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区级医联体医共体)

上传人:Mr****n 文档编号:244263187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区级医联体医共体)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2年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区级医联体医共体)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2年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区级医联体医共体)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2年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区级医联体医共体)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2年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区级医联体医共体)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区级医联体医共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区级医联体医共体)(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浙委办发(202*67号)和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甬党办202*)14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为主线,

2、紧紧围绕健康*建设,创新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统筹推进创新高地、美丽之城、文化强区、开放都市和幸福家园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提供坚实健康保障。(二)工作目标。区域综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与资源配置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模式,初步建成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区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利益、责任、管理、发展、文化共同体。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到2022年,力争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门诊基层就诊率达到65%o二、组

3、织管理架构(一)组建方式。组建以市第九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并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鼓励区域内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医共体,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医共体在资源共享、分级诊疗、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二)管理模式。成立由区委、区政府牵头组建,编委办、发改、财政、人社、卫生计生、市场监管等部门和街道(镇)参与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项目实施、人事制度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卫生计生局,负责日常工作。加强医共体党的领导,以医共体为单位组建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共体

4、党政班子成员由区卫生计生局党委任免,成员单位党政班子成员由医共体党委任免。制定医共体章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运行模式。医共体实行唯一法定代表人组织架构,由牵头医院院长担任,对成员单位按照院区实施扁平化管理,各单位保留独立法人地位。落实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医共体统筹各单位设立党建、经济运行、人力资源、医保、医务、护理、药事、科教、公共卫生、信息化和行政后勤等中心,实行医共体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采购配送、后勤服务等“六统一”管理。三、主要任务(一)强化资源配置,提升利用效率1.建立人员统筹使用机制。医共体人员编制按区级公立医院和

5、基层医疗机构两种类型分类核定,编制总量适当增加,由医共体统筹使用。医共体人员实行全员岗位管理,实行合理轮岗、有序流动。改革完善职称评聘制度,符合规定要求的卫技人员职称由医共体自主评聘。医共体优先保证成员单位用人需要,在薪酬、职称评聘和职业发展方面,向成员单位倾斜。2.建立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本着提升资源利用效益、降低运行成本的原则,统一医共体基本建设、物资和设备购置,统筹医共体床位、号源、设备使用,促进医学影像、心电诊断、消毒供应、临床检验等资源集约利用,实行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设立财务管理中心,对医共体各单位财务实行统一管理。设立药品耗材唯一采购账户,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和支付

6、。探索联合市统筹区统一谈判、带量采购药品耗材。3.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数据中心(平台),统一采集和存储医疗健康服务与管理数据。做好区域卫生健康专网统一接入政务外网的改造工作,实现部门间数据安全传输和互通共享。对接全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做好居民电子健康卡使用工作。对接*云医院,做好互联网医疗健康门户及移动端应用程序(APP)o整合贯通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实时、动态、连续、综合的监管服务平台和监管机制。开发应用基于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的医共体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加强对医疗质量、病种结构、药品、耗材使用和医疗费用的常态监管和动态分析。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

7、监控,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审核。加强药品、耗材采购供应信息管理和部门共享,建立采购价格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4.强化医共体信息化运营管理。打造医共体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医共体健康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推行“互联网+”分级诊疗,建设区域预约转诊系统,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深化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建立快捷、高效、智能的诊疗服务流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二)强化分级诊疗,增强服务能力1.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制定医共体各

8、单位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签约服务等基本作业清单,明确医共体各单位职责,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制定医共体内疾病分级诊疗目录,以及医共体内部转诊和区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着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并与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衔接,形成系统、连续、有序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建立医共体各单位与就近市级综合性医院之间合作机制,做到有序就医和互补合作相统一。2.强化医共体服务能力。加强医共体牵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市级重点学科(龙头学科)、特色专科建设,逐年提高三四类手术占比,促进医教研综合能力持续提升。提升牵头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和慢病管理水平

9、,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慢病管理临床指导中心等建设。确保在本轮省医疗机构等级评审中,首批将牵头医院建设成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强化医共体医疗服务体系协同性,提升成员单位基本医疗能力,强化成员单位内、外、妇、儿等诊疗能力,促进基层特色专科建设,统筹推进康复医疗、老年护理等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开展适宜手术。结合清单制,科学标化工作当量,探索把医共体打造成为集政府履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职责、市场资源引入整合、医疗机构相互协作、全科医生执业服务、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保健、老年人享受医养结合服务于一体的平台。大力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中医在防病治病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3.提高公共卫生

10、服务能力。推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将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与促进、妇幼健康服务、精神卫生等服务主动融入医共体建设,加大重大和新发传染病防控力度,筑牢公共安全底线。医共体内部要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机构,制定医共体相关公共卫生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指导、协调、考核,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做到防治服务并重,促进医共体更好落实公共卫生各项任务。4.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需求为导向,以重点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与专科联动、签约医生与团队协同,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工作机制。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专家作用,将专家纳入成员单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拓展提升签

11、约服务内涵和质量。成员单位要强化首诊和转诊服务功能,引导签约居民养成“有序就医、履约转诊”的习惯,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管理的“守门人”。(三)强化制度保障,激发运行活力1.完善财政投入政策。按照“建设发展靠政府、运行补偿靠服务”的补偿机制,落实公立医院基本建设以及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六项投入”政策。按照“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新型补偿机制要求,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含修缮)、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人员培养培训经费、基本人员经费等“五项基本补助”政策,同时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和签约服务等项目资金拨

12、付方式,由原来的按预算标准拨付转为政府按清单购买服务方式支付,资金拨付与服务绩效直接挂钩。上述资金统一拨付医共体,由医共体结合资金性质和用途统筹使用。各街道(镇)要继续加大对所在地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工作支持力度。2.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制定医共体工资总量核定办法,重新核定医共体工资总量。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建立“资金池”。落实医共体内部薪酬分配自主权。实施医共体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年薪制,探索实行医共体全员目标年薪制。3.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总额预算管理,探索将医共体整体作为医保定点机构和

13、医保基金预算单位,开展医保协议管理。医共体医保总额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综合考虑服务的数量、质量等因素,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共体谈判核定。医共体实行“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对住院医疗服务,尝试主要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结合点数法付费。对门诊医疗服务,进一步扩大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按人头付费试点工作实施范围。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逐步推行基层中医门诊常见病按病种支付。探索建立医保医共体各单位协管员制度。4.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区域就诊率、基层就诊率、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费用、群众满意度等为核心指标的医共体绩效考核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财

14、政投入、医保支付以及领导干部薪酬、任免和奖惩等挂钩。完善医共体内部考核管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岗位聘任、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挂钩。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推广临床路径管理,遏制药品耗材不合理使用和过度检查检验等行为。建设清廉医院,加大腐败和作风建设整治力度,严厉惩治收受“回扣”“红包”等违纪违法行为。5.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按照“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落实医疗费用增长调控机制,完善药品和耗材采购机制,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实现医疗服务价格与医保支付费用控制、分级诊疗、薪酬改革等制度的衔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优化医共体收支结构,确保医共体各单位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

15、群众负担不增加。四、组织实施(一)准备阶段。202*年12月底前,在充分调研试点地区医共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区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二)启动阶段。202*年2月底前,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召开医共体建设工作启动会,完成医共体签约、挂牌等组建工作,拟订各项配套政策和具体工作方案。(三)实施阶段。202*年3月起,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定期总结评估医共体建设运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优化。五、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医共体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是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健康*的重要基础,是深化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抓

16、手。在区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下,编委办、发改、财政、人社、卫生计生、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工作协同,形成改革合力,推进医共体建设顺利推进。(二)落实部门职责。区编委办负责合理核定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编制总量,做好编制调整工作。区发改局负责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落实。区财政局负责健全可持续的卫生与健康财政投入长期保障机制,落实与医共体建设相适应的补偿激励政策。区人社局指导医共体内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政策,负责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区卫生计生局负责加强医共体建设的指导和监管,制订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协助解决医共体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三)严格督查考核。以医共体建设核心指标为重点,不断健全医共体建设工作评估标准,加强工作督导、密切改革进展,定期开展改革评估,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四)做好宣传发动。各相关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