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XX县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新编

上传人:泽玥15****2海阔 文档编号:245268891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XX县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XX县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新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XX县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新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县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关于县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县地处川南边陲,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人们在这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劳作,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民间民俗文化渊远流长,斑烂绚丽。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俗文化遭遇社会多元娱乐文化的挑战和冲击,一部分民风民俗正淡出人们的生活视野,一批优秀的具有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正逐渐流失消亡。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挖掘、整理和保护发展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政协县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通过深入乡镇,访问民

2、间艺人,了解文化协会状况,召开各类有识之士座谈会,对民俗文化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俗文化的现状 所谓民俗,是指一定的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趋同性生活行为模式,它包含着人们在物质生产、经济贸易、社会交往与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民俗文化表现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的民间民俗文化受到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民族结构、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既有与川南各县相同相通之处,又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生活习俗类,即人们在婚

3、丧嫁娶、生朝满月时的习俗仪式等。二是劳动习俗类,即人们在修房造屋、犁田种地、栽秧薅草、拉纤划船时唱的山歌、号子、小调等。三是节日习俗类,即人们在各种传统节庆时的礼仪、习俗及娱乐活动、民俗表演等。四是民间文学类,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并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歌谣等。 近年来,县委县府已逐步认识到发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 1988 年,县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力量对民间文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完成了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公开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县卷一书。 2003 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端午龙舟节,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4、2004年 3 月,宣传、文化、旅游部门共同组织举办了县首届民俗文艺调演。通过调演,发现了一批有特色、有价值的民俗表演项目。2004 年 7 月,宣传、文化部门组织举办了县首届民俗体育运动会,集中展现了县民俗体育项目。2005 年 4 月,宣传、文化、广电部门在开佛、古河等乡镇收集、整理、录制了淯江号子。2005 年 10 月,梅硐镇政府和古石林旅游公司共同举办了首届苗族风情艺术节,集中展现了独特的苗族文化。2019年 2 月,成功举办了“四川宜宾 竹海”首届龙灯节。2019 年 5 月,县文化、广电部门及音乐舞蹈家协会深入乡镇对山歌、民谣进行了收集、录制。同时,各类民间民俗文化组织也如雨后春

5、笋建立起来,如收藏家协会、龙灯协会、龙舟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民俗文化的保护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逐步萎缩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带动的公众娱乐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民俗文化遭遇现代社会多元娱乐文化的挑战,民间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逐步萎缩,许多传统民风民俗逐渐被淡化,民间艺术等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视野,甚至被遗忘。 (二)民俗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 现代生活节奏快,市场经济要求回报率高,而许多古老的传统民间文艺只是在老一辈人中流传,大部分民间传统艺人年龄严重老化。现在青年人大多愿学习易学易会且回报高的职

6、业工种,而不愿意学习民间传统艺术,一些民俗表演项目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三)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经费不足 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主管部门无专项经费,无稳定性的投入,特别是民俗文艺表演大多靠社会的捐助。加上协会自身市场意识淡薄,造血功能差,因此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仅靠民间民俗文艺爱好者们的热情与积极性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四)部分民俗文化表演形式落后 部分传统民俗表演形式陈旧、单一,受众面狭小,如车车灯、牛牛灯、莲花闹、金钱板等缺乏吸引力。 三、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统一认识,抓住机遇 目前,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一是我国已启动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2019 年起,已

7、将 6 月的第 2 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二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 年 11 月 7 日,中共中央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室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 三是全县正着力打造旅游主导产业,争创中国旅游强县,为丰富和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县委、县府已将挖掘民间民俗文化,打造节庆文化品牌摆上了议事日程。为此,要抓住这一契机,采取有效措施,力促的民俗文化上台阶。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要通过政府倡导、部门配合、协会参与、舆论引导、媒体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民俗

8、文化、尊重民俗文化、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的良好氛围。竹海报要开辟专栏,广播电视要选取精华播放,文化部门要继续组织形式多样的民俗文体活动,继续办好民俗运动会和民俗文艺调演。文化馆要定期或不定期出选刊。各单位、各乡镇要利用各种节庆组织群众性的文艺活动,注重发掘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创建特色文化之乡。 (三)加强领导,增大投入 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涉及部门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司其职,协调实施。一是宣传部门牵头,文化、旅游、广电等部门配合,协会积极参与,成立民间民俗文化研究和保护机构,负责全县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 二是财政每年应将民俗文化

9、保护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用于重点打造,精心包装项目,或以奖代补,对有突出成绩的部门或个人予以奖励。积极引导和扶持民俗文化进入市场,发掘民俗文化市场潜力,创造自身价值,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性; 三是文化等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把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常规工作,培训一批民俗文化的传承者、接班人。引导青年人热爱传统民俗文化,鼓励青年人学习传统民俗表演技艺; 各乡镇和职能部门要建立民俗文化人才库,对有专长的民间艺人予以表彰,对在生活和工作上有困难的要给予关心,必要时给予一定扶持和帮助。 (四)认真规划,精心包装 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重在认真规划和精心包装。要精心选择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民俗文化特色项目进行重

10、点包装和推介。规划和包装民俗文化项目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全县开展一次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普查、收集和认真整理工作,形成详实的文字史料,提出发展民俗文化的方案; 二是在坚持“百花齐放”的基础上,对传统民俗文化筛选提炼、论证定位,本着淘汰一批、精选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在“特”、“精”、“新”上下功夫,推陈出新,打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具有特色的品牌; 三是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改革创新,逐步走向市场。要举办好正月龙灯狂欢节、端午龙舟节、金秋美食节、梨花节、西部竹石林探险节、苗族风情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在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前,要通过英特网、广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在省内外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逐步形成定期的节庆旅游盛会,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石蕴玉而山辉,山怀珠而川媚,的传统民俗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全社会都有义务肩负起保护、发展民间文化遗产的重任,让民俗文化得以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为打造旅游主导产业,建设“生态、魅力、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标题:关于县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