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天气]邓州路中作-白居易-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上传人:鑫** 文档编号:244679351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州天气]邓州路中作-白居易-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邓州天气]邓州路中作-白居易-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邓州天气]邓州路中作-白居易-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邓州天气]邓州路中作-白居易-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州天气]邓州路中作-白居易-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邓州天气邓州路中作|白居易|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邓州路中作|白居易|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邓州路中作白居易萧萧谁家村,秋梨夜半坼,漠漠谁家园,秋韭花初白?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去乡徒自苦,济世终无益。自问波上萍,何如涧中石!注:此诗为诗人外放杭州途中,路经邓州时所写。8诗人“嗟”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诗,分点作答。(4分)9请赏析“自问波上萍,何如涧中石”的艺术手法。(4分)8.对故乡的思念;对官场的厌倦;旅途行役之苦;国事日荒、无力济世的失落。9这两句使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波上萍”喻受人驱使,行役无定,“涧中石”虽被大水冲刷,仍能屹立不拔,象征诗人不和世俗同流

2、合污的孤标傲世精神。(答对偶、对比、托物言志等,酌情给分)穆宗长庆二年(822),刚刚在长安为官两年的白居易,因厌恶官吏们的明争暗斗,荒怠朝政,加之穆宗游猎宴会,不听谏劝,致使国事日荒,觉得住在京城也于国无补,因此力求外任,终被调任杭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年秋天在赴杭州的途中,路经邓州时所写。年过五十的白居易,由于仕途中的接连失利,早年的雄心壮志已消失殆尽。艰难跋涉中,看到梨叶枯败、韭花初白的村落,不由得又想起自己生活多年的故乡渭河北岸的一个小村。这是诗的前半部分所反映的。诗意虽然平常,但在诗人的生花妙笔下,却极富诗情画意。前四句连用“漠漠谁家园”两个问句,说明他对这些景物似曾相识之感。在他的记

3、忆中,梨树和韭菜曾是那样地熟悉和亲切,以致一见到它们便不由得发问。五、六句“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对上述提问作了自我回答。“故里物”是指上述梨、韭,它们在诗人故乡渭上常见。由于在异地不期然遇到故乡的风物,禁不住勾起对故乡美好的回忆,从而感叹起这行役在外之苦。“嗟行役”三字自诗经陟岵:“父曰嗟余子役役,夙夜无已”简括而成。诗人的情感由偶遇梨、韭等秋天景物,到想起故乡的美好,从而感叹世役的艰辛,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语言运用亦毫无斧凿痕迹,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高超艺术境界。下文由写景转入以议论为主的对人生的概叹。“又作江南客”指出他旅行的目的,“又”字表明他并非第一次到江南来,使人

4、联想起他早年避乱江南期间的不幸和贬官江州时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次到江南为官已经感到了厌倦,因为这远不如家乡的可爱、美好。“去乡徒自苦,济节终无益”是诗人对自己奔波半生的总结。他早年济世的雄心壮志,由于官吏的腐败和皇帝的昏庸,已经完全消磨尽了。此时的诗人只想知足保和,怡养天年。这正是那个时代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心理的反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我国封建代很多知识分子的为人准则。诗人兼济之志既已失败,又不想同流合污,自损名节,只有独善其身。诗的结尾,以两个自然意象的鲜明对照,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波上萍”喻受人驱使,行役无定,“涧中石”则虽被大水冲刷,仍能屹立不拔。这正是诗人孤标傲世精神的象征。议论与写景、抒情三位一体,使得这首咏物抒怀之作毫无枯燥之感。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