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新星学校高一物理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5048877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新星学校高一物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省永州市新星学校高一物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新星学校高一物理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新星学校高一物理测试题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永州市新星学校高一物理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C受恒力作用的物体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参考答案:AC2. 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50kW,在水平路面上以54km/h(相当于15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8103N,则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 )A120W B27kW C50kW D97.2kW参考答案:B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为零就是平衡状态B静止

2、的物体才能平衡,运动的物体不能平衡C只要物体加速度为零,不管其运动还是静止,都一定处于平衡状态D加速度不为零时,物体也可能平衡参考答案:C4. 小明对重力有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B、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在同一地点,同一物体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其运动时所受的重力不一样参考答案:B5. 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ABCFD参考答案:B【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先对整体研究,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3、再隔离右侧物体研究,右侧物体水平方向受到左侧物体对它的作用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作用力【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整体:a=对右侧物体:F=m2a=F故选B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用一根长为1m的细绳连接,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g10m/s2。要使小球能顺利的通过最高点,则最高点的速度至少为_m/s。若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是5m/s,则绳子收到的拉力是_N。参考答案:,30N 7. 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和第6s内的位移分别是2.4m和3.6m,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初速度为 m/s,前6s内的平均速度

4、为 m/s。参考答案:0.4 1.4 2.6 8. 一质点从A点开始运动,沿直线运动到B点停止,在运动过程中,质点能以 =6.4m/s2的加速度加速,也能以 =1.6m/s2的加速度减速,也可以做匀速直线动,若AB间的距离为1.6km,质点应该怎样运动 ,才能使它的运动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 s。参考答案:先加速后减速 ,509. a、b两辆玩具车在各自的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转过的角度之比为2:3,则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参考答案:1:3【考点】向心加速度【分析】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等于线速度求出A、B的线速度之比,根据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

5、速度等于角速度求出A、B的角速度之比,根据a=v求出向心加速度之比【解答】解:因为A、B两个质点在相同时间内在相同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比sA:sB=1:2,则线速度之比为1:2; 转过的角度之比为2:3,则角速度之比为3:2,则根据a=v知,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3故答案为:1:310. 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滑块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有某滑块通过光电门,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是510s,用最小分度值为l mm的直尺测量小滑块的长度d,示数如图所示。 (1)读出滑块的长度d=_cm (2)滑块通过光

6、电门的速度v=_m/s参考答案:(1)4.15(4.14或4.16也正确)(2)0.83(0.828或0.832也正确)11. (填空)(2014秋?富阳市校级月考)在图中长为5m的细绳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m的两杆的顶端绳上挂一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6N的物体,平衡时绳中的张力FT=5N参考答案:5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解:设两杆间的距离为S,细绳的总长度为L,挂钩右侧长度为L1,左侧长度为L2,由题有S=4m,L=5m由几何知识得S=L1cos+L2cos=Lcos得:cos=分析挂钩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有:2Tcos(2)=G解得:T=N=5N故

7、答案为:512. 利用实验探究“当合外力大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给定的器材有: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所示),小车 、计时器 、米尺 、天平(含砝码) 、钩码等 .在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 ,请结合下列实验步骤回答相关问题.(1) 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为 mo (2) 让小车自斜面上一固定点 A1 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 A2 ,用计时器记下所用的时间为 to (3) 用米尺测出 A1 与 A2 之间的距离 s ;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 (4) 用米尺测出 A1 A2 的竖直高度差 ho ,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 F = (5) 在小车中加

8、钩码,用天平测出此时小车与钩码的总质量 m ,同时通过改变斜面的倾角来改变固定点 A1 相对于 A2的竖直高度差 h ,测出小车从 A1 由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 A2 所需的时间 t ;问:质量不相等的前后两次应怎样操作才能使小车所受合外力大小一定?答: .(6) 多次改变小车与钩码总质量,测出各次对应的 m 、h 、t值.以 1/t 2 为纵坐标, 1/m 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将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点成线,得出结论.参考答案:(3)2s/t02 (4)m0gh0/s (5)使mh为定值13. 一个物体在某星球表面自由下落,在最后的连续两个1秒内下落的高度分别是12m和20m,则星球表

9、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m/s2,物体落到星球表面时的速度大小是 m/s。参考答案:8,24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1)甲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 _。(2)乙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 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

10、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_ _。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_ _。(3)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3)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0cm,则由图可求得该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 _ ms (g取10ms2)参考答案:(1) (2分)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2) Q两球将相碰;(2分)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11、3) 215. 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g=10m/s2,那么:(1)闪光的时间间隔是 S;(2)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m/s。(结果可用根号表示)参考答案:(1) 0.10 (2) 2.5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所示为杂技“顶杆”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杆,杆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求:(1)质量为m的人所受的摩擦力大小f; (2)杆对站在地上的人的压力大小F。参考答案:17. 一根长L=10cm的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已知球的质量,(g=10m/s

12、2)求:(1)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度为时,绳对小球的拉力(2)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时,绳对小球的拉力(3)球到达能够最高点继续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参考答案:18. 如图所示,N50匝的矩形线圈abcd,边长ab20 cm,ad25 cm,放在磁感应强度B0.4 T的匀强磁场中,外力使线圈绕垂直于磁感线且通过线圈中线的OO轴以n3000 r/min的转速匀速转动,线圈电阻r1 ,外电路电阻R9 ,t0时,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ab边正转出纸外、cd边转入纸里(1)在图中标出t0时感应电流的方向;(2)写出线圈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3)从图示位置转过90过程中流过电阻R的电荷量是多大? 参考答案:(1)根据ab、cd切割磁感线,由右手定则可得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adcba.(3)qIt.从t0起转过90的过程中,t时间内流过R的电荷量qt C0.1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