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学论文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45505714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美术教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美术教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美术教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童美术教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美术教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美术教学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美术教学论文 儿童美术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创造性的美术活动, 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为他们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根底。美术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教育, 是对儿童进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儿童之间个体差异性较大, 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感受和个性特征是进展儿童美术教学的关键。按不同感受和个性特征, 可以把小学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外向型:这类学生对事物感受敏锐、思维活泼, 能创作出出乎意料的美术作品。 内向型:这类学生对事物的感受深刻并能创作出有自己见解和想法的作品。 乖巧性:这类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较局限, 具有较好的造型能力, 但创作的作品一般较呆板。 针对不同感受和个性特征的学生,

2、 要求教学具有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不能只将概念化的知识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需要不断学习, 努力提升自身的美术修养和专业技能, 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儿童时代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勾勒七彩梦幻的时代。填充式的、程序化的教学只能无情抹杀学生的天性, 束缚天才的翅膀。儿童画的表现应该更具有个性色彩, 通过绘画形式来表达无尽梦想, 只有这样, 学生情感的真实表现才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儿童美术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感受空间。教师无法带着学生去画, 也无法切身体验到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思维, 只能引导他们去感受。不同学生对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

3、 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 找到他们想要表现的内容, 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儿童正是有了美的感受才能把对美的追求与情感表露出来。教师要善于运用感官原那么使学生充分感知美。在儿童美术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 而不是掌控。有了方向的引导, 同时具备了教学的方式方法, 接下来的重要环节便是儿童绘画内容素材获取的问题了。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儿童绘画教学的素材同样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艺术。从视觉上, 我们看到蔚蓝海洋之宽阔, 小河流水之细腻, 花儿盛开之美丽, 春风拂柳之温馨;从听觉上, 我们听到惊涛拍岸, 高山

4、流水, 鸟儿争鸣;从嗅觉上, 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 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 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 粗糙光滑。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出美好, 感受到艺术无处不在。 自然、生活给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而艺术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 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自然、生活中体验到花儿的开放、鸟儿的歌唱、江河的奔腾、高山的耸立, 通过认知, 学生会产生感悟:花儿为谁开放?鸟儿为谁歌唱?江河为谁奔腾?高山为谁耸立?从而抒发对自然、生活的美好情感。 基于此, 教师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去观察、去表现。做到细心观察, 用心体验, 用情表达。平时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在创作中鼓励学生

5、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儿童绘画一定要保存童真、童趣, 同时鼓励学生画出与常规画面不同的画作。 评价儿童绘画作品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固有评价模式。从童趣去评价, 儿童画作品没有对与错之分。儿童画中表现性的、感受性的感知是最有价值的。可以从故事情节去评价, 也可以从画面的构成以及色彩的丰富性去评价。不要舍弃个性盲目去追随他人, 主题和思想一定要有自己的感知, 那才是优秀作品。可以说, 儿童画是孩子自己的“脑电图”, 通过画面, 我们可以窥视出学生的性格类型和思维状况, 那些线条和造型显示着学生的个性、情绪、气质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的趋向。 有心理学家在研究工作中, 让每个孩子画一幅画。他们从画面分析看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 画面生气勃勃、幽默、自然, 富于感情, 形象高大, 线条生动, 色彩浓艳。可以说, 画中人就是他们自己。有中度自尊心的孩子, 画面有些拘谨, 形象不大方, 重修饰, 不自然。自尊心较弱的孩子, 画面呆板, 形象拘谨渺小, 缺乏想象力。我们了解了孩子的感受和个性特征, 就便于进展有针对性的培养, 教育出有健全性格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