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112401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导论学帝考查考查总学时数32实验学时数0学分数2课程颗专业基础选修课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承担单位生工学院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食品安全导论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之一本课程主要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等基本概念入手,在系统介绍食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农(兽)药、监督管理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及影响因素,食品质量与安全分析、评价与控制,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与事件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及应用以及教育培训等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食品安全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本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有个基本认识,同时初步了解或熟悉或掌握相关基本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自学起到指导或引领作用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入门课程,考虑学生初次接触有关食品及其安全知识,在教学中注意案例教学的运用,使学生对有关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与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学习本专业的重要意义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到食品安全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方方面面,但本课程是导论性(或引导性)课程,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必须把握好本课的教学重点和目的,避免与后续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但应对后续相关课程或课程体系作必要的介绍。
3.课程教学内容及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食品安全学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学的特性、食品安全学的产生与发展,熟悉食品安全学的任务与研究内容;掌握食品安全导论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食品安全导论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食品安全导论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以及学习食品安全导论的意义第二章食质量与安全基础本章主要介绍食品、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安全食品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悉食品、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安全食品的概念;掌握食品的组成与功能,食品质量基本要求和研究食品安全的意义等第三章食品质量与安全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概况、现代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概况;熟悉并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第四章食物链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本章主要介绍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系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悉食品生产、加工、包装与标签、流通、消费、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相关概念;掌握食品生产、加工、包装与标签、流通、消费、食品添加剂等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系。
第五章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本章在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相关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及社会监督等概念与知识,同时介绍我国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外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制;熟悉我国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掌握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制和社会各方面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和任务第六章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的依据本章主要介绍我国食品法、食品安全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基本概念、体系、特点、作用等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食品规律法规、标准、管理规范的发展情况;熟悉相关概念和特点;掌握食品法、食品安全标准和管理规范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第七章食品质量与安全分析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食品检验、风险分析和合格评定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等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食品检验、风险分析与合格评定的发展情况;熟悉相关概念与特点;掌握食品检验的种类、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合格评定基本方式,以及它们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第八章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本章在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管理措施和相关技术。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和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熟悉并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措施和技术体系第九章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及应用本章在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相关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体系、食品追溯和安全预警的基本概念、特点、技术和作用等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体系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构建,熟悉我国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体系、食品追溯和安全预警系统的特点及相关技术,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体系、食品追溯和安全预警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第十章食品安全事件管理本章主要介绍食品安全事件的基本概念、控制(应急与召回)、调查、认定与处置基本知识和技术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外食品召回与安全应急发展情况,熟悉我国食品安全事件调查、认定与处置,以及食品召回与安全应急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掌握相关概念及作用和意义第十一章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本章主要介绍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的发展与体系,食品质量与安全宣传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外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发展情况;熟悉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和体系;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方式、特点及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4.学时分配参考表课时分配表章次内 容授课学时数实验时数备注1绪论22食质量与安全基础43食品质量与安全分析44食物链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45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26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的依据47食品质量与安全分析评价48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29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及应用210食品安全事件管理211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2合计325.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查,小论文或答卷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查占70%6.主要参考教材[1]张志健主编.食品安全导论(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杨公明.食品安全学导论.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5[3]金征宇.食品安全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陈锡文.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食品安全评价》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112703课程名称食品安全评价考试/考查考试总学时数32实验学时数0学分数2课程性质专业方向必修课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 业承担单位生工学院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属于食品质量与安全分析评价专业方向必修课,也是该专业的主要课程。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工作奠定基础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食品毒理学、食源性流行病学、实验动物学、食品卫生学等课程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食品安全性评价基础知识,掌握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规范,掌握不同食源性危害因素的危险性分析,熟悉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资源食品、辐照食品、食品包装材料、转基因食品、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在本课教学内容组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与食品毒理学和实验动物学的重复3.课程教学内容及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性与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概念;理解食品安全性评价主要内容;理解影响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第二章动物试验基础知识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实验动物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征,了解动物伦理、动物福利、“3R”理论,理解实验动物的选择,掌握动物试验的基本技术,预备试验与试验设计第三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规范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掌握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规范第四章危险性分析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危险性管理、危险性信息交流,理解食品中化学污染因素的危险性评估,理解食品中生物性污染因素的危险性评估。
第五章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第六章食品工业用酶制剂安全性评价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的安全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理解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掌握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的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第七章新资源食品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资源食品的安全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理解新资源食品的安全问题,掌握新资源食品的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第八章辐照食品安全性评价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辐照食品的安全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理解辐照食品的安全问题,掌握辐照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第九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掌握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程序与方法第十章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保健食品的安全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理解保健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掌握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第十一章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评价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包装材料的国内外安全性管理,理解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与卫生,掌握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4.学时分配参考表章次内容授课学时数实验时数备注1绪论202动物试验基础知识4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规范804危险性分析405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206食品工业用酶制剂安全性评价207新资源食品的安全性评价208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209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2010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2011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价20合计3205.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类别:考试;考核形式:闭卷;成绩评定:百分制,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6.主要参考教材[1]徐海滨,徐丽萍.食品安全性评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1⑵赵文.食品安全性评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6[3]孟凡乔.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