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期末模拟试卷精编

上传人:zsz****01 文档编号:245761368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8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期末模拟试卷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期末模拟试卷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期末模拟试卷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期末模拟试卷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期末模拟试卷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期末模拟试卷精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期末模拟试卷精编(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将同一物块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静止时物块所受的浮力分别为、,已知物块在甲液体时,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3牛,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5牛,则()A牛 B牛 C牛 D牛 2、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如图所示,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图中曲线关系的是()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B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C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2、D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教科书,通过阅读可知,发现支配天体的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阿基米德D李政道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只实心球的体积相等,在同种液体中静止,由图中三个球的位置可知()A甲球受的浮力最小B甲球受的浮力最大C丙球受的浮力最小D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5、同一密度计分别漂浮在浓盐水、水、煤油中时(浓盐水水燃油),密度计所受的浮力()A在浓盐水中最大B在水中最大C在煤油中最大D在三种液体中一样大6、将完全相同的A、B两个小球放入相同容器的不同液体中,它们静止后两容器内的液面相平,则小球所受浮力F和容器底部受

3、到液体压强p的大小关系是()A,B,C,D,7、一弹簧秤下挂一物体,将物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直到物体的底部刚刚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F随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线。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A37cm时物体浸没在水中B37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在减小C79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8ND79cm时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N8、小乐在洗碗时发现,家里买的同一批筷子(筷子的体积相同),有些浮在水面上,有些则沉在水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漂浮的筷子受到浮力大于沉底的筷子B漂浮的筷子受到浮力小于沉底的筷子C漂浮的筷子密度和水相同D漂浮的筷子受到浮力大于重力二、填空

4、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浸没在水中的空心铝球重4.9N,体积0.7103m3,则它受到的浮力是_N,它在水中将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g取10N/kg)2、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a)、(b)、(c)所示,其中应用压强知识的是图_,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是图_。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是图_,如图(c)所示,若轮船冬天在大海里航行,水位线为_。(选填“FW”、“S”或“W”)3、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N;如果直接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该物体将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4、 “彩球温度计”是一种现代居家饰品,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该

5、“彩球温度计“是由体积相同(保持恒定)、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1)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将_。(2)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球处于如图位置,此时的环境温度大致范围为_,此时B小球受到的浮力与D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为_。5、一个重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为_,它排开水的体积为_。6、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小明对潜水艇的浮沉原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制作了一只潜水艇模型,当小明从管里吸气时,潜水艇的重力将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它在水中将_(填“上浮”或“下沉”

6、);(2)同一艘潜水艇在同海域三次执行任务的情况如图乙中a、b、c所示,a漂浮,b悬浮,c沉入海底,则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a_b_c(填“”、“”或“”)。7、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如图所示的简易密度计。分别用它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时,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水和h盐水。则h水_h盐水(选填“”“”或“”);用它测量可乐密度时,吸管外“沾”上许多小气泡,测得的密度偏 _。8、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中,都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与_。如图所示,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F1-F2可以表示_的大小。9、图所示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情景,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7、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需用_的固体和液体进行多次实验(选填“相同”或“不同”),是为了_。10、我国某新型战略核潜艇在水面航行时排水量为9000t,受到的浮力为_N。它在从水面下潜到水下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取10N/kg。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00cm2、重为10N的薄璧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1.8kg的水,把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A(不吸水),用细线悬挂固定在容器正上方静止时,正方体A有35的体积没入水中,此时容器内水深12cm,已知正方体A的密度A=3.0103k

8、g/m3。(水=1.0103kg/m3,g=10N/kg)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大小;(3)解开细线,将正方体A缓缓放入水中,待正方体A静止后(容器中的水未溢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2、一边长为0.1m,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用细线置于容器的水中,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3m,如图所示;(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2)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3)细线对木块的拉力大小;(4)剪断细线后,木块最终静止后受到的浮力。3、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底面积为5.0103m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有质量为0.

9、5kg的水,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体积为5.0105m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物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0105m3。(g取10N/kg,水的密度水1.0103kg/m3)。(1)求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2)求物块的密度;(3)用力缓慢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如图乙,求该力F的大小。4、人类从鸟类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鱼类游泳得到启示发明了潜艇;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都市蚂蚁”概念车(如图所示);这款概念车质量是360kg,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g取10N/kg)(1)如果车身全部用密度为1.8103kg/m3的

10、碳纤维制作,则至少需要多少立方米的碳纤维?(2)该车乘载两个总质量为140kg的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总共8.0102m2。该车对地面的压强多大?(3)航模社的同学想将此概念车改进成“水陆两栖车”;若上述乘载两人的概念车要在水面漂浮,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则它的总体积至少为多大(假设车内不进水)?(水的密度为1.0103kg/m3)5、如图所示是一种木制的“菱桶”(可看成是圆柱体),是江南地区常见的采菱时的载人工具。已知菱桶的底面积为2m2,高约25厘米,质量为20千克。请通过计算回答问题:(1)一只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静止时,空“菱桶”

11、露出水面的高度是多少?(3)若图中采菱人的质量为60千克,“菱桶”此时露出水面高度为20厘米,则“菱桶”内放了多少千克的菱角?6、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800cm2,重为7.2N的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20cm深的某液体;将一底面积为80cm2,高为5cm的物体A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为8N;让物体从液面上方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在液体中后(如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3.2N。(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物体未接触容器底;g10N/kg),求:(1)物体的质量;(2)筒内液体密度;(3)物体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7、一物体质量为0.3kg,挂在测力计下全部浸入水中,测力计示数为2.4N,求:(1)物体受到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的密度。(g=10N/kg)8、如图所示,将质量力为 4kg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池中静止时,一半体积浸在水中。(g取10N/kg)(1)求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2)求木块的密度。(3)水对木块底部的压强是多少?9、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cm2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内有重力为4N、边长为10cm正方体物块B,通过一根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浸没于水中,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cm(如图所示)。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物块B受到的浮力;(3)剪断细线,待物块B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