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义和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864724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市义和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东营市义和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东营市义和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营市义和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市义和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东营市义和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于孔子世家感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 往之。吾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 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当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而孔子年轻时做过职司、委吏,后

2、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做史官的记录。 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其外,孔子于人物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 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左传载“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然而“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

3、明证。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算是敲定此事。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 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氏,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便有假他人之功的嫌疑。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制,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 一字褒贬,影响深远。于是历代解“经”传“经”之作不乏。单说用古文写就的春秋左氏传,其史料

4、补充丰赡,记事因果清明,写人性格丰满,使原本的春秋史纲泱泱为一部有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堪称伟大。然而左丘明因左传称史家,而孔子有春秋却不称史家,这很值得深思。 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孔子只是“好古”。自称“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学说而不去创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旨在缔造理想。孔子又不只是好古,世衰道微,礼崩乐坏,孔子批判,毫不隐晦。虽“干七十余君莫能用”以致“累累如丧家之犬”,仍卓然独立,岁寒松柏,代王立法,惩恶劝善。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格局太小。夫子“木铎”,不若称“春秋”孔子。 (选自郭小琲有大义,有删改)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是一部历史

5、专著,依据孔子的生平和班固的意见,可以认为它是鲁国专门负责“记事”的右史所作,与孔子无关。 B左丘明认为春秋出于“圣人”的编纂和撰写,却言辞含混约略,未能言明具体的编撰者,以致为后世留下一桩谜案。 C史记主张春秋为孔子所编撰,但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孟子,他清楚地介绍了孔子撰述 春秋的意图。 D有的学者认为春秋并非成于一人之手,鲁国史官有著述之功,至圣先师有修订之劳,这种观点未被本文作者完全接受。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反映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左传相比,春秋是一部微言大义的史纲,在史料、记事与写人方面较为简略。 B孔子一面借“好古”缔造着自己的社会理想,一面“知其不可

6、而为之”,以直言不讳的批判精神面对社会现实。 C作者从“好古”与“不只好古”、“丧家之犬”与“岁寒松柏”等角度描述孔子,意在表现出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D孔子在春秋乱世遍干诸侯,虽莫能用,仍卓然独立;在世衰道微,礼崩乐坏之际,直接批判,毫不隐晦。作者认为称他为“春秋”孔子方可与他的大格局相当。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熟悉前人留下的历史著述,关心国家乃至天下大事,同时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由此来看,孔子称得上是一位史学家。 B如果能清楚地考察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却缺乏科学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著述态度,也还是难以成为一位优秀的史家。 C孔子一生中任职

7、虽然甚多,却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所以本文作者认为“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 D出于史家独特的体悟,司马迁认为孔子观史、论史也极具史家情怀,这在史记的相关记述中隐约流露了出来。 参考答案:6B7C8C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B项,第四段中说,孔子著春秋有争议,但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接着便举了左传的例子来验证这个观点,由此可见左传中言明了春秋 编撰者。“圣人”定指孔子吗?是本文作者的疑问。A项,题干与第二段倒数一、二行描述一致。C项,题干与第四段相关内容描述一致。D项,题干与第四段倒数一、二行描述一

8、致。【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选项B源自文章第四段,选项内容与文本有出入,同时选项把作者的疑问加到左丘明的头上,张冠李戴。A项源自文章第二段,CD两项源自第四段。7【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

9、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考生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再进行辨析。比如C项的信息源自文章最后一段,文中明确说明“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格局太小”,可见选项的分析有误;BD也源自最后一段,A项源自第五段。8【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因果关系错误,作者在第四段中说“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第五段中也是在探讨春秋与孔子不称史家的关系,第六段中的“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的结论是从春秋的角度分析的,和“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没有因果关系。A项,题干与第三段一、二行描述一致。B项,题干与第三段三、四行描述一

10、致。D项,可由第一段的内容得出该表述正确。【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孙道荣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兀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为我们带路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相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地的村民。据说,除了偶尔有县乡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亲戚外,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走进过这个村庄。村民们看见我们这些误闯进来的外人,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好奇而激动。我们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中,好奇地绕着村庄

11、边走边看。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在其他地方,你已经无法看到这样日不闭户的场景。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盐、酱油、一两种廉价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凉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和店主聊起来。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

12、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原来是账单。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店主说,这事,

13、还真发生过。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淳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镶嵌在墙上的黑板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我们

14、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让我们聊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油漆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有人赖账,所以已经不赊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我问,那还留着这块黑板干什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我无言以对。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9期)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

15、写掩映在大山之中的小村庄在地图上没有标注,也不为向导所知,是为了突出后来的经济开发给这个封闭的小村庄带来的巨大影响。B第段写村民们对我们这些外来人十分好奇,而我们也对山村和村民感到好奇,这恰恰表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的隔膜。C小说第段先借店主之口,概括介绍黑板的用途,然后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详细描摹了中年人买烟的情形,点面结合,真实可感。D一批批人走进深山寻访近乎原始的神秘的小村庄,表现了人们对繁华虚伪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寄托了“我”对当下城市生活精神匮乏的深切忧虑。5小说中的店主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4分)6“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4C5纯朴热情。为我们这帮路人灌满凉开水,主动解答我们对“黑板”的疑惑,讲述与“黑板”有关的故事。勤劳能干。在偏僻的村庄经营唯一的一家代销店,并将生意做得越来越大。精明务实,善于发现并抓住商机。用“黑板”招揽顾客;先前任由赊账的乡亲在黑板上擦擦写写,后来不再赊账。6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围绕“黑板”展开:路过小村,“我”被黑板上的数字吸引,询问店主;“我”目睹村民用石灰块在黑板上擦擦写写地记账;山外之人听闻,激动不已,慕名到村中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