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3.1.1 空气的成分及利用 习题课件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45735483 上传时间:2022-01-26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43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3.1.1 空气的成分及利用 习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3.1.1 空气的成分及利用 习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3.1.1 空气的成分及利用 习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3.1.1 空气的成分及利用 习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3.1.1 空气的成分及利用 习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3.1.1 空气的成分及利用 习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3.1.1 空气的成分及利用 习题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 3 章 空 气 与 生 命课题2 第1节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空气的成分及利用答 案 呈 现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习题链接12345678ACBCCBDB9D1011B121314C夯实基础巩固练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点拨】点拨:由图中空气成分示意图可知,“c”的体积分数约为21%,因此“c”代表的是氧气。A夯实基础巩固练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外壁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点拨】因为从冰箱中拿出的一瓶饮料温度比较低,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较低

2、温度下液化为液态水,使饮料瓶外壁变得潮湿。C夯实基础巩固练3最早用定量实验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并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 B拉瓦锡 C汤姆生 D门捷列夫B夯实基础巩固练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混合物B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C空气中的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因此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点拨】空气中的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但没有可燃性,故C项错误。C夯实基础巩固练5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 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

3、气 D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C夯实基础巩固练6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D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不会引起空气质量的改变B夯实基础巩固练7用红磷燃烧实验测出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B夯实基础巩固练8如图,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对此,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A. 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B. 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进入瓶内的水减少D. 将红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

4、实验D夯实基础巩固练【点拨】将红磷改为木炭做此实验时,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木炭燃烧即使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但又增加另一种气体二氧化碳,导致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夯实基础巩固练9稀有气体有着较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稀有气体用途的是()A充入灯泡中作保护气 B用于制作闪光灯C用于医疗麻醉 D用于制造炸药和化肥【点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所以可充入灯泡中作保护气,故A正确;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来制作闪光灯,故B正确;氙气可用于医疗麻醉,故C正确;稀有气体不能用于制造炸药和化肥,故D错误。D整合方法提升练10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

5、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如图甲)。教材中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用图乙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整合方法提升练(1)写出在用图乙所示装置的实验中得出的氮气的物理性质:_。难溶于水整合方法提升练(2)小金同学在用图乙所示装置的实验中发现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可多选)燃烧匙中的红磷放少了橡皮管上的弹簧夹没有夹紧集气瓶口上的瓶塞没有塞紧红磷停止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把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后没有立即塞紧瓶塞整合方法提升练(3)改进后,小金同学发现在用图乙所示装置的实验中即使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6、往往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 。查阅资料可知拉瓦锡实验测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分析原因是_ _。 集气瓶中的氧气不能完全反应 整合方法提升练【点拨】(2)燃烧匙中的红磷放少了,会导致氧气不能完全反应,从而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橡皮管上的弹簧夹没有夹紧,红磷燃烧过程中,集气瓶中的气体膨胀通过导管逸出,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多,从而导致测定结果偏大;集气瓶口上的瓶塞没有塞紧,冷却至室温后,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从而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整合方法提升练红磷停止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由于瓶内气压较大,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从而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把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后没有立即

7、塞紧瓶塞,导致瓶内气体膨胀逸出,最终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多,从而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整合方法提升练11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B稀有气体的含量最少,所以称为“稀有”CN2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D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B整合方法提升练【点拨】空气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选项A正确;稀有气体的含量不是最少,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选项B错误;N2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选项C正确;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选项D正确。故本题选B。整合方法提升练12 为了测

8、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方法是:在100 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整合方法提升练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和空气的体积约是()A20 mL和80 mLB40 mL和60 mLC50 mL和50 mLD60 mL和40 mLC整合方法提升练1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9、25 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整合方法提升练(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使氧气完全反应整合方法提升练(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填“”“”或“”)21%。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填序号)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加入铜丝量太少;加入铜丝量太多。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25 mL22 mL整合方法提升练 (3)通过上

10、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_ _ 通过反应除去某种成分,根据混合物的体积变化来判断某种成分的含量整合方法提升练【点拨】由题目中所给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00%12%21%;造成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装置中气压偏大;加入铜丝量太少,不能把氧气耗尽。培优探究拓展练14 【中考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

11、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培优探究拓展练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培优探究拓展练请回答:(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_所经历的时间。大于装置冷却至室温培优探究拓展练(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_(填“V1V2”“V1V3”或“V2V3”)。V1V3培优探究拓展练【点拨】(1)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所以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3)参加反应的氧气即为集气瓶内减少的氧气,其体积为V1V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