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一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11231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一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一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一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一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一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一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今天就来说说瓦。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

2、法。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稿一样去“作瓦屋”。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万生女子载弄之瓦”。意思是生下女

3、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形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秦汉瓦井已经很普遍。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用圆形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

4、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B. “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C. 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D. 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

5、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B. 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C. 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D. 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B. 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C. 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D. 周易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参考答案:1. B 2. D

6、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左传中关于“盾瓦”的记载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夏桀“作瓦屋”不能说明这一点;C项因果倒置,原文是“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D项偷换概念,不是“将其晾干脱落制作

7、成瓦”,而是成为瓦坯。故选B。【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从字形角度说明的是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无中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故选C。【点睛】关于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

8、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

9、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

10、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

11、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

12、更加轻松,更加实际。选自科技日报1. 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B. “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C. “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D. “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2. 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

13、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B. 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 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D. “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3.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 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B. 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 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

14、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D. 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参考答案:1. A 2. B 3. A试题分析:1. 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A项“提笔忘字”的原因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或电脑打字。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

15、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文中的表述是“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A项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的,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且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