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七里桥镇第三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5033477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七里桥镇第三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永州市七里桥镇第三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七里桥镇第三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七里桥镇第三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永州市七里桥镇第三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认识。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内阁与军机处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关,两个机构离皇帝褣的远近变化,说明了皇权强化、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是表面上的理解,不符合题意;B项不是本质上的,不

2、符合题意;题干涉及的是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C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内阁制与清朝军机处2. 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由此可见,北伐战争A.推翻了帝国主义统治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推动了五四运动爆发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参考答案:B据材料“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北伐的时候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并结合所学知

3、识可知,这反映了北伐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故B项正确;北伐战争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统治,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故C项错误;国共两党合作实行于1924年,故D项错误。故选B。3. 1949年5月,刘少奇在天津与资本家座谈中指出:“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我们容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不是消灭”“今天在我国资本主义的剥削是有功劳的,是进步的”“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今天是功大于过”。刘少奇的“天津讲话”A.体现出右倾错误倾向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D.严重损害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刘少奇都是在说民族资产阶级

4、在现阶段是有功劳的,有利于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来筹建和发展新中国的经济,故答案为B选项。材料说的情况符合实际,不是右倾错误,A选项排除。社会主义建设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的利益问题,D选项排除。4. 有一位学生对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作了以下一些连线,其中正确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B.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割占台湾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故B

5、D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故C项正确。5. “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向中国倾销鸦片掠夺中国原料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输出资本A.B.C.D.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说明广州属于传统贸易口岸,便于向国大量倾销商品,福州方便英国掠夺中国武夷山红茶,上海可以打开中国市场,符合题意,选择项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不是输入鸦片,排除;向中国输出资本是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侵华特点,排除。【点睛】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

6、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6.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A.爱国主义B.民主科学C.追求真理D.平等进步参考答案:A7. 14001800年世界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单位:百万) 地区时间1400年1600年1800年中国70110330印度74145

7、180欧洲5289146非洲撒哈拉以南6010492拉丁美洲361019上表说明了( )A工业革命是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源 B印度人口的持续增长是因大量黑奴的贩入C中国与拉美人口数量的变化均缘于殖民扩张 D不同地区人口变化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材料表格中“14000-1800”以及“中国”“印度”“欧洲”“非洲”和“美洲”的信息说明世界由于新航路开辟导致连为一体,故D项正确;A中工业革命与材料这时间不符;B中印度与黑人贸易无关;C中殖民扩张与当时中国人口无关。8. 程颢、程颐认为“饥食渴饮,冬裘夏葛”是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生活需要,谓之“天职”。“若致些私吝心在,”,则“

8、天职”便转化为“人欲”,“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因此要学会节制一己之私利的“人欲”这表明二程()A.主张克己复礼B.倡导格物致知C.重视道德修养D.强调知行合一参考答案:C【考点】宋明理学【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二程认为应当节制人的私欲,这种节制是通过加强道德修养来实现的,选项C正确;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选项A排除;格物致知是探究天理的方法,与材料主旨节制私欲不符,排除选项B;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张,选项D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可以看出私欲与祸患的关系,因此主张克服私欲,提高道德修养。9. 发展现代农业是

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参考答案:C10. 姓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生动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列与姓氏有直接关系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参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西周时期凝聚宗族关系的政治制度,与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故选B。禅让制是古代中国曾出现过的更迭统治权的一种方式,与姓氏无直接关联,排除A;郡县制

10、开始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朝,是为了打破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推出的政治制度,与姓氏无直接关联,排除C;行省制是开始于元朝的政治制度,是元朝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提高行政效率而实行的制度,这与姓氏无关,排除D。11. 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要“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重工业基础薄弱 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 B C D参考答案:B解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属于发展生产力的表现,与调整生产关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无关,排除错误项,依据所学可知其他项正确,

11、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题干为涉及生产关系调整的内容,排除错误项即可。12. 唐代门下省对中书省草拟的文书,具有审查权,如果认为文书中的建议、方案和处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驳奏还,将文书退回中书省重新拟定。这反映出A.门下省掌握着中央监察权B.唐朝政府重视提高决策水平C.门下省和中书省相互对立D.唐朝中央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可知,唐代门下省负责审议、封驳,不妥文书可退回,中书省重新拟定,这说明了唐朝政府重视决策水平的提高,B正确。门下省不具备监察权力,A错误。门下省和中书省分别负责审议、决策,二者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C错误。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但

12、不是分权制衡原则的体现,分权制衡原则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体现,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学生需熟记和理解三省运作的程序,明确三省之间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3.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基本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参考答案:D14.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13、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家元首”D“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参考答案:C15. 在十二铜表法中,传唤、求偿、所有权及占有等内容都为了使私人之间的商品生产及交换更加的方便、快捷和安全。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受到平民斗争的推动B.重在维护私有财产C.是商品经济发展结果D.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参考答案:B材料中没有对平民斗争推动十二铜表法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主要阐释的是十二铜表法内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是在强调维护私有财产,故B项排除;由“都为了使私人之间的商品生产及交换更加的方便、快捷和安全”等信息可得出十二铜表法在立法上呈现出重视

14、商业的倾向,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中阐释的法律条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却没有体现“实现了”,故D项排除。16.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主要反映了A.武王克商B.实行分封制C.统一全国D.姬姓之国多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昔日周武王击败殷商,拥有天下,他的兄弟有15人被封国,而同为姬姓的有40人被封国,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武王克商属于表象,材料反映的是如何进行统治的,故A项错误;西周仍然还有少数民族骚扰,并不是实现统一全国,故C项错误; 姬姓之国多属于表象,不能反映实质问题,故D项错误。17. 法国近代政体的确立经历诸多曲折。其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颁布1791年宪法 B颁布人权宣言C颁布1787年宪法 D颁布l875年宪法参考答案:D18.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A.以军事企业为主B.采用机器生产C.自给自足D.没有雇佣劳动力参考答案:B民族资本主义属于近代化企业,主要采用机器生产,B正确;A是属于小农经济特点,雇佣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