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6)

上传人:鑫** 文档编号:245753888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6)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6)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6)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教学设计(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一课教学设计(6)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意义。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情感目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发展目标: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教学资源】中国教育网站中学语文教学参

2、考杂志【教学方略】教学内容:1、了解小说的背景2、领会本文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并进行创新写作教学重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2、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积累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题

3、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原句在第11段中。(板书:最后一课) (2)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及本文是作者于1873年写下了这篇小说。这说明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本文写作背景是怎样的?学生读预习提示第一自然段: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板书:小说) (3)本文作者是谁?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板书作者:都德) (4)出示投影仪,检查课前预读情况注音:哽( ) 赚( ) 踱( ) 捂( ) 惩罚( ) 祈祷( )

4、 诧异( ) 宛转( ) 解释:宛转懊悔祈祷哽咽诧异二、第一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去了解。小结: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边读边思考,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以上“最后一课”为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可能有如下几种

5、:a、课前、课上和下课b、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c、上课前,上课时小结: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为妥当,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下课,突出了“课上”的情景;而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最后一种划法将故事情节分为两个部分:上课前、上课时,但不包含“下课”的情景,缺少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以课文按第一种分法为好: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