路。A对于这些材料,你打算怎样来运用?B选取个案详细探讨。6、总结、激励。小结:通过同学的发言,我发觉大家已经知道如何恰当的支配材料。(四)练写:供应机遇,享受情趣1、同学们,你想实现一个作家梦?你想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刊登你的大作吗?你想让大伙一睹你的文采吗?端午节快到了,何不拿起你的笔,为咱们班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呢?2、学生领取投稿纸,写草稿(相机点评)传统节日端午节

15、教案2022(三)一、设计背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别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爱国热忱。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熬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阅历等)获得信息的实力,培育学生的新奇心和求知欲。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民族骄傲感。三、活动地点 xx教室四、活动时间xx月xx日五、活动前打算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