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石牛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5348258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石牛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娄底市石牛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石牛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石牛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娄底市石牛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D2.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参考答案:D3.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

2、斗争评价说:“这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这是为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这次战斗是指法国A七月革命 B二月革命 C六月起义 D巴黎公社参考答案:C4. 1964年10月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换过程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点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参考答案:B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星星之火发表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

3、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因此应选B项;秋收起义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故A项符合历史事实,排除;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CD项符合历史事实,排除。5.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主要有巴黎圣母院、唐璜和西风颂等,这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A对理性王国的歌颂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ks5u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参考答案:D6.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

4、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挑战教会权威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否定信仰上帝参考答案:B7. 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善能,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反映了A.“君权神授”的主张 B.“天人感应”学说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的学说参考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的主张。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是强调为了让人们变善才立王的,这是天意,这是神的意志,是神授予君主的权力,即材料反映了“君权神授”的主张,选A是符合题意

5、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天人感应”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大一统”主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没有体现“三纲五常”的学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8.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英国大宪章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参考答案:B【详解】从材料“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德

6、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选B;英国大宪章,与“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不符,排除A;CD都是建立的共和制,不存在君主,故排除。9. 1918年有人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人是A.陈独秀 B.蔡元培 C.杜亚泉 D.严复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期间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918年”、

7、“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可知此应为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的史实。故排除ACD三项,故选B。10. 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参考答案:A11.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

8、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参考答案:C略12. 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A.维新变法的兴起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参考答案:B13.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要求变革,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为此英国A.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B.实行责任内阁制C.实

9、行资产阶级代议制D.颁布了权利法案参考答案:A【详解】从材料“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确保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项正确;CD项是168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是172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14. 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西厢记、牡丹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红楼梦等。对此现象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社会普遍开展个性解放运动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C.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D.与文艺复

10、兴运动的实质相同参考答案:C明清之际涌现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应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家在专制统治束缚之下,期待能够有个性解放,只能说是一种理想诉求,故选C;当时处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条件下,社会不可能出现普遍的个性解放运动,故A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并没有资产阶级存在,故BD的说法错误,排除BD。15. 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参考答案:C王安石变法。分析题干材料,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富人兼并了大量土地,

11、是为国家守财,当国家发生危难时,他们这种兼并得来的钱财,就乐意向国家捐纳。所以这表明北宋政府并不抑制兼并,A错误。B和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答案为C。16.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规范化 D逐渐虚拟化参考答案:A17. 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改批如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 B内阁地

12、位较明初大为下降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参考答案:D18.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参考答案:C19.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君为臣纲”、“父为子

13、纲“、“夫为妻纲” “天下为主,君为客” A B C D参考答案:A20.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体现了孔子“礼”的思想,故排除属

14、于“仁”的思想的A、C两项,选择B项;D项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故排除。21.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 )A 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参考答案:C22.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的主要原因。A项说法错误,所以排除这项。BD两项内容反映情况都是商鞅变法的表面问题所以排除这两项。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影响23. 右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