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

上传人:鑫** 文档编号:244851086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第1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化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在20XX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化部颁布了,由此,很多版本的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也应运而生了。比如人教社的新教材、语文出版社的新教材、江苏教化出版社的新教材、河北省教化科学探讨所的新教材,等等。这对我们初中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件大事。很多新的教化理念,新的教学原则都在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中体现出来。因此,学习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中的思想体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就成了当前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件大事。 当然,有些老师会认为,执行课程标准是几年以后的事情,我现

2、在就根据教学大纲教书就可以了。这种想法错了。因为课程标准中的很多观念已经渗透到当前的语文教学之中;而且,课程标准代表着近一段时间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下面,我就我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体会,和老师们交换一下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其次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四部分:附录。这个标准,是九年一贯的,把小学到初中毕业的九年分成了四个学段。 第一部分:前言。 前言的总论部分,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要担当的责任。“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沟通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实力,

3、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总论部分还论述了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化理论为指导”。 前言部分第一节,论述了语文的“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语文是交际工具,交际的内容就属于文化范畴。所以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看法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实力。在这其中,要强调文学教化,只靠语言、文字,好用文的阅读和写作,无法全面完成

4、语文课程的任务。文学教化在对学生的情感看法进行熏陶感染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实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再谈一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议问题。“工具性”的基本内涵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科学主义思潮相通,这一思潮是以追求好用的唯功利主义的科学观为基础的。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当年提出“工具性”无疑是有主动意义的,在今日看来,仍旧有它的现实意义。但是片面强调“工具性”,的确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消极影响,于是语文界对此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人文性”的口号。放眼世界范围的教化领域,20世纪的大半个世纪里,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的论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国外两

5、大思潮的论争和我国语文教化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议,是社会及教化发展到肯定时期必定产生的现象。“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语文运用实力的好用功能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事实上,语文课程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统一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成为人们的共识。 总论部分其次节,论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共四个方面。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明两个概念,一个是“全面提高”,一个是“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就是课程标准所设计的课程目标必需面对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一

6、目标,获得现代公民都必需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另外,要全面发展,在“学问和实力”、“过程和方法”、“情感看法和价值观”方面不能偏废。 语文素养:这些年来总是谈“语文实力”,这里提“语文素养”是什么用意?“语文素养”和“语文实力”有什么差别? “实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明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有的心理学书籍定义为:“足以使人胜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说明为“平日的修养”,辞海说明为“常常修习培育”,也就是说,“素养”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对于“修养”,现代汉语词典说明为:“指理论、学问、艺术、思想等方面的肯定水平。”辞海的说明为:指在政治思想、道德

7、品质和学问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达到的肯定水平。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文学修养。 从上述工具书关于“实力”和“素养”的说明来看: “实力”是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应当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条件),重在“功用性”。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育)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说法“语文实力”是指读写听说的实力。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实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学问视野,情感看法,思想观念等内容。“语文实力”包含在其中。 (二

8、)正确把握语文教化的特点。 语文教化有以下三点特点应当引起我们老师在教学中留意。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把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内容中,具有大量的详细形象,往往带有剧烈的个人感情和主观色调。人们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应当有一样的地方,否则人际沟通就无法进行。但是在许多状况下,由于各人的学问背景、生活阅历、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殊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语文教学特殊提倡师生之间的同等对话,也特殊须要留意敬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同

9、时要留意,开卷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即使是“有益”的作品,其“含金量”也有差异。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受益,提高效率,必需重视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仔细选择。 2、语文教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语文实践实力,也就是读写听说的实力,不是要帮助学生驾驭一个由若干概念、规则、原理构成的理论系统,也不是要系统地传授有关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学问。当然,语文教化是有理论的支撑的,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不是只要求实践操作,它会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学问,也可能接触到有关人生、社会、自然方方面面的学问和思想观念。但是语文课程“不宜刻

10、意追求语文学问的系统和完整”。不能用例子来图解原理。 3、学生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 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的是母语,不是外语。学习母语和学习外语在方法上是应当有所不同的。 学生学习外语,在起始阶段,缺乏这种语言的语感基础,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少不了要学习语音语法学问、文化背景学问,要对词句结构和语言材料进行一些理性的分析和说明,要围绕这些学问和规则进行大量的练习。 学生在学校学习母语,在学前就已经具有了母语的语感基础,学习母语的主要任务,是从口语转向书面语,培育书面语的语感。而且,学习母语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都特别丰富。所以,学习母语不须要像学习外语一样,从学习语音和语法学问入

11、手,围绕这些学问进行反复操练,用大量机械性的操练来强化对学问的记忆。 (三)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驾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新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主动地担当个人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协作,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

12、,是指学生独立地发觉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学问和实力、情感和看法的发展,特殊是探究精神和创新实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加性和开放性”。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改革要变更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其他方面的学问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加课程的资源意识。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各地学校教学设备方面的条件

13、可能不一样,但是具有的课程资源可能都是丰富的,只是特点不同而已。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须要广阔老师和学生的胆识、才智和辛苦,也须要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语文课程改革要加强现代意识,要引进现代教化技术。新技术新方法在起先阶段可能是无趣的,但是假如没有初级阶段的无趣,就不会有将来的成熟。 课程标准的其次部分是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所以整个目标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就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说,纵向是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学问和实力这三个维度,但这是隐性的线索;横向则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

14、个方面,这是显性的呈现。其中综合性学习属于学习方式,与前四个方面的内容不在一个层面,在现阶段特殊须要予以重视,所以把它特地列出,加以强调。 下面我们分类学习一下各项目标的有关内容。 (一)识字与写字 要留意三点: 1、要留意阶段目标的连贯性。 初中阶段的三项目标,都是在小学的基础上一步步达成的。(1)能娴熟地运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相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累计相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要求学生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实力。(2)在运用硬笔娴熟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15、,提高书写的速度。而小学阶段,只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肯定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丽。阶段目标的连贯性体现得特别突出。 2、要留意“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学问和实力”在“识字与写字”教学领域的综合体现。 比如,在小学12年级,就提出“喜爱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就是侧重于“情感看法”的目标。相识汉语拼音、具有相应识字量、驾驭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等,就是“学问和实力的目标”。多种检字方法的驾驭,就属于“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来的,但是在整个义务教化阶段都要坚持贯彻。 在“识字与写字”教学方面,尤其要留意学生的情感看法。 学生学习识字写字,就是为了驾驭一种交际工具,有没有情感看法的要求呢?我们认为,工具是被人所驾驭的,运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看法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鉴于此,语文标准中首先加强了在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