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保定市辅明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5965222 上传时间:2022-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北省保定市辅明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河北省保定市辅明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北省保定市辅明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北省保定市辅明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河北省保定市辅明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9分,每小题3分)边塞与边塞诗 边塞诗的兴盛在唐代,那时候,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陇右自古为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历经汉唐王朝的大力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这里便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今甘肃敦煌);狭义的陇右则具体为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在古代,军事家们有一个共识: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保陇右,先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陇右,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军事防

2、御的核心区域,在唐初,突厥军队曾经逼近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甚至差点迫使大唐帝国迁都。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因而那时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边塞的战事,使众多的诗人们豪情满怀或者悲苦结肠,尤其是河西走廊,在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章。 追溯历史,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互相抗衡,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不惜倾尽国力,修筑了扼守边防的长城,当时称为边塞,简称塞,或称障塞。沿边塞修筑的障、城、亭、燧,是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一段时期,这样的地区成为典型的边塞。随着时间的

3、推移,唐朝的国力逐渐殷实。突厥的骚扰逐渐平息,就在高昌设立了驻守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直至碎叶河以南地区。在那个鼎盛的时期,边塞又指向了敦煌郡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不少的优秀诗作已经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汉书、后汉书、魏书、北史、隋书直到明史都为边塞立传。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西北、朔方、东北。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 到唐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因为边防的战事,一座座

4、城堡拔地而起,这是军事防卫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格调高挑的边塞诗也开始黯然神伤。 边塞毕竟是边塞,其地理上的偏远,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没有边塞的艰苦和遥远,就没有边塞诗的磅礴气势和苦难锋刃。在边塞诗中旅行,边塞的风,边塞的沙尘,边塞的壮丽与辽阔,边塞的风俗与美味,会磨砺我们的风骨,会滋生我们的豪情。放这的人生,尽在边塞诗中。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

5、理2009年第2期) 6根据第段,下列选项不属于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的一项是( ) A为了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B格调高挑的边塞诗开始黯然神伤。 C战争的发生,使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D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 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www.ks5 高#考#资#源#网 A边塞即陇右。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狭义的陇右则是 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 B边塞就是指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时期,汉朝为防御匈

6、奴南犯而修筑的扼守边防的长 城和沿之修筑的障、城、亭、燧等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 C唐初,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因而那时的边塞是指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 达沙州一带地区。 D边塞是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是农耕文明与 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文中引用古代军事家们的共识,意在强调只要排斥、打击甚至消灭西域的各少数 民族就可以保全关中地区。 B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这说明唐 代边战主要发生在包括西北在内的三边地区。C边塞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边塞特有的地理、

7、文化、物质、环境特点。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造就了边塞诗、锤炼了边塞诗。D边塞诗记录着边塞,表现着边塞。阅读边塞诗,可以让我们的风骨、豪情得到磨砺、滋生,边塞诗包含了人生的放达。参考答案:6B(B项是边塞诗格调发生的变化,并没有直接进入边塞诗中。ABC项根据文章第段的信息可知为正确选项。) 7D(A项概念范围扩大,在原文段中有“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的信息。B项时间范围缩小,在原文段中有“当时被称为边塞”的信息。C项强加因果,综合原文段中信息,唐初“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最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

8、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而不仅仅是因为“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 8(A项“只要就”的判断过于绝对。)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怀念陆蠡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1938年,芦沟桥事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他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1942年4月13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巡捕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出,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柜大搜查,最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陆蠡回

9、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据说,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坦然回答:“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毅然回答:“不赞成!”再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答道:“绝对不能征服!”一字一句,气壮山河。后来,陆蠡没有了音讯。他的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终属徒然,他就这样在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位杰出的天台人。但陆蠡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不会因时间而消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陆蠡,重新认识他那带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和独

10、具个性的人格魅力。据说,陆蠡从小便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聪慧,有神童之称。7岁时,县知事到学堂视察,命陆蠡作文,他面无难色,略作思索,便提笔成文。知事阅后,大为赞赏,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银元,奖励陆蠡,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知事升至台州府任职,便向陆蠡父亲提出带陆蠡到台州府读书。陆蠡12岁时,又由耶稣堂一位姓邵的先生带到杭州教会学堂惠兰中学补习英语。第二年,跨越初中,直接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从此,陆蠡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以后,陆蠡相继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读书,完成学业后先后在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上海南翔立迭学园、临海回浦中学任教,后来再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在走南闯北的二十

11、多年里,陆蠡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表达了他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在三十年代的散文家中,陆蠡的散文最是奇丽明朗,清新可诵。他的散文有许多写到故乡的山水,是天台山的神秀山水给了他聪慧和灵气。故乡的山水、重年的回忆,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写到故乡,陆蠡的笔端总是满蘸着深情。陆蠡是一个地道的天台山人,他的血脉中涌动着天台山人特有的激情,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散文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品格上。忠诚善良,讲义气,富有正义感,不趋时媚俗,有一副热心肠,为朋友可以赴汤蹈火。天台人所应有的优点,在陆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平时,陆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知默默耕耘。但在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即使是在日本侵

12、略者的淫威面前。诗人柯灵说:“他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他是淳朴的,一个地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能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在他失踪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他的人,一直不停地写纪念文章,最为敬仰、最为赞道的是他的崇高心灵和无私品格。巴金先生在怀念他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认识不少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许多许多。然而像他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生命,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

13、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陆蠡虽然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伟人,但他是一个真正有骨气的天台人,他以自己34岁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我们的时代需要陆蠡的精神,需要陆蠡那样的硬气和实干,需要那种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信念。陆蠡的精神和他留下的绝妙文章,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相比,我们对他了解得太少,宣传得太少,研究得太少。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由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文章有删改)4.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陆蠡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他文思敏捷,深受县知事的激赏。12岁时到杭州补习英语,从此从

14、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B. 日本人审问陆蠡时,陆蠡的表现是“坦然”“毅然”“断然”,他态度明朗,回答斩钉截铁,正义凛然。一字一句,可谓气壮山河。C. 陆蠡被巡捕房拘捕之后,不久便被转到日本宪兵队。后来,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陆蠡终无音讯。他应该是死于日寇手中。D. 在陆蠡34年短暂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从求学、任教、主持出版社工作到牺牲狱中的历程,用他的生命在天地问书写了一一个大写的“人”。5. 陆蠡的“硬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 有人说是陆蠡优美的散文打动了读者的心,使他留名青史;也有人说是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读者,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

15、由。参考答案:4. A 5. 思想进步,坚持斗争。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出版工作,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营救同事挺身而出,在得知同事被巡捕抓走后,直接去找巡捕房交涉,针锋相对,毫不畏惧。面对日本人的提问,直面回击,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6. 观点一:是陆蠡优美的散文他留名青史。散文的内容多为故乡山水童年回忆。散文的情感,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他特有的激情和深挚的眷恋。散文的主旨表达了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散文风格奇丽明朗,清新可诵,乡土气息浓郁。观点二:是陆蠡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富有正义感,充满爱国热情。面对巡抚,面对日本人,他充满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忠诚善良,淳朴,厚道,他所保有的一个地道山乡人的本质是它能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热心肠,讲义气,挺身而出营救同事,不惜牺牲生命。默默耕耘,注重实干,沉默寡言。不趋势媚俗,殷勤地献于世人”。观点三:人们永远怀念陆蠡,既是因为他的优美散文,又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4题详解】此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涉及到概括中心意思、理解重要内容等,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