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语故事拼音版 儿童注音版成语故事

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79KB
约5页
文档ID:245455673
成语故事拼音版 儿童注音版成语故事_第1页
1/5

成语故事拼音版 儿童注音版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请看我带来的成语故事拼音版,欢迎阅读!   成语故事拼音版【1】   暗度陈仓的故事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与反秦斗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协商成功以后怎样割据国土   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见分地封王、安排领地,心里却已起先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个地歼灭他们   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刘邦是最难应付的对手   早些时候,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旁边),谁就在关中为王   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   关中,即今陕西一带,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经营,关中不但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工程也有强固的基础   项羽不情愿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情愿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有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   想这样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   而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hán]、司马欣和董翳[yì],以便堵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

  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据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阔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刘邦的确也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当然很不服气,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   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大家都不敢违背,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   刘邦也不得不短暂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   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   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卫,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准备出来了,从而松懈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发觉部下有一位才能出众的军事家,那就是韩信   刘邦就拜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安排是,先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依据地   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   这时,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笑道:“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对于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被占,守将被杀。

  章邯起初还不信任,以为是谣言,等到证明的时候,慌张领兵反抗,已经来不及了   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倒戈   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于是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据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事实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攻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成功   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由于这个历史故事,后来形容瞒着人偷偷摸摸地活动,并达到了目的,就叫“暗渡陈仓”或者“陈仓暗渡”   韩信这个计策,当时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就曾向刘邦说过   刘邦见他们两人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兴奋地说:“英雄所见,终归略同! ”由此,后来又形成了“英雄所见略同”或“所见略同”这句成语,和成语“不约而同”(事先未经商议而彼此的看法、看法完全一样)的含义相同   成语故事拼音版【2】   分道扬镳的故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 屡建功勋   皇帝特别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   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 志   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傲慢的年轻人   孝 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实行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 迁到洛阳建都。

  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 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好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速地驶来   照 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当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 不让路   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 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 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 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   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 理   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 然不愿让道   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 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么同一般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 孝文帝听他们的争辩,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 任何一个,便笑着说: “洛阳是我的京城   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   我认为你 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成语故事拼音版【3】   精卫填海的故事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很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

  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别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爱打抱不平   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挚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   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愿罢休   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愧,欺压小孩子算什么本领,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   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   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得,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当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   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非常敏捷,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愿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正玩得非常快乐,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觉了。

  他游过来,对精卫说:哪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日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精卫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马上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   精卫死后,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   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   她年年月月,永不停留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