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实验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4954571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实验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实验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实验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实验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实验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否有电子转移 B是否有单质生成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 D是否有化合物分解参考答案:A略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氯化钙的化学式 CaCl BHCl分子的电子式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答案:D略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B. 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2、到另一个烧杯中C.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 蒸发结晶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参考答案:C【详解】A. 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B. 分液时应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B错误;C. 蒸馏时,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蒸发时,当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溶质分解而变质,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4. 某同学在联欢晚会上表演了一个名为 “两只蝴蝶”的魔术 :取一张白色的滤纸 ,向滤纸上喷无色溶液 B、滤纸上

3、出现了两只漂亮的红色蝴蝶图案 、再向滤纸上喷无色溶液 C、结果“蝴蝶”飞走了 ,原来该同学所使用的滤纸预先用无色溶液 A 画过蝴蝶图案 。推测魔术中的 A、B、C 溶液分别是 A 酚酞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氨水 B 石蕊溶液 、稀盐酸 、氨水C 酚酞溶液 、氨水 、稀盐酸 D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参考答案:C略5. 将浓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发生了A化学反应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萃取过程参考答案:D6. 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A、萃取 B、过滤 C、蒸发 D、升华参考答案:B略7. 有以下六种原子:63Li、Li、2311N

4、a、2412Mg、146C、147N,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63Li和Li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相同B. 146C和147N质量数相等,二者互为同位素C. 2311Na和2412Mg的中子数相同但不属于同种元素D. Li的质量数和147N的中子数相等参考答案:BA. 6 3Li和Li属于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相同,故A正确;B. 14 6C和14 7N质量数相等,都是14,属于两种元素,不是同位素,故B错误;C. 23 11Na和24 12Mg的中子数相同,都是12,属于两种元素,故C正确;D. Li的质量数为7,14 7N的中子数为14-7=7,二者相等,故D正确;故选B。

5、8.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NH3H2OB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浓硝酸CuNO2H2OD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c装置中应该短管进,长管出,A错误;B、浓硫酸可以与亚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c装置中应该长管进,短管出,SO2气体会污染空气,所以要吸收尾气,B正确;C、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2,NO2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6、水不能完全吸收,C错误;D、浓盐酸与MnO2制氯气需要加热,且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所以c中收集的气体不纯净,应该在bc之间应添加除去氯化氢的装置,D错误;答案选B。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B. C2H5OH溶于水的过程中无化学键被破坏C. NaHSO4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D. 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固体的过程中有离子键的形成参考答案:C【详解】A.纯碱和烧碱都是离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离子键,则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故A正确;B.C2H5OH溶于水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无化学键被破坏,故B正确;C.NaHSO

7、4晶体溶于水破坏HSO4-、Na+之间的离子键以及HSO4-中的H-O共价键,离子键、共价键均被破坏,故C错误;D.加热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固体的过程中,Na+和Cl-重新形成离子键,故D正确。故选C。10. 下列关于容量瓶使用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是否漏水;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残留少量水即使用;溶液需冷却至室温方可注入容量瓶;加水定容时,不小心超出刻度线,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A. B. C. D. 参考答案:B容量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上下颠倒,故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正确;容量瓶是一种容量器,颈上有标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液体凹液面与容

8、量瓶颈部的标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所以容量瓶不能加热,不能在其中溶解物质和发生化学反应,错误。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残留少量水无影响,因为后面步骤中必须加蒸馏水定容,只要定容是正确的,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就没有影响,正确。转移溶液时如果温度过高,导致溶液的体积膨胀,定容时所加蒸馏水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所以溶液须冷却方可转入容量瓶,正确。加水定容时,不小心超出刻度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必须重新配制,错误。11. 化学工作者从有机反应RH+Cl2(g)=RCl(l)+HCl(g)中受到启发,提出的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获得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从上述反应

9、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g表示物质为气态,l表示物质为液态。HCl极易溶于水,得到盐酸;有机物一般难溶于水)( )A蒸馏法 B水洗分液法 C升华法 D有机溶剂萃取法参考答案:B12. 下列物质中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 )A2molCH4 B3molNH3 C4molH3PO4 D5molH2参考答案:C略13. 下列物质属于芳香烃,但不是苯的同系物的是()A. B. C. D. 参考答案:B芳香烃是指含有苯环的烃;苯的同系物是指含有且只有一个苯环,铡链是烷基的烃;芳香化合物是指: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均为芳香化合物;为芳香烃;为苯的同系物;所以正确选项为B;14.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氨气中含共价键数均为4NAB. 1 mol 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 NAC. 1 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所含分子数为0.1 NA参考答案:BA. 1 molNH3分子中含共价键数均为3NA,A错误;B. 1 mol 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 NA,B正确;C. 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是1:2,所以1 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NA,C错误;D. 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 CCl4所含分子数,D错误,答案选B。15. 根据下列三个反应,判

11、断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2Fe32I=2Fe2I22Fe2Cl2=2Fe32Cl2MnO4-10Cl16H=2Mn25Cl28H2OA.Fe3Cl2 MnO4- B.Fe3Cl2I2C.I2Cl2Fe3D. MnO4-Cl2Fe3参考答案:D根据: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中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I2;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Fe3;中氧化剂是MnO4-,氧化产物是Cl2;故氧化性:MnO4-Cl2Fe3I2,D项正确。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6分)动手实践: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

12、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F生成淡黄色沉淀。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

13、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仪器和用品: , , ,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填AF) , ,(4)此实验的结论:金属性比较: ,非金属比较: 。参考答案: 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5分)如何判别干电池的正、负极?参考答案:从电极材料判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作正极。从发生的反应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18. (5分)已知KClO3(氯酸钾)在发生分解反应时会释放出O2并生成KCl,但反应速率较低。(1)你设想一下,有哪些条件可能提高KClO3分解反应速率?(2)写出KClO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1)提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促进KClO3的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