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第八中学2020年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4770219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南市第八中学2020年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八中学2020年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第八中学2020年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市第八中学2020年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淮南市第八中学2020年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3PO4H2SO4 B氢化物稳定性:HClH2SH2OC碱性:NaOHMg(OH)2Al (OH)3 D离子半径:Na+Mg2+Cl-参考答案:C略2. 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无色且能大量共存的是( )A. Fe3 、K+ 、NO3 、Cl B. Ba2 、K+ 、Cl 、OHC. H+ 、Mg2 、HCO3 、SO42- D. Na+ 、K+ 、MnO4 、NO3 参考答案:B

2、3. 21世纪人类正由“化石能源时代逐步向多能源时代”过渡,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电力 B核能 C太阳能 D氢能参考答案:A略4. 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A空气、硫酸铜、硫酸 B水、空气、纯碱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硝酸、食盐水、烧碱参考答案:D5. 只用水和必要的实验仪器就能鉴别的是A苯和四氯化碳 B苯和汽油 C乙烯和乙烷 D苯和己烷参考答案:A略6. 下列关于浓HNO3和浓H2SO4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常温下二者都可用铁制容器贮存 B. 常温下二者都能与铜较快反应C. 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降低 D. 浓HNO3与浓H2SO4都具有强氧

3、化性参考答案:B常温下Fe与浓HNO3和浓H2SO4均发生钝化,都可用铁制容器贮存,A正确;Cu与浓HNO3在常温下就能反应,而Cu与浓H2SO4需加热才能反应,B错;二者露置在空气中,浓HNO3易挥发,溶质减少浓度降低,浓H2SO4吸收空气中水分,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浓度降低,C正确;浓HNO3、浓H2SO4都是强氧化性酸,D正确。7. 如果你在厨房不小心将花生油与凉开水混在一起,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行分离()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参考答案:C考点:分液和萃取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过滤适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蒸馏适用于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分液适用于互不相溶的

4、液体,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分离方法解答:解:花生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方法分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8.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B常温常压下,11.2L C2H4含有2NA个碳原子C标准状况下,11.2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D常温常压下,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5NA参考答案:AA、2.4g镁的物质的量为0.1mol,变成镁离子失去0.2mol,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标准状况气

5、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常温常压下,11.2L气体不是0.5mol,故B错误;C、因为在标准状况下CCl4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CCl4的物质的量及分子数,故C错误;D、32g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32g氧原子,32g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含原子数为2NA,故D错误。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参考答案:B【考点】化学键【分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

6、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所以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故C错误;D非金属元素之间可形成离子键,如铵盐,故D错误;故选B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O2H=Fe2H2OB.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C.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参考答案:C【详解】A项、氧化铁与

7、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故错误;B项、碳酸钙是难溶物,应该写成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CO2+H2O,故B错误;C项、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故C正确;D项、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反应的实质,不要漏项、难溶物、弱电解质写成化学式。11. 根据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8、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半径/1010m0.661.361.231.100.991.540.701.24最高价或最低价2+2+1+5、3+7、1+1+5、3+3A.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 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族C.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参考答案:C【分析】短周期元素中,只有最低价-2,处于A族,则为O;都有最高正价+1,处于A,的原子半径较大,原子半径不是所有元素中最小,故为Li、为Na;有+7、-1价,则为Cl;都有最高价+5、最低价-3,处于A族,且的原子半径较大,则为P、为N;有最高价+2,处于A族,原子半径大于Li,则为Mg

9、;有最高价+3,处于A族,原子半径大于P,则为Al,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为O,为Mg,为Li,为P,为Cl,为Na,为N,为Al,则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NCl3,属于共价化合物,A错误;B为N元素,位于第二周期VA族,B错误;C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Al2O3具有两性,C正确;D元素为Li,在上述元素中Na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根据化合价与原子半径推断元素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12. 下列叙述与胶体无关的是()A胶体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之间B当日光

10、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C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参考答案:D解: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为胶体,故A正确;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这是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故B正确;C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C正确;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故D错误;故选D13. 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NH3和CH4两种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目相同B所含氢原子物质的量

11、之比为3:4 C质量之比为16:17D密度之比为17:16参考答案:C略14. 因具有放射性而被称为居室“隐形杀手”的是 A甲醛 B苯 C氡 D一氧化碳参考答案:C略15. 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A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C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D碘水,变蓝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参考答案:A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如图在试管甲中先加入2mL 95%的乙醇,并在

12、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克无水乙酸钠,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乙中加入5ml 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甲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左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试回答:(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液体混合加热时液体容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本实验反应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 ;(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3)试管甲中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 (4)该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其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原因是 参考答案:(1)液体分层;(2);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又

13、防止了反应物未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3)催化剂、吸水剂;(4)导气、冷凝;防止加热不充分而倒吸【考点】乙酸乙酯的制取【分析】(1)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据此判断现象;(2)依据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液体混合加热时液体容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加快反应速率,避免反应物的挥发;(3)浓硫酸的作用是利用酸性和醋酸钠制乙酸,浓硫酸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和吸水剂;(4)加热反应过程中乙醇、乙酸乙挥发出,长导管起到冷凝作用,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是防止加热不充分发生倒吸;【解答】解:(1)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试管乙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故答案为:液体分层;(2)液体混合加热时液体容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加快反应速率,避免为反应的反应物的挥发;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又防止了反应物未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3)用酸性和醋酸钠制乙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作酸、催化剂和吸水剂,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4)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