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鲁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954469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鲁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鲁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鲁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鲁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鲁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武汉市鲁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都不是单一民族或单一教派的伊斯兰国家,而是多民族多教派的国家。从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国家,这些国家都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它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

2、支撑,这里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指政治和文化多极化并尊重历史和传统。一带一路文明圈不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一带一路文明圈只有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才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不会发生文明的冲突,从而保证一带一路的安全畅通。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文化的建设,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在这个文明圈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未来由中国这样一个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

3、主导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应该是文化交融共生的,即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避免引发新的文明冲突。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中国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避免重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文明冲突的覆辙。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让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的共生的或共性的文化创造性地进行大融通,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气,不能只依教科书和媒体

4、所给的角度来看世界,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一带一路时,需要一个谦卑的态度。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然而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玄奘的精神,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历史上多次被其他民族征服和同化,近代被西方国家殖民或半殖民。这些国家对外来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不是来征服的,不是来殖民的,而是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节选自李希光建设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强国,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一带一路“文明圈”的表述,不

5、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一带一路文明圈里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的国家,这些国家都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B. 古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有自身的文明传统,所以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就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C. 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此文明圈需要一个政治文化上多极化的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支撑。D. 一带一路文明圈既不从单一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又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强调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在一带一路文明圈

6、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而引发新的文明冲突,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B. 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就可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C. 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时政策制定者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上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的时要有一个谦卑的态度。D. 一带一路上很多国家对外来民族经济文化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

7、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为多民族的多教派的国家。B. 未来一带一路文明圈由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中国主导,文化交融共生应表现为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C. 中国用平等包容态度挖掘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就能与之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D.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现在我们要宣传古人法显与玄奘怀着谦卑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的做法,就可避免自居为世界大国的心态。参考答案:1. B 2. B 3. B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一带一路文明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对文中

8、重要概念的理解。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原文“从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语句间关系为“但”,而B选项表述为因果关系。曲解文意。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

9、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B项,概括不全,建设成果惠及文明圈全体人民的直接条件是“激发”认同感,“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等。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是多民族多教派,属于臆断,无中生有;C项,原文是“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国

10、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而不是“就能与之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 把原文顺承关系曲解为不充分条件关系;D项,把原文“学习”精神偷换为“宣传”做法。2.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卞流光 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

11、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

12、去的云烟。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

13、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 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飘摇。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去国,自我

14、放逐。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 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1)下列选项对文章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A第一段中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在文章中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对郁迭夫孤寂一生的

15、叙述。B文章多处引用郁达夫的原作中的文字,目的是为了语言的华丽多彩。C郁达夫因沉沦成名,虽然在经济上没有得到实惠,但在当时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赞誉。D文章题目中:一个人的旅程,在文中有几出有呼应,突出在漫漫旅程中郁达夫的孤寂。E文章中提到郁达夫的生活放荡、颓废,因此其作品消极因素过多,不值得当代读者去阅读研究。(2)作者说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6分)(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4)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8分)参考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1)A、D(B、引用原作中的文字主要为了真实具有说服力,更好体现郁达夫的真实情感。C、还引来了一些人的误解和谩骂。E、不值得读者研究阅读错。)(2)(1)童年和学生时代是在孤寂中度过的,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2)回国后,中国的黑暗现实使郁达夫产生了一种幻灭感。(3)经济上无法立足,居无定所,没有固定职业,四处漂泊。(4)早年丧子,孤苦零丁,境况凄凉。(5)感情生活连连受挫,只身离开祖国,自我放逐。(答出4条可得4分,5条6分)(3)全面概括、评价郁达夫的性格和一生。他有沉沦、颓废、自卑的一面,又有率真的一面;让人爱,也让人恨。他的一生是一个人的旅程。(3分)总结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