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写作技巧 文言文翻译

上传人:鑫** 文档编号:245481416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写作技巧 文言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写作技巧 文言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写作技巧 文言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写作技巧 文言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写作技巧 文言文翻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写作技巧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依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1、提称语 1.1 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点击此处查看“汉语称谓表”。)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敬重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许多,运用时要特殊留意与称谓的协作。 在

2、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经常被省略。 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1.2 table 1.1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 应用对象 常用敬语 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 师长 尊鉴、台鉴 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 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 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 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 夫妇 俪鉴 宗教 道鉴 table 1.2 常用礼告敬语 应用对象 常用敬语 直系尊亲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 上辈 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 平辈 敬启、拜启、谨白、上 晚辈 手书、手谕、字、示 table 1.3 传统称谓敬语 应用对象 常用敬语 祖父母、

3、父母 膝下、膝前 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 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兄弟、姐妹 手足 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 平辈年幼者 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 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 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 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 1.3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说明。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

4、敬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赐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悉或不熟悉的尊长、平辈,皆可运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妙、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重量较“赐鉴”

5、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密切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化、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

6、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2、启辞 2.1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尊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 2.2 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恳切的看法,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依据详细状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2.3 第一类,表示写信人以恳切的看法,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table 2.1 传统启

7、事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祖父母、父母及上级 叩禀者 叩肃者 谨禀者 谨肃者 敬禀者 敬肃者 尊长 谨启者 敬启者 兹肃者 通常运用 启者 兹启者 迳启者 恳求时运用 敬托者兹恳者 丧家讣告时运用 哀启者 具体说明如下: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尊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尊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知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慎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

8、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看法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4 其次类,依据详细状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憧憬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9、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不自胜。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训诲。 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table 2.2 传统寒暄用语 分 类 常

10、 用 语 人事叙别 用于父母 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 用于尊长 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数月于兹。 疏逖德辉,忽经一捻。 睽违道范,荏苒数年。 用于师长 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寒喧几易。 用于平辈 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瞻圆几度。 不亲乏宇,裘葛已更。 睽违丰采,数易春秋。 用于女性 不亲懿表,瞬已浃旬。 奉违闺范,倏尔逾时。 自隔壶仪,年华如驶。 忆别芳颜,星霜几换。 用于文官 不瞻福曜,又复经旬。 睽违钧宇,萱荚屡新。 拜逖钧颜,倏将一载。 用于军官 自违幕府,蟾月几圆。 不瞻旌节,忽已经年。 自共事

11、而别 某地共事,长荷云情,别来星序频移,未由一晤。 自同学而别 忆自某校研摩,获亲麈海,别后山川间隔,时序频迁。 自送行而别 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 自迎接而别 忆某停车某市,荷蒙握手言欢,别后岁秩迁流,不觉星霜几易。 承送行而别 忆某驱车某处,荷承把袂流连,别后天各一方,彼经停云两地。 承赐物而别 忆某地握手,畅叙情怀,别时恋恋不舍,荷以厚仪相贶,至令篆腑,感何可言。 承赐饯而别 从前把晤,盛意频叨,临赋骊歌,复承赐宴,离人未散,早已心镌。 节令叙别 自春别及夏 东风握别,倏届朱明。 忆风雨别离,正绿野人耕 之候,乃光阴迅转,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时。 自春别至秋 知已

12、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从前,杨柳依依, 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自春别至冬 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 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自夏别至秋 麦天一别,简单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意, 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自夏别至冬 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 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 自秋别至冬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