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总结四上传统文化(共7篇)

上传人:鑫** 文档编号:244993447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工作总结四上传统文化(共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学工作总结四上传统文化(共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学工作总结四上传统文化(共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工作总结四上传统文化(共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工作总结四上传统文化(共7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工作总结四上传统文化(共7篇)第1篇:四上传统文化1 南园十三首(其一)教学设计 通济办事处西元庄试验小学 刘婷婷 【教学内容】 齐鲁人社版传统文化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P1-P3页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国学启蒙的意义以及学习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唐诗的部分学问; 3.帮助学生理解、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以及了解唐朝诗人李贺的相关学问。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几首小诗使学生对唐诗以及其几种基本形式有正确的理解; 2.理解、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以及了解唐朝诗人李贺的相关学问。 【教学打算】 课本 【教学过程】 1.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

2、的宏大民族,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学习、继承这笔珍贵的财宝,从这节课起先我们一起来学习。信任这本书肯定会让你们有许多收获。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目,它向我们展示了哪些学问。学生看完后,找学生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发觉本节内容。 2.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完整,由此可见,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那我们应当怎样才能学好它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其次页,编者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找到答案。找生说一说或者读一读。 【设计意图】了解编者的意图。 3.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该如何上好传统文化这门课,那么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唐

3、诗。信任咱们同学对唐诗肯定不生疏,那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唐诗呢?找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老师总结并带领学生齐读课本中对唐诗的说明。结合几首小诗对唐诗的几种基本形式进行简洁的说明。 【设计意图】学生初识古诗,加深印象。 4.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唐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唐朝诗人李贺写的一首七言南园十三首(其一)。向学生简洁介绍李贺(李贺(790816),唐朝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人称“诗鬼”。家居昌谷,有昌谷集传世。)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了解作者生平,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 5.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遍这首小诗,留意韵律,同桌可以探讨一下。找一生起来读一遍

4、,其他学生仔细听,看是否与自己的读法一样。解决生字,然后学生齐读一遍小诗。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小诗,理解诗文。 6.逐句探讨说明这首诗,尤其是诗中的一些重、难词。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后两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基本理解小诗后与学生齐读“温馨点击”其次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首诗。 【设计意图】分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 7.齐读南园十三首(其一),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律。然后找几个学生起来依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看谁读的更好。 【设计意图】融入感情,体会作者的感受。 8.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看谁先背下这首诗,学生齐背。 9.作业:我们学校曾经实行过多次古诗诵读竞赛,还产生了很多“

5、背古诗大王”。请同学们回家后复习一下自己背过的诗歌,下节课,我们也来实行一个“班级古诗诵读竞赛”,看谁能成为我们班级新的“古诗大王”。 【设计意图】设计嬉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习爱好。 板书: 南园十三首(其一) 第2篇: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姜秋荣2022. 1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化的重要任务之一,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才智的启迪,对培育他们的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都有不行忽视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

6、秀传统文化教化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育民族气节。这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了课本中的养分,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相识。本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学了不少古诗,对唐诗、宋词有肯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爱好,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化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工作总结四年级一班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二、教学方式 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

7、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质疑、释疑,老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不要讲语法学问。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三、取得成果: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相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爱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会唐诗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能背诵南园十三首、塞上听吹笛、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进一步了解了白居易、李商隐、高适等诗人的作品。 四、实行的措施

8、: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意嬉戏化。 我们开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信任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 更加美妙的将来! 第3篇: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当四年级的传统文化课。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化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育民族气节。一学期下

9、来,同学们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养分,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相识。这让我为他们兴奋,现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爱好,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化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果: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相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爱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学

10、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 2、努力培育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深厚的爱好。众所周知,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 3、拓宽学生学问面。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老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学问,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主动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 4、变更行为,提高修养。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熬炼。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爱和须要的。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三、实行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11、时而老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意嬉戏教学。教学中要擅长激发学生爱好,我将运用嬉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意面对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织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竞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视察、多积累。 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开设传统文化授课阅历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沟通会。 其次,教学阅历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与语文授课时相

12、混,影响与开设传统文化时目的相违反。下学期我会留意参与一些相关培训和沟通机会,收进科学的教学模式,刚好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信任我们会做得更好。 第4篇:四年级传统文化上学期教学安排 四年级传统文化上学期教学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名水、品位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形式主要以古代诗歌,辞赋为主,从唐诗宋词及元曲中选择一些闻名诗词人的作品,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品质,体现各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风貌。如杜甫的心忧国家,李白的豪迈不羁,陶渊明的平淡与醇美,蔡文姬的荡气回肠等等

13、。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四周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父母亲情,真挚友情,怀古等,大力激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探讨沟通,甚至可以视详细状况开展延长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肯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育对祖国文化的酷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14、。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古代诗歌,辞赋为主,从唐诗宋词及元曲中选择一些闻名诗词人的作品,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品质,体现各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风貌。如杜甫的心忧国家,李白的豪迈不羁,陶渊明的平淡与醇美,蔡文姬的荡气回肠等等。 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四周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父母亲情,真挚友情,怀古等,大力激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探讨沟通,甚至可以视详细状况开展延长活动。 四、教学重点 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竞赛,激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擅长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特地指导。 五、详细支配 唐诗专题(9课时)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很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宋词专题(6课时)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高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