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北行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851410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北行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北行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北行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北行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北行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北行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寒冷的味道黄明山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

2、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土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

3、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予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

4、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不仅仅是孩子们。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

5、有什么好结果。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寒冷还会来的。12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3第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14从文中看,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的味道?(6分) 15第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12(4分)(1)在过去,

6、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体验寒冷程度不够深刻。(2分)(2)引起下文,引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2分)13(4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2分,答出四种中的任何两种即可)描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与动听声响,(1分)突出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1分)。14(6分)寒冷带来的美景;寒冷给我一种疼痛的味道;寒冷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寒冷也有一种隽永的味道,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15(6分)开头是说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2分);结尾说经历“寒冷”不仅是生活的自然规律,而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寒冷”

7、更是生命的成长规律;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磨难不可避免”“磨难锻炼意志”两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文章由实到虚,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2分,意思对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口叙史事和三代史诗我们常常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产生于商的先公示壬、示癸时期,据今约3700年左右,3700年前的史事就是靠一代代脑记口叙传下来的。即使甲骨文记载了相当丰富的社会内容,仍不可能反映丰富多彩的活的客观历史,许多史事仍然靠脑记口叙。所以口叙传播史事形式不仅在文字产生之前,在文字产生以后乃至史籍很

8、完备以后,仍是一种重要形式。 在先秦,口叙史事一直在史事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国语周语上说:“天子听政,使公卿列士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行事而不悖。”在国君周围的这些“列士”、“史”、“师”、“瞍”、“朦”等所讲的许多内容就是先祖的事。 传说的历史内容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人物被神化,如大禹(治水)、后稷(种五谷)、女娲(补天)等都被传说为神或半神式的人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低下,对许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无法解释。二是所传说的人物都是改天换地式的英雄,这些英雄和后来的帝王将相不一样,他们不脱离生

9、产,不脱离百姓,而是群众的利益代表者,上述的大禹、后稷、女娲都是这样的英雄人物。这两个特点,也充分反映了先民的历史观点。以今天的认识水平,不会相信那些神乎其神的事。我们进行历史研究所以重视这些神话,在于透过神话,窥探远古的社会内容。 当文字记载发展到比较成熟,书写工具比较方便的时候,口叙史事便被记载下来,有些则一直保存到今天。如:庄子盗跖、韩非子五蠹等所记先民居处情况和从茹毛饮血到取火为用的传说;吕氏春秋追记早期社会制度问题的传说;左传、诸子之书保存的改造自然、保护部族的英雄传说;等等。司马迁就是依据这些传说写出了史记开篇五帝本纪。 夏、商、周三代,还以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为主要内容编成史诗,传

10、诵这些史诗的人,往往是瞽朦瞍一类的乐官。左丘明就是一个失明的人,做鲁国的史官。以失明之人传诵历史故事,不只在古代中国,在其他一些古国也有相同的情况,如希腊的荷马,也是一位失明者。以诗的形式传诵历史故事,容易记忆,便于普及,所以,传诵久远。当然,起初的史诗是很粗糙的,经长期的流传,不断加工完善,所以这些史诗都是众人的作品,并非少数乐官的创造。 在先秦,史诗繁多,孔子删诗时,尚可见到3000余首。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史诗主要保存在诗经中,共有305篇,分“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是民歌,由政府派“行人”从民间采集而来,经过加工润色而成,以反映现实为主,但今天看来,也未尝不可称为“史诗”,比

11、如:豳风七月反映一年四季农业生产劳动,对我们认识西周社会,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雅”、“颂”,在当时就是史诗,多为追忆祖先,歌功颂德之作。比如大雅生民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这是推尊周的祖先后稷之诗。后稷之母姜嫄踩了高辛氏之足印而生后稷,把后稷神化了。文王、武王的先祖即能非同常人,当然他们自己也就非同寻常了。非常之人才能做非常之事。这反映了先民们的思想认识特点。“雅”、“颂”还有些篇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习尚、筑城、立庙、封邦、建国的基本过程。 “史诗”作为史料来说,它与历史传说一起反映着广阔的社会内容,对当时简略而缺乏关联的史官记录,起着

12、联络会通、委曲细节的作用。对于后来发展起来的某些史体也有创始之意。如:歌颂英雄人物的篇章,上继传说遗风,下开历史传记的端绪;专咏一事的篇章,具有纪事本末的性质;歌颂先王伟业的篇章,又可以看作历史论、赞的远祖。 (选自中国史学史纲要,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 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有一千多年的史事是靠先人一代代脑记口叙传下来的。 B.甲骨文记载的社会内容不能反映丰富多彩的客观历史,许多史事仍依靠口叙来传播。 C.口叙史事在史事传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如天

13、子听政时臣子们所讲的许多内容就是先祖的事。 D.传说的历史内容的显著特点是:人物被神化或者都是改天换地式的英雄,是群众的利益代表者。 E.在古代,中外均有以失明之人传诵历史故事的例子,例如古代中国的左丘明,古希腊的荷马。 13.下列关于“史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史诗”是指以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故事。 B.“史诗”主要由瞽朦瞍一类的乐官编写并传诵。 C.“史诗”以诗的形式来传诵历史故事,是由于诗容易记忆,便于普及,可以传诵久远。 D.“史诗”具有史料价值,并对后来的某些史体有创始之意。 14.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第3段所说的“先民的历史观点”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原因。

14、 15.司马迁写史记时曾“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大量搜集民间口传的异闻传说等史料,如史记中记载了契的母亲呑食了玄鸟掉下的卵而怀孕生下了契,周后稷的母亲姜原在野外将自己的脚踏在一个巨人的脚印上,因而怀孕生下儿子等神乎其神的事。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看待司马迁的做法和史记中的异闻传说。 参考答案:12.C、D (C项原文第2段有“在先秦”的时间限制,此处表述则变成了所有时期都如此,故错。D项“或者”错,应该表述为“而且”。据第3段,传说中的人物有两个显著特点,这两者应该同时具备而不能是仅有其一。)13. B (乐官只是“传诵”史诗而并不编写,更不能说“主要”。据原文第5段,“史诗都是众人的作品,并

15、非少数乐官的创造”可知。) 14.(1)先民的历史观点:非常之人才能做非常之事。(或:历史是由神仙般的改天换地式的英雄人物创造的。)(2分) (2)产生原因:当时的人们认识水平低下,对许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无法解释,只好将其神化。(2分) 15.(1)司马迁囿于当时(史料不足)的现实及认识水平,重视搜集异闻传说以充实史料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2分)(2)远古神话传说中保留有很多史事,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神话传说窥探远古的社会内容和人们的思想状态。(2分) 评分细则:肯定司马迁重视搜集异闻传说的做法并分析其原因,2分;指出异闻传说的作用,即其间包含着史事,可以让人窥探远古的社会内容等,2分。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张洁访谈录荒林荒林早在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上就有你的名字,当时你已是被提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