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五河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4770052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北市五河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淮北市五河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北市五河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北市五河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淮北市五河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3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B的运动过程中( )A重力做功3mgRB克服摩擦力做功0.5mgRC合外力做功mgR D机械能减少1.5mgR参考答案:D2. 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

2、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g取l0m/s2,那么该消防队员()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4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7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4参考答案:C【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由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最大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研究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摩擦力之比【解答】解:A、设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则消防队员下滑的总位移x=,得到v=m/s=8m/s故A错误 B、设加

3、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分别为t1、t2,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则v=a1t1,v=a2t2,得到t1:t2=a2:a1=1:2故B错误 C、D由t1:t2=1:2,又t1+t2=3s,得到t1=1s,t2=2s,a1=8m/s2,a2=4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加速过程:mgf1=ma1,f1=mgma1=2m 减速过程:f2mg=ma2,f2=mg+ma2=14m 所以f1:f2=1:7故C正确;D、匀加速运动位移为:x1=匀减速位移为:x2=t2所以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为t1:t2=1:2,故D错误故选:C3. 一列波长大于1m的横波沿着轴正方向传播,处在和的两质点、的振动图

4、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波长为mB波速为C末、两质点的位移相同D末点的振动速度大于点的振动速度参考答案:A 解析:,由于波沿x正方向传播,所以A先振动,又由于波长大于1m,所以,所以,A对,波速,B错;由振动图像知,在3s末,、两质点的位移不相同,C错;1s末A点速度为零,B点速度最大,D错。4. (多选)下列哪种情况下指的是位移()A机动车里程表上所显示的千米数B标准田径场跑道的周长是400mC乘火车或飞机由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约为1080kmD计量跳远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参考答案:CD解析: A、机动车里程表上所显示的千米数是运动路径的长度,是路程,故A错误;B、标准田径场跑道的周长是400米,

5、是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B错误;C、乘火车或飞机由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为位移的大小,故C正确;C、跳远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初末位置的距离,是位移的大小,故D正确故选:CD5. (单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铀核发生裂变时的核反应是UBa+Kr+2nB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压力和温度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没有任何影响D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参考答案:解:A、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92235U+01n56141Ba+3692Kr+301n,故A错误B、天然的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结构的复杂性,B错误;C、半衰期仅有原子本身决定,压力和温度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没有

6、任何影响,C正确;D、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集中了几乎全部的质量和全部的正电荷,D错误;故选C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若用波长为(0)单色光做实验,则其截止电压为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参考答案:(1) (2)(1)由和得(2)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得7. 蛟龙号载人潜水艇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的载人潜水器2012年6月27日潜水深度7062.68m,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域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潜水艇外壳是国产钛合金做成的,呈鸡蛋形状

7、,舱内空间约为80m3与外界导热良好开始潜入时,舱内空气(看成理想气体)的压强为latm,温度为27,水深7062.68m处的温度为4求:当蛟龙号载人潜水艇在水深7062.68m处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后,舱内气体的压强为多少atm;在上述过程中舱内气体放热(填“放热”或“吸热”);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舱内压强的变化:舱内空气的体积不变,分子数密度不变,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所以压强降低参考答案:【考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专题】: 热力学定理专题【分析】: 舱内空气为等容变化,列出初态和末态的压强和温度,由查理定律求解舱内空气看成理想气体,其内能只跟温度有关,根据温度变化分

8、析内能的变化,放热还是吸热气体的压强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数密度有关,根据气体压强微观意义进行分析: 解:舱内空气为等容变化,初态:p1=1atm,T1=300K;末态:p2=?,T1=277K由查理定律得:=代入数据解得:p2=1atm=0.92atm,在上述过程中舱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而体积不变,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得知,气体放热舱内空气的体积不变,分子数密度不变,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所以压强降低答:舱内气体的压强为0.92atm放热舱内空气的体积不变,分子数密度不变,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所以压强降低【点评】: 对于气体问题,往往是气态方程和热力学第

9、一定律的综合,关键要正确分析不变量,灵活选择状态方程8. (2)“用DIS测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实验中,使用光电门传感器。小王同学利用DIS实验器材研究某物体沿X轴运动的规律,发现物体所处的坐标X与时间t满足X=t3-2t(单位均是SI制单位),则该物体在第2秒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m/s。参考答案:109. 某光电管的阴极K用截止频率为0的金属钠制成,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正向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的电荷量为e用频率为的紫外线照射阴极,有光电子逸出,光电子到达阳极的最大动能是 ;若在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反向电压,要使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反向电压至少为 参考答案:10.

10、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用光子能量为13.06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有 种,其中最短波长为 m(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参考答案:10 9.510-811.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和电阻丝的电阻,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两节干电池、电阻箱R0、粗细均匀的电阻丝、与电阻丝接触良好的滑动触头P、开关、灵敏电流计(灵敏电流计的零刻度在表盘正中央)、待测电压表、导线。他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1)按原理图1将如图2所示的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电路,请你帮他完成实物连线_;(2)先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将滑动触头P移

11、至电阻丝的正中间位置;(3)闭合开关K,将电阻箱的阻值逐渐减小,当电阻箱的阻值为R0时,灵敏电流计示数为0,可知电压表内阻RV_;(4)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0,将cd导线断开,然后将滑动触头P移至最左端。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I,则电阻丝的电阻为_,测得的电阻值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参考答案: (1). 电路连线如图: (2). R0 (3). (4). 偏大【详解】(1)电路连线如图:(3)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0时,说明电压表和电阻箱分压之比与电阻丝右边和左边电阻分压相等,故;(4)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0,将cd导线断开,将滑动触头P移至最左端后,电阻丝的全部电阻

12、与灵敏电流计串联,电压表测量的是灵敏电流计和电阻丝的总电压,电阻丝电阻的测量值,因为采用了内接法, ,故电阻的测量值偏大。12.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用L、g表示),其值是_.(取g=9.8米/秒2) 参考答案: 0.70m/s 设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竖直方向:2L-L=gT2,得到T=,水平方向:v0=代入数据解得v0=0.70m/s.13. 如图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正方形的边长之比为2:1。通过这

13、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这两个导体电阻之比为R1:R2= 。你认为这种关系对电路元件改进的意义是 。参考答案: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6分)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和材料:A精确秒表一个 B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一个 C弹簧测力计一个 D天平一台(附砝码)已知宇航员在绕行时和着陆后各作了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求出该行星的半径R和行星质量M。(已知万有引力恒量为G)(1)两次测量所选用的器材分别为 、 (用序号表示)(2)两次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 、 (3)用该数据推出

14、半径R、质量M的表达式:R= ,M= 。参考答案:答案:(1)A ;BC; (2)周期T ; 物体的重力 F; (3)FT2/42m ;F3T4/164m3G15. (8分)为测定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内阻约为0.5),实验可能采用的电路图如图甲、乙所示。为防止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连接了一个保护电阻R0,除蓄电池、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A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0.5)B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6k)C电压表(量程15V,内阻约30k)D定值电阻(阻值1,额定功率5W)E.定值电阻(阻值10,额定功率10W)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额定电流2A)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0,额定电流lA)实验应采用 电路(填“甲”或“乙”);电压表应选 ,定值电阻应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