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市州民族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5033496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阿坝市州民族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阿坝市州民族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阿坝市州民族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阿坝市州民族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阿坝市州民族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植物在干旱等不良环境下细胞会出现PR-5蛋白,研究人员从干旱胁迫与恢复水供应(复水)后的番茄植株的根茎叶细胞中提取的总RNA,测定细胞中PR-5蛋白基因的转录悄况如下表。正确的说法是萎蔫复水2h复水4h复水8h复水24h对照根-+ + + + + + + +茎一+-叶-+-注:“+”表示检出;“-”表示未检出,“+”越多表示相对含进越多A. 干旱导致萎蔫的植株PR-5基因被破坏B. 对照组说明在叶分化过程中PR-5基因丢失C. 复水后根比茎叶

2、产生了更多的PR-5基因D. 干旱后复水促进了PR-5基因的表达参考答案:D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复水后,能检测出PR-5蛋白基因的转录,说明干旱没有破环萎蔫植株的PR-5基因,A项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基因丢失,B项错误;复水后,根比茎叶产生了更多的PR-5基因的表达产物,C项错误;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干旱后复水促进了PR-5基因的表达,D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分化、遗传信息的转录和表达【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切入点为表中隐含的信息:干旱后,植株萎蔫,根、茎和叶中均检测不到PR-5蛋白基因的转录;复水后,根、茎和叶中均检测到了PR-5蛋白基因的转录,且其含量为根茎叶,据此

3、结合细胞分化的概念与实质、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准确判断各选项。2. 层积处理是解除种子休眠的一种方法,即将种子埋在湿沙中置于110条件下,经13个月的低温处理就能有效地解除休眠。如图是苹果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相关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不合理的是( )A低温处理前的苹果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较低B某些植物的种子在收获后易发芽,可以喷施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抑制其发芽C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在解除种子休眠过程中作用相反D除图中所示三种激素外,解除种子休眠过程还可能与其他激素有关参考答案:C3. 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却是

4、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B. 若种群中的个体随机交配,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与亲代相同C.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初的原材料D.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培育出新品种参考答案:C【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脂质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包括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大都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进而达到生殖隔离。【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

5、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适者生存,A正确;B、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选择、没有迁移,这样才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与亲代相同,B正确;C、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C错误;D、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C。4.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B乙烯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生长素能促进植株的生长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参考答案:B5. 下表中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与其

6、功能配对不正确的是 选项细胞结构功能A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B中心体在有丝分裂间期能发出星射线,从而牵引染色体运动C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与病菌D核仁在有丝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与重新形成参考答案:B6.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的合成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B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乙烯促进果实生长C生产啤酒时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降低成本D植物在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和乙烯含量降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参考答案:C7. 胚胎干细胞的特点是A.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全能干细胞B.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

7、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多能干细胞C.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小,核仁明显;全能干细胞D.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大,细胞核小,核仁明显;多能干细胞参考答案:B8. 一个DNA分子在N的环境中复制,若子一代DNA的一条单链出现差错,则子二代DNA中,差错DNA单链和含N的DNA分子分别占A. 1/3,1 B. 1/4,1C. 1/3,1/2 D. 1/4,1/2参考答案:B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在复制过程中若子一代DNA的一条单链出现差错,则子二代DNA中,差错DNA单链占1/4,含N的DNA分子占1。9.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BDN

8、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参考答案:A10. 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人体内将成为抗原,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致癌因子刺激引起的癌变是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过程;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系用的“语言”“文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ABCD参考答案:A【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分化;衰老细

9、胞的主要特征【分析】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不可逆性和稳定性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癌细胞的特征: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解答】解: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人体内将成为抗原被免疫系统所清除;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正确;自然条件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所以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错误;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正确;致癌因子刺激引

10、起的癌变是细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错误;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系用的“语言”“文字”,正确;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转移,正确故选:A11. 转座子是指能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DNA片段。Ac片段能编码转座酶,可自主移动。DS片段需在转座酶作用下,才可以从原来的位置上切离下来,然后随机插入到所在染色体的其他位置或其他染色体上。(1)用_酶将DS片段构建在Ti质粒的T-DNA片段上,再用含有该重组质粒的_转化水稻,自交筛选获得DS-T-DNA纯合体(甲)。以同样方法获得Ac-T-

11、DNA纯合体水稻(乙)。(2)甲、乙杂交获得Ac/Ds双因子转座系统水稻,在其后代中筛选到一些淡绿叶突变体。利用淡绿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甲)进行系列杂交实验,_代获得野生型和淡绿叶水稻植株分别为442株和130株,分离比符合3:1,初步推测淡绿叶突变是单基因的_性突变。将442株野生型植株单株收获和播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则进一步确认上述推测。(3)为进一步确定突变性状与Ds切离转座的相关性,设计6种引物(如图1),对上述572株子代的T-DNA进行Ds转座的PCR检测。检测原理:Ds未发生切离的DNA位点,通过引物_可得到400 bp的扩增产物;Ds 已发生切离的DNA位点通过引

12、物_可得到870 bp的扩增产物。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2,据此判断_类型为淡绿叶突变体。若A类型:B类型:C类型=_,则突变性状产生与Ds片段的切离转座有关。(4)在水稻基因组的功能研究中,利用Ac/Ds双因子转座系统,发现Ds随机插入后获得突变表型的效率不到30%,可能的原因有_。参考答案: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 (土壤)农杆菌 (3). F2 (4). 隐 (5). 2/3 (6). b和d (7). c和d (8). B (9). 2:1:1 (10). Ds插入的是非基因序列(或未选择表达的基因或内含子或非编码区等)【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转座子是指能

13、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DNA片段;DS片段从一个位置切下来需要转座酶的作用,erect转座酶是Ac片段编码的。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详解】(1)将DS片段构建在Ti质粒的T-DNA片段上,需要先用限制酶切割,再用DNA连接酶连接,接着用含有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水稻,自交筛选获得DS-T-DNA纯合体(甲)。(2)根据题意分析,利用淡绿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甲)进行系列杂交实验,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野生型与淡绿叶的比例接近于3: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的自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淡绿叶突变是单基因的隐性突变;若该推测是正确的,则上述野生型植株中纯合子

14、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2,其中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即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2/3。(3)据图1分析,若Ds未发生切离的DNA位点,则通过引物b、d可得到400 bp的扩增产物;若Ds 已发生切离的DNA位点,则通过引物c、d可得到870 bp的扩增产物。据图2分析,B类型为淡绿叶突变体;若A类型:B类型:C类型=2:1:1,则说明突变性状产生与Ds片段的切离转座有关。(4)根据题意分析,利用Ac/Ds双因子转座系统,发现Ds随机插入后获得突变表型的效率不到30%,可能是因为Ds插入的是非基因序列,有可能是因为未选择表达的基因或内含子或非编码区等。【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推测野生型与淡绿叶突变的显隐性关系。12. 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表示反射弧各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弧属于三元反射弧 B.支配的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肌肉中C.该实验中针刺处后引起肌肉收缩,属于反射 D.处给予适宜刺激后能产生一个负电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