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天说》刘禹锡《天论(上)》对比阅读答案(附翻译)柳宗元《天说》刘禹锡《天论(上)》对比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蓏①、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②,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生之;元气阴阳之坏,人由生之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蕃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窾墓以送死,而又穴为偃③溲,筑为墙桓、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熔,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倖倖冲冲,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蕃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受罚亦大矣予以吾言为何如?”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
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果蓏、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蕃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仁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果蓏、痈痔、草木耶?”——柳宗元《天说》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阴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剌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④,未尝择善;跖、蹻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余友河东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余作《天论》以极其辩云——刘禹锡《天论(上)》(节选)①果蓏(luǒ):一种瓜类的果实,在木曰果,在地曰蓏②壅底:堵塞③偃:厕所④堇荼(jǐntú):野生的苦菜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是者,举不能知天举:全、皆B.蕃而息之者,物之仇也息:使……休息C.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信:确实D.跖、蹻焉而遂,孔、颜焉而厄遂:成功、顺利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B.虫之祸物也滋甚故取诸子之言,汇而为书,此子书之一变也C.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D.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2.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说》开篇先引用了韩愈的“天说”。
在韩愈看来,食物坏了会长虫,人体坏了会生疮,这些都是在“坏”中诞生的,人类是阴阳元气的腐败物,是天的敌人,上天就让人有各种灾难B.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上玄下黄,这是天地,中间的,是元气像寒暑这些,都属于阴阳指出天、地、阴阳与果瓜、草木等同样都是自然现象,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天没有意志,不能赏功罚恶C.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儒家学者要以“仁义”“游其内”,生生死死,泰然处之,而没有必要把存亡得失寄托在“果窳、痈痔、草木”这些自然物上D.刘禹锡在《天论》中认为,“世之言天者二道焉”,一为“阴骘之说”,一为“自然之说”韩愈的“天说”属“自然之说”,柳宗元的“天说”属“阴骘之说”刘禹锡是倾向于肯定柳宗元的“天说”的,但又认为柳宗元的“阴骘之说”有片面性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3分)译文:(2)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3分)译文:(3)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4分)译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