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同步试卷【版】

上传人:zsz****01 文档编号:245765527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8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同步试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同步试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同步试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同步试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同步试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同步试卷【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同步试卷【免费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跟大气压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B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来抽水的C大气压跟季节、天气等也有关系D水的沸点总是100oC2、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 茶壶B船闸C活塞式抽水机D下水道存水管3、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薄壁薄底轻质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圆柱体和容器的高度相等但底面积不同,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液体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现

2、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圆柱体甲并从容器内抽取部分液体乙,使得它们剩余部分的高度或深度均为h,则它们截取或抽取部分质量m以及截取或抽取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关系是()Am甲m乙,p甲p乙Bm甲m乙,p甲p乙Cm甲p乙Dm甲m乙,p甲p乙4、 “绿色环保,低碳出行”,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大家。据统计长沙一年超400万市民骑行共享单车,成为“单车上的悠闲之都”。关于图示单车中的物理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把手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B马鞍形状的软座垫可减小人所受到的压强C单车在速度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D在骑行单车时,要利用地面的摩擦力才能前进5、甲、乙两个

3、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满两种不同的液体,现将A、B两个小球分别浸没在两杯液体中,如图所示,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若现在,将两个小球取出,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一定小于B 一定大于C 一定等于D 可能小于6、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发现橡皮膜都向内凹,且第二次比第一次凹陷的更多,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B此时水向上的压强大于水向下的压强C水向上和向下都有压强D如果没有橡皮膜,水也就不会产生压强7、以下数据合理的是()A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10g

4、B一名普通中学生站立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NC正常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D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0m/s8、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一定多B若剩余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多C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可能多D若切去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如图为几种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压强值,其中花岗岩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_帕,它表示的物理意义为_;若分别在黏土砖和混凝土铺的地面上用花岗岩石砌墙,能

5、砌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1和h2,则h1:h2=_。材料最大压强值(帕)实心黏土砖1107混凝土3107花岗岩2.51072、一头质量为6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它对地面的压力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取10N/kg)3、渝贵快铁为綦江人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铁道是全封闭的,不准人进入,不光是因为火车速度快,还因为火车高速驶过时,空气流速_,压强_,人很容易被“吸”入铁道内。4、如图甲所示,普通水壶壶嘴的高度_(选填“不低于”或“低于”)壶身的高度,其设计遵循了_的原理。如图乙所示,用手握住玻璃瓶的圆

6、柱形部分停在空中,玻璃瓶不掉下,是因为它受到了_力的作用,用吸管能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_的作用。5、剪刀、斧头要磨得锋利是通过_受力面积,而_压强。书包带宽些好,因为这样肩膀的受力面积_,肩膀受到的压强_。(填“增大”或“减小”)6、在底面积为0.1m 2、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中,放入一个体积为10-3m3的冰块,其与容器底的接触面积为0.05m2,冰的密度为0.9103kg/m3。若冰块熔化成水,则水的质量_冰块的质量,水的体积_冰块的体积,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冰块对容器底的压强。(均选填“”、“”或“”)。7、世界上第一只温度计,是伽利略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即为伽

7、利略的气体温度计,当发现其液面由B下降到A时,则表明外界气温在A_。该温度计有一个误差因素难以克服,就是大气压的变化,如果在阴雨天气气压偏低时,有一支已经在标准大气压下校对准确的气体温度计,其示数与正常值相比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8、如图所示,当人用抽气机把塑料瓶、铁皮桶等容器中的空气抽掉一部分时,塑料瓶、铁皮桶被压扁变形,这是由于_作用的缘故。_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大气压存在而且是很大的。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_,他使用水银来做这个实验是因为水银的_大。9、在某地烧水,水在80左右就沸腾了,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压较_(填“高”或“低”);若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_(选填“升高”“

8、不变”或“降低”)。10、在刚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上撒一些盐,可以快速解冻,其原理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高温煮牛奶会降低其营养成分,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_(选填“高压”或“低压”)锅,可以使牛奶里的水不到100就沸腾。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如图(a)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底面积为410-2m2,容器高0.2米,内盛0.15米深的水,水的质量为6千克。(1)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2)现有如图(b)所示的三个物体A、B、C,其质量、底面积、高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选择其中一个放入容器中(物体均能触底),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最大。写出选择的物体并说明理

9、由,求出放入物体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地。物体质量(千克)底面积(平方米)高度(米)A7810-30.3B6210-20.05C51.510-20.22、某薄壁圆柱形玻璃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质量为0.5千克、底面积为510-3米2.将一定量的水注入容器内(水未溢出),容器内水深为0.2米。求:容器内注入水的质量;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水平桌面受到盛水容器的压强。3、发生在山区的大地震,往往会形成很多的堰塞湖(如图所示),这些堰塞湖随时有溃堤的可能,严重的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若某堰塞湖湖堤底部的水深已达到40m,水的密度为1.0l03kg/m3,g取10N/kg。(1)求上述情况下湖堤底

10、部受到的水的压强;(2)湖堤底部有一块质量为600g的石头,求此石头所受重力大小;(3)湖堤底部的这块石头表面积是0.25m2,求此石头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大小。4、如图所示,铁桶重为60N,桶的底面积为300cm2,往桶里倒入15kg的水,水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g10N/kg)。求:(1)水对桶底的压强;(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5、如图所示,在质量为1kg的容器内装有5kg的水,容器底面积为0.01m2,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中央,桌面面积为0.9m2。求:(水=1.0103kg/m3)(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2)水对A点的压强。6、如图所示

11、,一个底面积为0.02 m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内盛有0.15米深的水。(1)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当把一个质量为3千克,体积为110-3米3实心正方体A放入水中后,求当满足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时,容器的最小高度,并求出此最大压强p大。(3)把一个质量为6千克,底面积为0.01 m2的实心圆柱体B放入容器中,此时圆柱体B高出液面0.1米,求实心圆柱体B的密度。 7、济南市区每天清晨都要进行洒水,若一辆洒水车空车质量6t,水罐容积5m3。装满水后,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5m2。(g取10N/kg,水=1.0103kg/m3)。问:(1)该车最多能装水的质量为多少?(

12、2)灌满水时,洒水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少?(3)灌满水时,洒水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8、小明假期去云南旅游,欣赏了精彩的大象表演,如图所示。表演时一头大象的质量大约4t,每只脚底的面积约为500cm2,大象背上的表演者和装备总质量大约200kg,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表演者和装备的重力多大?(2)该大象四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多大?(3)该大象四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多少?9、景洪城区每天清晨都要进行洒水,若一辆洒水车空车质量为6t,水罐容积为5m3,装满水后,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5m2。求:(1)洒水车装满水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2)若罐内水深1.5m,则水对罐底的压强为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实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