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苘山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4771894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苘山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威海市苘山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苘山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苘山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威海市苘山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条件,条件函数是偶函数,则是的( ) A. 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 充分且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参考答案:C2. 函数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ABCD参考答案:C【考点】余弦函数的对称性【分析】由题意,令x+=k+,kZ,可得对称中心为(2k+,0),kZ,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令x+=k+,kZ,可得对称中心为(2k+,0),kZ,k=0,对称中心为(,0),故选:C3.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

2、分别是BC、CD的中点,DE交AF于H,记、分别为、,则=()AB+C+D参考答案:B【考点】向量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专题】计算题【分析】欲求出向量则,关键是求出向量则与向量的线性关系过点F作BC的平行线交DE于G,则G是DE的中点,利用相似三角形有知识即可得出它们的线性关系,从而解决问题【解答】解:过点F作BC的平行线交DE于G,则G是DE的中点,且GF=EC=BCGF=AD,则AHDGHF 从而FH=AH,又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平行四边形的几何性质,属于基础题4. 下列各函数中,最小值为2的是()AB,CD参考答案:A【考点】7F:基本不等式【

3、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解答】解:对于A,=2,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因为只有一个正确,故选A5. 若是某个等比数列的连续三项,则=() 参考答案:A略6. 若函数f (x)为定义在区间6, 6上的偶函数,且f (3)f (1),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 的是( )。A f (1)f (3) B f (0)f (2) D f (2)f (3)参考答案:A7. 已知平面外一点P和平面内不共线三点A、B、C,A、B、C分别在PA、PB、PC上,若延长AB、BC、AC与平面分别交于D、E、F三点,则D、E、F三点()A成钝角三角形 B成锐角三角形C成直角三角形 D在一条直线上参考答案:D8.

4、已知圆x2+y2=4,过A(4,0)作圆的割线ABC,则弦BC中点的轨迹方程是()A(x2)2+y2=4B(x2)2+y2=4(0x1)C(x1)2+y2=4D(x1)2+y2=4(0x1)参考答案:B【考点】JE: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J3:轨迹方程【分析】结合图形,不难直接得到结果;也可以具体求解,使用交点轨迹法,见解答【解答】解:设弦BC中点(x,y),过A的直线的斜率为k,割线ABC的方程:y=k(x4);作圆的割线ABC,所以中点与圆心连线与割线ABC垂直,方程为:x+ky=0;因为交点就是弦的中点,它在这两条直线上,故弦BC中点的轨迹方程是:x2+y24x=0如图故选B9. 数学老

5、师给出一个定义在R上的函数f(x),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说出了这个函数的一条性质:甲:在(-,0)上函数单调递减; 乙:在0,+ 上函数单调递增;丙: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 丁: f(0)不是函数的最小值老师说:你们四个同学中恰好有三个人说的正确,则说法错误的同学是( )A. 甲B. 乙C. 丙D. 丁参考答案:B分析】先假设四个人中有两个人正确,由此推出矛盾,由此得到假设不成立,进而判断出说法错误的同学.【详解】先假设甲、乙正确,由此判断出丙、丁错误,与已知矛盾,由此判断甲、乙两人有一人说法错误,丙、丁正确.而乙、丙说法矛盾,由此确定乙说法错误.【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逻辑

6、推理能力,涉及到函数性质,包括单调性、对称性和最值,属于基础题.10. 若方程表示圆,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A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如图所示,正方形BCDE的边长为a,已知,将ABE沿BE边折起,折起后A点在平面BCDE上的射影为D点,则翻折后的几何体中有如下描述:AB与DE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BCE;平面ABC平面ADC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为参考答案:【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分析】在中,由BCDE,知ABC(或其补角)为AB与DE所成角,由此能求出AB与DE所成角的正切值为;在中,由翻折后的图形知AB与CE是异面直线;在中,VBACE

7、=;在中,由AD平面BCDE,知ADBC,又BCCD,由此推导出平面ABC平面ADC【解答】解:正方形BCDE的边长为a,已知,将ABE沿BE边折起,折起后A点在平面BCDE上的射影为D点,=,AE=,AD平面BCDE,AD=a,AC=,在中,BCDE,ABC(或其补角)为AB与DE所成角,AB=,BC=a,AC=,BCAC,tanABC=,AB与DE所成角的正切值为,故正确;在中,由翻折后的图形知AB与CE是异面直线,故错误;在中, =,故错误;在中,AD平面BCDE,BC?平面ABC,ADBC,又BCCD,ADCD=D,BC?平面ADC,又B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DC,故正确故答

8、案为:12. 已知函数在内是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_参考答案:略13. 已知函数()的一段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的解析式为 参考答案:14. 定义在R上的函数,如果存在函数为常数),使得对一切实数都成立,则称为的一个承托函数.现有如下命题:对给定的函数,其承托函数可能不存在,也可能无数个;=2x为函数的一个承托函数; 若函数为函数的承托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定义域和值域都是R的函数不存在承托函数;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参考答案:(1)(3)略15. 设log23=t,s=log672,若用含t的式子表示s,则s=参考答案:【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专题】计算题;规律型;函数思想;函数的性质及应

9、用【分析】利用换底公式以及导数的运算法则化简S,然后求出结果【解答】解:log23=t,s=log67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16. 集合,用列举法可表示为_。参考答案:9,10,1117. 如图,在正方体中,点P是上底面内一动点,则三棱锥的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面积的比值为_. 参考答案:1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函数的奇函数()求的值()设,若函数在区间上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求的值参考答案:见解析()为奇函数,(),在上为单调增函数,又,即,19. 已知函数()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

10、单调递增区间;()若函数g(x)=f(x)m在区间上有两个不同的零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考点】H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H5: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利用查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函数f(x)的解析式,再利用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和单调性,求得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增区间(2)由题意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求得f(x)的值域,根据f(x)的图象和直线y=m在区间上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结合f(x)的图象求得m的范围【解答】解:()依题意得,=,故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为;由,求得,函数f(x)单调递增区间为(),1f(x)3,由函数g(x)=f(x)m在区间上有两个不同的零

11、点,可知f(x)=m在区间内有两个相异的实根,即y=f(x)图象与y=m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在区间上,2x+,sin(2x+)0,1,f(x)=2sin(2x+)+11,3,结合图象可知,当时,两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20. (12分)已知函数(1)试证明在上为增函数;(2)当时,求函数的最值参考答案:(1)(2)在处取得最小值,在处取得最大值。1)证明:在上任意取两个实数,且 即 在上为增函数(2)在上为增函数在处取得最小值在处取得最大值21. 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点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面CDE是等边三角形,棱。(1)证明FO平面CDE;(2)设BC

12、=CD,证明EO平面CDE。参考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证明见解析;【分析】(1)利用中点做辅助线,构造出平行四边形即可证明线面平行;(2)根据所给条件构造出菱形,再根据两个对应的线段垂直关系即可得到线面垂直.【详解】证明:(1)取CD中点M,连结OM,连结EM, 在矩形ABCD中,又,则,于是四边形EFOM为平行四边形。FOEM.又FO平面CDE,且EM平面CDE,FO平面CDE。(2)连结FM,由(1)和已知条件,在等边CDE中,CM=DM,EMCD且因此平行四边形EFOM为菱形,从而EOFM.CDOM,CDEMCD平面EOM,从而CDEO.而FMCD=M,所以EO平面CDF.【点睛】(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垂直于此平面.22. 已知函数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1)求实数的值;(2)证明是上的单调函数;(3)若对于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ks5u参考答案:解:(1)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3分)ks5u经检验当时,是奇函数,故所求。(4分)(2),且,(6分),即即,是上的递增函数,即是上的单调函数。(8分)(3)根据题设及(2)知,(10分)原不等式恒成立即是在上恒成立,(11分)所求的取值范围是。(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