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5063302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模仿自然,再现劳动,迎接征战,欢庆胜利,寻求配偶,抒发情欲,释放冲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人为始,众人相随,不由自主,自然而然,群体性的原始歌舞形式由此产生。尚书?益稷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摹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罄,它是狩猎生活的产物。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氏”与天帝战,头颅被砍,仍以双乳为目,肚脐为口,执干戚而舞,由此产生的“干戚舞”,是执盾与斧以再现战争场面的群舞,两者均与部落战争相关。原始歌舞是自发性的群体娱

2、乐活动,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也没有演员观众之别,因而,并不存在优伶之职。随着原始部落权力的集中和职业分工的产生,“歌舞”的专利与归属相应出现变化。这首先表现为“歌舞”与“祭祀”盛典结缘而成为“巫觋”事神的手段。巫觋以歌舞降神,那么,巫觋在专事神职的同时,也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歌舞艺人,因此,人们把“巫觋”看着是“优伶”的远祖。冯沅君古优解 说:“古优的远祖。”当然,也有人认为,古巫与古优都脱胎于原始民间歌舞,如孙崇涛、徐宏图优伶原始说:“巫和优从原始民间歌舞的母体中孕育诞生,可能有时间上的先后,但彼此并不存在渊源关系。”断言古优出自巫,固然有可商榷的理由,因为随着奴隶制的产生,大批奴隶沦为奴隶主

3、贵族的声色娱乐工具,专事歌舞的奴隶群体即随之产生。如管子?轻重云:夏桀有“女乐三万人,端噪晨乐,闻于三衢。”因此,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和奴隶制时代,除了“巫觋”以外,专事音乐歌舞以供奴隶主享乐的职业性艺人,即已出现,只是还没有用“优”或“伶”之类的职业名称而已。这就说明,在以娱神为宗旨的“巫”盛行的同时,以娱人为目的的“优”也具有庞大的阵容。然而,断定古优与古巫“彼此并不存在渊源关系”,似乎也把问题绝对化了。最早记载优伶活动并以“优”、“伶”称谓的,是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的国语和左传。国语?齐语记齐桓公向管仲征询富国之计,管仲说:“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优笑在前

4、,贤才在后,是以国不日引,不日长。”这里所谓“优笑”,就是以调笑为业的俳优。它说明公元前七、八世纪,优伶已经以独立的职业身份出现并影响于政。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脱)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泠人”亦即“伶人”,指乐官。钟仪继承先人的职官为伶人,说明公元前六世纪已经存在世代继绍的乐官世家。而这种“优”和“伶”的职业化定位和定名,正是巫风衰微,巫文化解体的春秋时代。走下神坛的巫觋,流落民间,转业医、卜、艺、算,自然也不乏弃巫术事歌舞者。巫文化的解体,为

5、优伶职业群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1下列关于“原始歌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原始歌舞是我们的祖先对生活、生产、战争、自然等的模仿和再现,是他们表情达意的方式,比如“百兽率舞”与“干戚舞”。B原始歌舞一人为始,众人相随。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具有启发性、群体性的特征,没有专门的观众与演员之分,也无贵贱之分。C原始歌舞的专利和归属后来有了变化,因为与“祭祀”盛典结缘而成为“巫觋”事神的手段。原始歌舞也就成了巫觋的专业行为。D原始歌舞是“巫”和“优”职业技能的渊源,无论“巫”与“优”是否有渊源关系,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6、A.有人因“巫觋”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歌舞艺人而将其视为“优伶”的远祖;也有人认为是一母所生,并无渊源。B在春秋时前的漫长的历史时期,既有以歌舞事神的“巫觋”,同时也有专事音乐歌舞以供奴隶主享乐的艺人,但是并无优伶的职业名称。C国语和左传的相关记载,说明春秋时期已经有了“优”、“伶(泠)”称谓,表明他们已经有了独立的职业身份,甚至可以代代继承。D巫文化解体后,原先从事祭祀的巫觋面临着职业的重新选择,一部分巫觋利用自己的歌舞专长事人,于是才有了“优伶”这个职业。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优伶与原始歌舞的表演者的不同点之一,体现在他们是古代中国娱乐观众的职业演员

7、,他们的社会地位低,身份卑贱。B优伶的出现,与社会权贵阶层的娱乐需求出现有关,权贵阶层把音乐歌舞作为专利享用,自然就有了专事声色歌舞的人。C国语?齐语中优伶影响政事的事情,不仅春秋时期有,后世也屡有发生,比如欧阳修在伶官传中就有记载。D从事娱乐的优伶职业群体,是文化娱乐独立于物质生活后社会分工的结果,它源于原始歌舞,在巫觋文化的解体中最终形成。参考答案:1C(偷换概念。将“歌舞”偷换为“原始歌舞”,根据文意,巫觋的歌舞活动是从原始民间歌舞中脱胎而来的,并非原始歌舞的原貌继承)2D(以偏概全。根据文意,“优伶”职业群体有两个来源,一是专事声色歌舞的艺人或奴隶,一是巫觋的转型)3D(“在巫觋文化的

8、解体中最终形成”与最后一句“巫文化的解体,为优伶职业群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语意相悖)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1)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中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次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2)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

9、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3)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4)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

10、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5)人类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也认识到在牲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但同时也会是牲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耐药菌的传播,世界各国应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

11、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6)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饲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7)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5. 对上文划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B 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C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D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6.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B 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C

12、 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D 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7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通的耐抗生素病菌。B 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 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判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D 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参考答案:5.【答案】D【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解析】D项答非所问,不符合划线句子的语境。原文说的是“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D项“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不

13、属于“现代医学”范畴,不符合题干“付出代价”的指向。【思路分析】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考生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弄清这里的“付出代价”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根据划线句子,“付出代价”是针对“现代医学”而言的。D项相关信息是:“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句子说的是“细菌的耐药性”问题。6.【答案】A【考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解析】B、以偏概全,文中第四段说“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

14、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只是检测了近500种,但不能得出“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C、无中生有,文中说“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可见,即使杀死细菌,同样不能阻止耐药菌的传播。D、以偏概全,文中第五段说“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并没有说要禁止各种抗生素。【思路分析】考生要注意特例与一般(如B项和D项中的标志词分别为“每一个”、“各种”,其说法据原文过于绝对化了),可能与必然,已然与未然,原因和结果等的区别,命题者往往故意混淆这些来迷惑考生。

15、7.【答案】A【考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解析】B、无中生有,文中说“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但并没有说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已然和未然混淆,文中说“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也就是说,目前还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D、以偏概全,抗生素滥用只是产生耐抗生素病菌的其中一个途径。“不会感染各种”说法绝对,“只要就”强加条件。【思路分析】根据原文进行推断,必须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不可随意夸大、缩小或转换话题。高考资源网3.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父亲比昂斯滕马丁纽斯比昂松【挪威】索尔德-奥弗拉斯是他所属的教区中最富有、最有影响的人。一天,他来到牧师的书房,神惰肃穆,趾高气扬。“我生了个儿子,”他说,“我想带他来接受洗礼。”“他取什么名字?”“芬恩仿照我父亲的名字。”“教父母是谁?”名字说了出来,是索尔德在这个教区的亲属中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人。“还有什么事吗?”牧师抬头问道,农夫迟疑了一会儿。“我很想让他能单独接受洗礼。”“这么说要在礼拜天以外的日子了。”“就在下星期六,中午12点。”“还有什么?”牧师问。“没什么了。”农夫摆弄着他的帽子,仿佛就要离去。这时牧师站了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