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统计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

上传人:151****513 文档编号:245974016 上传时间:2022-0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统计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统计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统计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统计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统计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二、统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真实的数据能提供科学信息,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许多科学结论都是通过分析数据而得到的,借助数据提供的信息作出的判断才比较可信。因此,“运用数据进行推断 ”的思考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应用而且高效的思维模式,而“用样本推断总体 ”又是统计最核心的思想方法。统计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按其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的内容包括 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的加工和整理方法、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推断统计研究如何依据样 本数据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方法,它以样本数据信息为依据,

2、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对总体未知的数量特征作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 断。那么统计内容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呢?(一)形成“统计观念”1.难点“观念”,不同于计算、画图等简单技能,是一种需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有些人将统计观念称为“数据感”或“信息观念”,无论用什么词汇,它反映的都是由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想法、所推测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自觉的联想到运用统计的方法 解决有关的问题等。具体地说,统计观念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 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

3、论 进行合理的质疑。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而在学生对统计有怎样的印象的调查中,获得的信息大致有以下几类:(1 )统计就是分类(2 )统计是计算(3 )统计就是做加法(4 )统计就是填统计表(5 )统计就是画统计图,或者是根据 统计图回答问题,说明什么?说明对统计知识的教学出现了偏差。我们的教学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对统计知识的考核也局限在知识点的考核。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有关数据的计算上,学生没有经历统计过程,难以形成正确的统计观念。2 .解决策略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潜在地存在统计意识。比如每年的联欢会在采购前,生活委员一定会调查同学的喜好,然后结合大多数同学的 爱好进行

4、采购。我们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挖掘这种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有意识的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 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 )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观念的建立需要人们亲身的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在参与活动中学会 统计方法,渗透统计思想。从另一个角度看,数学的发展往往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问题的提出,然后是收集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再根据这些信息做出一些判断以解释或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这点特别重

5、要,没有目的的问题,比如老师让学生来数一数有几朵花、有几个人等,这样的统计活动在学生心里会留下什么?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使他乐于参与,而且应该有利于教师的学科寓教。例如,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问题调查活动,如调查初中生的最喜爱的课外活动、最爱看的书、最喜欢的人物、最喜欢的科目等等,也可以调 查现阶段学生的理想等。此外,调查的问题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多方面寻找素材,但是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上渠道提供的数据,其来源是否可靠、合理?利用合理的调查素材,使学生在运用统计知识的同时,将统计作为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提高他 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认识现实社会,同时能理智的看

6、待新闻媒介、广告等公布的数据,对现实世界中的许多事情形成自 己的看法。爱因斯坦说过:“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我们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经验性的 观察积累了数据,然后从数据做出某种判断,这种活动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新精神。总之,一定要注意让学生经历活动的全过程。不仅要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计算数据,而且感受统计图表的作用, 并从中得出相关的结论。(2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要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解决 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

7、策的作用。例如:统计商店一个月内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并对这个商店的进货提出你的建议;全球水资源的匮乏的事实众所周知,请学生对 自家或学校的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并提出节水的合理化建议等等,让学生对身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调查,并能够结合所得数据解释 统计结果,根据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与预测,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和同伴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统计的作用,逐步 树立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抽样的合理性1 .难点统计是以样本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发现数据的特征或规律,从而对总体的特征作出推断。所以样本的抽 取是否具有代表性,在统计中至关重要。不同的抽样将产生不同的结论。那么如

8、何抽样更合理,对此学生还存在很多困惑。2 .解决策略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普查与抽查的区别,明确了抽查的必要性。但是由于我们希望得到的数据能正确反映实际的状况, 所以抽出的样本要能代表这个全体。样本抽得好还是不好,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我想了解这个区学生的学习成绩,找了100个学生,但他们都是实验班的学生,我想了解北京市学生的每天的学习时间,找的都是重点校的学生,这样的样本就代表性差。有没有代表性的问题,是样本的一个核心问题。那么, 怎么能做到有代表性呢? 就是随机抽取。为什么随机抽样具有代表性呢?比如说,要了解北京市初中生的视力情况。如果要随机抽取的话,假设视力为5.2 的学生占百分之三,那

9、么,抽到视力为 5.2 的可能性也就是百分之三。如果 5.0 的占40 % ,那么,抽到5.0 的可能性也是40 % ,这样的 随机抽样,就保证抽到的样本里,各个视力值的百分比与总体的百分比是一样的。另外,由于抽签与顺序无关,若抽取第一个学生,视 力为5.2 的概率是百分之三,那么抽取第二个学生、第三个学生等,其视力为5.2 的概率也是百分之三。随机抽样能使得样本中不同视力的百分比和总体中的百分比近似相同。换句话说,随机抽样的样本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状况。随机取样为什么具有代表性。这正好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概率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个随机性,就是不确定性现象,所以从最开始接触总体和样本这两个基本

10、概念 的时候,我们老师就要意识到这个随机性,在抽样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讲到随机取样,随机性的作用,保证这个样本具有代表性, 这样的话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个概念,以及它和以往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别,否则的话,我们方法介绍了,学生会操作方法,但不知道这方 法为什么如此去用,也就谈不到在生活中灵活使用了。那么如何随机取样呢 ?随机取样不是很容易做到的。比如说你随机抛一枚一元硬币,某个面向上的次数有可能多于二分之一。说是 随机抛,但是由于出手的角度、高度等因素,其实抛出来的结果也是很不随机的,所以随机性这一点呢,问题看似简单,但做到也还是 很困难的一件事,这一点是我们老师要注意的。像这样的问题,要让学生了解

11、,在初中也没必要去深究。但是应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了解由于所取的样本不同,将会导致统计结论的差异。例如:某校要了解初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以便改进集中体育活动的时间,请学生做调查。首先要根据学校的学生总数,确 定样本容量,容量太小,不具有代表性,容量太大,费时费力;其次,要选择调查的地点,应尽可能涉及到各类学生,比如图书馆、运 动场等,仅在一个地方调查,很容易缺乏代表性,比如只选择运动场,一定会得出结论,学生的每天运动时间过长,反之,只在图书馆 做调查,一定会得到锻炼时间严重不足的结论。此外,还要考虑到各年级的学业负担不同而导致业余时间不同,因此应分年级调查等, 可见,在抽样的过程中,要

12、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也比较复杂。初中阶段让学生明确取样时要结合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方 法,使之尽可能的具有代表性即可。统计量含义的理解初中生对统计量的计算不觉得困难,但是如果有较长的时间不使用,大部分学生就会出现遗忘的现象,更甭提灵活运用了,究其原因是对统计量的含义的理解不够到位。这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方差了。例如,今年北京市中考题第7题:10名同学分成甲、乙两队进行篮球比赛,它们的身高 (单位:cm)如下表所示:队员1队员2队员3队员4队员5队甲 177176175172175队乙 170175173174183设两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依次为篇,云,身高的方差依次为临,泾,则下列关系

13、中完全 正确的是(A)晰=飞,$装度*甲=臣,禺矶 (C)峰晶李度 (D)阿电, 溢跷6题目要求比较二人的平均数及方差。对于平均数,由于学生小学就非常熟悉,而且这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所以学生采用估值法或是直接计算等方法都很容易得到相等的结论,而对于方差的比较,有的学生想用方差公式计算,但忘了公式或代入公式后计算有误。实质上,只要明确方差的作用是刻画数据的波动状态,认真分析两组数据,就很容易得到乙队的数据波动较大,所以选B选项,根本不需要计算,省时、省力、还不容易出错。在统计的教学中,重点不是要求学生背公式,熟练计算,而是要淡化统计量的计算技巧,突出统计量的特征和作用。避免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14、变成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注意让学生弄清每个统计量的含义及作用。作为概念课的教学,“概念产生背景的合理性和应用性”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新概念的突破口。所以要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使每一个概念来源于生活,反之应用于生活,学生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例如对于方差概念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出示了一组 2008年我国奥运冠军在领奖台上的组图,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由于本届奥运会我国成绩辉煌,这一引入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指出:冠军的背后还有杰出的教练,从而引入射击冠军杜丽及队友的预赛射击成绩:顺序环数13467890杜丽.580.00.8.990.00.010.010.310.20.3武柳希.090.7.290.010.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