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双凤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4768959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双凤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双凤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双凤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双凤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双凤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列关于中国地域文化的描述中属于“四川盆地文化”的是A. 该地区民间文艺的代表是二人转B. 该地区多竹楼、鼓楼等民居建筑C. 该地区有茶馆、小吃、“摆龙门阵”等休闲文化D. 该地区最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和民歌是秦腔和信天游参考答案:C二人转是东北特色;竹楼、鼓楼等民居建筑属于云南等西南地区特色,茶馆、小吃、“摆龙门阵”等休闲文化分布在川渝一带;地方戏曲和民歌是秦腔和信天游说的是陕西,选C。2. “GIS”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项功能。GIS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

2、解决“地点”、“状况”有关查询,但GIS系统能进行势态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各题:6.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C.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D.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7.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参考答案:6. D 7. D【分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要熟

3、悉不同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和应用领域。【6题详解】每隔9天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的优势。不是说明地面条件限制、测量范围、获取的信息手段多和获取的信息量大,选择D。【7题详解】GIS属于静态情况展示,不是实时数据,所以排除D;起火原因和起火地点有人为和自然,都属于偶发、不规律现象,特别是人为原因,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并没有必然联系,而GIS只能展示地理环境因素,人类活动的实时情况无法通过GIS展示,所以排除A和B;通过了解火灾的过后的过火地区,燃烧情况统计,可以在GIS上测算面积,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C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并能从

4、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进行分析回答。3. 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题。图中,纬线AC约是经线AB长度的( )A. 四分之一 B. 等长 C. 三分之一 D. 三分之二参考答案:D根据图示:图中AB经度数为180,AB之间的纬线长度等于111乘以所在纬线的余弦值,,再乘以180=999km,AC之间的纬度间隔为60,在同一经线上纬度间隔1,距离相差约111km,所以AC之间的距离大于666km; 因此AC的长度约为AB长度的三分之二,故答案选D项。4. 左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10题。5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

5、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6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C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D降水总量丰富,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7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A径流量丰富,利于航运 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丰富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 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8日本IT工业集中在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环境洁净 海运便利 现代高速交通便利 劳动力丰富 科技发达A B C D9.日本农业的特点是A、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肥,单产高B、渔业发达,但以捕捞业为主,

6、养殖业不发达C、人口稠密,投入劳动力多,精耕细作D、水果、蔬菜为主要出口农产品10.关于日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个群岛国家B、山地多,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关东平原是其最大平原C、属季风气候,大陆性明显D、矿产资源贫乏,但工业发达参考答案:D A D B A C5. 读某国主要进出口货物贸易额比例表(%),完成2122题。燃料矿物(除燃料)制成品出口319274l92进口1331375621该国最可能是A新加坡 B澳大利亚 C德国 D沙特阿拉伯22下列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扼守了马六甲海峡 B出口的燃料主要是煤炭C世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 D最大的工业区是鲁尔区参考答案:21.D 22.

7、C6. 读下图,完成78题。7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8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7-8 BD7. 根据所学知识,读南亚地区图回答610题:6伊斯兰堡是下列哪个国家的首都A、巴基斯坦 B、印度C、斯里兰卡 D、孟加拉国7关于A、B两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A城为加尔各答,B城为孟买B、A城是印度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港口C、B城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D、B城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8关于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B、棉花分布在德干高

8、原西北部C、黄麻分布在恒河中上游D、茶叶分布在东北部9中国春节时,印度A、盛行西南季风 B、盛行西北季风C、是雨季 D、是旱季10关于南亚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部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 B、中部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 C、南部为德于高原 D、德干高原东高西低参考答案:6-10 ADCDD8. 科2007年,随着巴厘岛国际会议的结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出现了转机。结合下图完成28-30题。28.图中显示,工业CO2排放量大于50亿吨的大洲是A亚洲 B欧洲C北美洲 D大洋洲29.对CO2排放引起后果的叙述并不正确的是A荒漠扩大 B生物种类和生产率提高C沿海土地盐碱化增强 D气象灾害增加30.防治酸雨的

9、最根本途径是A大幅度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B植树造林k&s%5uC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D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k&s%5u参考答案:B B C9.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42-44题地 区甲乙经纬度102E,25N113E,28N海拔(米)189168一月平均气温()7.74七月平均气温()19.83242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43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C所处海陆位

10、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44乙地所在的省份( ) A是我国主要的柑橘、香蕉生产基地 B是我国主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C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D有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参考答案:D A B10. 甲、乙两图分别是我国两个省会城市附近的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2425题。24根据图中信息,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的正确叙述是()A甲地附近是我国位置最北的商品粮基地B乙地附近有我国位置最东的商品粮基地C甲地附近的农业基地的机械化程度很高D乙地附近的立体农业非常发达参考答案:C B11. 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

11、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参考答案:B 12.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416题。14.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为A.天然气 B.水 C.煤炭 D.石油15.有关图中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跨越了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热量带B.穿过了四川盆地、秦岭和华北平原C.沿线工程建设时易引发荒漠化问题 D.经过了省级行政中心为郑州、石家庄的省区16.图中工程建设对于资源调入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A.缓解能源紧缺 B.改善水质 C.促进减排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参考答案:14.A 15.D 16.C13. 以洋流上升为特征的水

12、域在大范围内增温的现象,科学家称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到来时,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据此完成1011题。10“厄尔尼诺”发生的海区是A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区 B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海区C赤道附近的大西洋东部海区 D西赤道附近的大西洋西部海区1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 B秘鲁渔场上空鸟更多C印尼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参考答案:A C略14. 读下面区域图,完成2326题。23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24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25下列关于该区粮食作物的分布叙述中,正确的是 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减少C玉米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26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