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八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5949819 上传时间:2022-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八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八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八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八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八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列哪首诗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 D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耕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结合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 B项中“去年今日割台湾” 可知与马关条约有关。A项与林则徐有关,C项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D项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有关,故选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2. 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种种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凯恩斯主义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罗斯福新政 D国家垄

2、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参考答案:B3. 右图为清朝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农业税相对稳定 工商杂税逐渐超过农业税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 参考答案:B解析:由题目可以直接得出,由工商杂税的不断增长可知。题目无法反映雇佣关系所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不正确。4.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参考答案:C唐代商业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日午而众以会

3、”“日入前七刻而众以散”可知在唐朝对商业活动进行时间上的控制。所以答案选C。5.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参考答案:C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宋代的时候,为制约相权,又设立了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与财权。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6. 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最终演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一“危机”的爆发根本上是由于A.股票投机过于活跃的结果B.期货市场的过度繁荣C.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D.分期付款的消费方

4、式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的出现根源在于制度,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都是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但不是根源,均排除。7. 威尼斯曾是欧洲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但到了16世纪中后期,英国和北尼德兰(荷兰)等地却成了欧洲最有活力的地方。这一变化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B.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C.加快了西欧社会的分化转型D.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到了16世纪中后期,在殖民扩张

5、过程中英国和北尼德兰逐渐成为欧洲最有活力的地方,故D项正确。这一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在新航路开辟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加快了西欧社会的分化转型,故C项错误。8. 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著作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 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从中给我们最

6、大的启示是()A病菌在西欧殖民扩张中是第一“杀手” B西欧殖民者非常野蛮残暴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高度重视“旧大陆来的病菌”参考答案:C9. 下列史实反映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20世纪初期出现的是()A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香港岛上第一次飘扬着米字旗C在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 D英国军舰开始在东南沿海巡查贸易参考答案:C10. 1921年9月8日,申报载文称:“西装冬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下列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的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标准C.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

7、.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题干中“1912年”表明所描述现象与辛亥革命有关,五花八门的服饰背后浓缩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西装东装,汉装满装”表面讲的是东西服装、汉满服装,实际上反映当时东西思想、新旧思想并存的事实,服装的多样化只是表现形式,因而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故答案为C。A项说法绝对,BD项不符合史实。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

8、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岳麓版高中教材材料二: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大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材料三:明代徽州商人余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

9、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参考答案:(1)特点:主要分布在江南的东南沿海和长江两岸;专业化城市出现;城市发展加快;经济功能加强。原因: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地处交通要冲。(2)变化: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崇拜。品质:勤俭致富;乐善好施;坚持诚信;注重信誉等。【详解】(1)第一问由材料所

10、提供的地点可知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主要集中在江南的东南沿海和长江两岸;由一座城市一特色产业可知城市逐步走向专业化;由明初的五六十家到乾隆时期的百倍于昔可知城市发展速度加快;由所列举城市皆为经济功能型城市可知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第二问城市发展的原因可结合材料和地理上所学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方法进行作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长江两岸说明地理位置优越,“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说明成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的专业化分工趋势说明手工业、商业发达。(2)第一问由材料“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可推知其变化是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已经从传统

11、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崇拜。第二问依托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即可,“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说明其勤俭致富,“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说明乐善好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说明坚持诚信,“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可知注重信誉。12. 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是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而于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材料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B.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D.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

12、政策参考答案:A【详解】题干中钱穆认为导致对外战争常无所利的根源是国内贸易可自给,与国外通商非必需,说明我国的封建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A。引起材料中所述问题的是小农经济中自给自足的特点,而不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排除B项;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时期才有的政策,不是造成材料所述问题的根源,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唐宋及以前所起到的作用以积极为主,不是引起材料所述问题的根源,排除D项。【点睛】根本原因分析法最常见的一项内容是,提问为什么会发生当前情况,并对可能的答案进行记录。然后,再逐一对每个答案问一个为什么,并记录下原因。这种方法通过反复问一个为什么,能够把问题逐渐引向深入,直到你发现根

13、本原因。13. 19世纪中叶,英国探险家利文斯顿指出,非洲“内地的劳动力枯竭了非洲每个毛孔都在流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奴隶贸易的开展B.工业革命的进行C.人口生育的降低D.移民政策实行参考答案:A从材料“19世纪中叶”“非洲内地的劳动力枯竭了”中可以看出,19世纪中叶非洲人口骤减;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从15世纪开始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人口减少,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故B项排除;非洲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和移民政策,故CD项排除。点睛:“19世纪中叶”“非洲内地的劳动力枯竭了”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黑奴贸易。14. 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场主把大量牛奶直接倒入下水道的场

14、景。罗斯福总统应对此类事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A.减耕减产,稳定产品价格B.成立工会,保障工人利益C.货币贬值,刺激商品出口D.整顿金融,防止过度投机参考答案:A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场主把大量牛奶直接倒入下水道的场景”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破产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上台后为解决农业问题实施了减耕减产,以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措施,A符合题意;B旨在缓和劳资矛盾;C旨在扩大工业品市场;D涉及金融业。15. 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A西班牙、荷兰、法国 B荷兰、法国、葡萄牙C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D葡萄牙、法国、西班牙参考答案:A16. 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A.造成了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D.无法为殖民地创造发展契机参考答案:B【详解】“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破坏了殖民地旧秩序、旧制度,却没有改造成一个新社会,境况更差,使殖民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故B正确;材料没有从人才方面阐释殖民扩张对于殖民地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说明没有对殖民地原有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