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第八中学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4771888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第八中学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威海市第八中学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第八中学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第八中学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威海市第八中学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5.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增强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6.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控制灌溉农业规模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参考答案:25. BC 26. BD25.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

2、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附近的交错带不会出现的现象是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D对。可能会出现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加强、地下水流向绿洲区等现象,A、B、C错。2. 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2223题。22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23图示中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参考答案:A D3.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流流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该区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季气温最低,春旱严重C、气候干旱,多内流河D、北部河流结冰期约半年14、冰块阻塞水流的现象称为“凌汛”,一般发生于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图中易发生凌汛现象的

3、河段是A.甲B、乙C、丙D、丁1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流域的凌汛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春季凌汛时间提前B、冬季凌汛时间提前C、春季凌汛规模变大D、冬季凌汛规模变大参考答案:DDA4.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这首天路之歌,伴随着时间而传遍四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这首天路之歌,唱出我国哪个民族人民盼望已久的心声A.壮族B、藏族C、苗族D、维吾尔族4、歌曲中的“雪域高原”是指A、帕米尔高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参考答案:BC5.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荒漠化程度日益严重。

4、据此回答10l1题。10.西北地区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水的溶蚀 D风化和风蚀11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 B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参考答案:10-11 DA6.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回答下列各问题。21. 飞机飞行航线A. 一直不变B.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C.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 先向北后向南22. 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A. 8小时B. 12小时C. 16小时D. 20小时参考答案

5、:21. D 22. B【分析】在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两点且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的劣弧【21题详解】读题目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线60N,且两条经线的经度和是180,东西经度相对,正是两条相对的经线,所以两地的最短距离大圆的劣弧就是经线圈的劣弧位于北半球,所以先向北飞,后朝南飞【22题详解】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抵达乙地(60N、80E),该飞机是先沿100W向北飞,到达北极点后再沿80E向南飞,最后达到乙地(60N、80E);因此该飞机飞行的纬度数为:(90-60)2=60,因两地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就相差111千米,则该飞机飞行的距离为:60111千米=66

6、60千米,则该飞机速度为6660千米8小时833千米/小时由纬线长=赤道长度cosa可得,60纬线长=40000千米cos60=40000千米0.5=20000千米;依据甲乙两地的经度,甲乙在同一个经线圈上,从甲地飞往乙地,飞机飞行了180,即飞行了200002=10000千米;由此可知,飞机以同样的速度,从甲地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用时:10000千米833千米/小时12小时B正确。7. 图8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8,完成3637题。36.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8a中的A地 B地 C地 D地37乙水文

7、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参考答案:36.D 37.C8. 下图为某沿海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2122题。21该岛甲、乙两地 ()A1月降水最大 B2月6月的降水逐月增加C7月气温最低 D8月12月气温逐月递减22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C受沿岸寒流影响 D距海较远参考答案:C A9. 与下图中河流名称排序相符的是( )A密西西比河、尼罗河、长江、亚马孙河B密西西比河、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C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长江D亚马孙河、尼罗河、长江、

8、密西西比河参考答案:B10. 撤哈拉地区的国家正计划联手建设一条长7100km、宽15km的绿化带(位置如图示意),以有效缓解和治理区城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据此完成21-23题。21.决定绿化带延伸和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经济实力 B.地势高低起伏C.人口数量多少 D.沙漠分布位置22.推测适宜在绿化带栽种的植被具有的特征是A.根系短浅 B.茎高叶大C.板状根发达 D.皮厚根深23.为保证绿化带建成后的效益实现,沿线国家应A.禁止居民活动进入绿化带 B.整体生态移民迁出绿化带C.借助外商投资开发绿化带 D.申请国际基金保护绿化带参考答案:21. D 22.D 23.D21.绿化带建设的主要

9、目的是防止沿线土地进一步荒漠化,所以主要考虑现有荒漠和植被(草原)分布的边界位置以及盛行风风向,故选D;绿化带建设是区域各国合作行为,目的是有效缓解和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不能用国家经济实力和人口数量多少衡量,这有悖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排除A,C;撒哈拉地区整体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排除B。22. 绿化带介于热带沙漠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区之间,气候干旱,为保证植被存活率,植被根系需发达才能获得充足的地下水分,排除A;同时要减少植被蒸腾作用,植被形态应具备皮厚、茎叶短小的特点,故选D,排除B;具有板状根系的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区,板状根可以解决热带雨林中树木根系难以进入深

10、层土壤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支撑这一两难问题,排除C。23.借助外商投资开发绿化带可能会使沿线生态继续恶化,排除C;绿化带需要人类进行适度保护,需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所以完全禁止居民活动和当地居民整体搬迁都不可行,排除A,B;因当地人口问题和贫困现象突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因此需要向国际社会申请援助,才可能有效保护绿化带,故选D。11. 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发展势头的是( )A. a B. b C. c D. d参考答案:B随着城市化的水平提升,城市的市场会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下降,但花菜种植面积会加大,据此选A。12.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

11、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19-21题。 19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A滥采矿产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过度放牧20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AA地BB地CC地DD地21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A绿洲农业B河谷农业C节水农业D高效农业参考答案:19.D 20.B 21.C13.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综合性原则参考答案:A14.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

12、910题。9. 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10.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参考答案:9.B 10.C15. 导致中亚气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处亚洲中部,地势高,水汽难以爬升上去B.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C.所处地纬度低,热量充足,蒸发旺盛D.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参考答案:B16. 读下图,回

13、答下列各题1. 下列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 气温无论冬夏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 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 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2. 关于C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高、气温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B. 青藏高原全部位于非季风区C. 区内尚无铁路,陆上交通依靠公路D. 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的发源地参考答案:1. C 2. A1.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相间分布,具有网格状的特点,A错;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大致由南向北递减,但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受山地的影响,等温线弯曲多变,并不和纬线平行,B错;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量也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河流水量的大小不仅和大气降水有关,还与河流的长度和支流的多少有关,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河流水量也没有明显的南北变化,据此选C。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