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慈云中学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11509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潮州市慈云中学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潮州市慈云中学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潮州市慈云中学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潮州市慈云中学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潮州市慈云中学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潮州市慈云中学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在西域读李白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自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到很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是我的猜想。这个漂泊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创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

2、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异国情调、漂泊的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的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国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之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

3、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第二人的。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斤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出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

4、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扶尸大哭。大约那时间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骸,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骸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

5、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热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西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的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黑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和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游侠李白飒沓

6、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16第2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3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此”分别指什么?分别限10-20个字。(4分) 17、“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4分) 18、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5自然段,分条表述。每条均不能超过5个字。(6分)(1)、 。(2)、 。(3)、 。19、文章在第6段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16前者:伟大的漂泊者被孕育出来之时。后者:饱含异质的李白与开朗雍容的大唐的相遇

7、。(意思对即可,各2分)17“根”指的是故乡。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他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 (4分,解释“根”2分,原因2分) 18重侠轻儒;轻财重义(或重视友情);蔑视权贵。(6分,每条2分)19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的特征,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诗歌中“骠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引出”一词用“烘托”亦可)(4分,引出李白诗风2分,这一诗风对大唐的影响2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 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

8、”,即是生命的节奏。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 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领导我们“游”,而且领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 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

9、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 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 的美的感受。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在园林建筑中还

10、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总之,为了丰富对景。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诗句)“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无论

11、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 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有删改)10.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时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的建筑不仅是为了居人,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B. 在园林建筑艺术中,“望”最重要。因此开辟窗子

12、,就只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C.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窗外就是一幅画,窗子无限地增加了画的境界。D.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可望”的特点体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这和古希腊人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的做法是不同的。11. 下列各项中,对用来布置、组织、创造空间的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是“借景”。B. 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

13、的情调,这是“分景”。C. 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偏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这是“镜借”。D. “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光千里抱城来”(许浑)描述的是“隔景”的手法创造的空间。12. 概括中国园林建筑处理空间艺术的方法并做简要评价。方法:_评价:_参考答案:10. C 11. D 12. (1). (1)用窗子、楼台亭阁等望出去,达到新的境界,获得美的享受。用借景、分景、隔景等手法来布置、组织和创造空间,丰富美感。 (2). (2)丰富了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境界。表现了美感的民族特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体现中国艺术中的虚实相生的美学特点。【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

14、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可行、可游、可望、可居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不是宋代郭熙说的,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B项,“因此开辟窗子,就只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说法强加因果,原文指出“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并不是说在园林建筑艺术中,“望”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