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第三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10809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市第三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西省吕梁市第三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西省吕梁市第三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吕梁市第三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市第三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吕梁市第三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礼的继承与超越文化现象是一种复杂的想象,除了按时间的推移而传承和发展外,还会表现为空间的转移,或者说表现为各民族文化的渗透。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以及在自身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传统的思维程式等,往往决定着这一民族文化的发展。它的文化创造中所固有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也便被框定在民族特征范围里,不能超越。这样一种因素决定了该民族文化的进程必须忠实地按它原有的轨道前进。只有确切地了解了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在尊重本民族文化

2、性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才有可能建设适合于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文化的发展除承袭性和民族性以外,还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文化发展适应新的时代呈蓬勃态势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相反,当一个民族的文化机能失去其弹性时,那必然表现出衰落的征候,这种征候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便由衰落而至于灭亡,民族也随之而沉沦。这些原则同样适合于对传统礼制的批判。我们十分清楚地看到,远古先民们终于冲破野蛮和蒙昧的包裹,向文明时代跨出伟大的第一步,这不仅仅是反映着人从动物的提升和人的意识的觉悟,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社会秩序建构所做的思索,开始了人类制约自然、改造世界、管理社会的伟大工程。这一工程中,又同时包孕了对人类自身文

3、化素质、生命情态的陶冶和改造。礼便是这一伟大历史飞跃的过程中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秩序建构的伟大尝试。这是足可媲美于世界任何民族文明成就的创造。或许正因为如此,当孔子第一次在鲁国看到所保留的丰富的周礼仪式时,才会为华夏民族所创造的这远古所闪耀的智慧光辉激动不已,才会在斟酌损益的基础上,为此后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提出了一整套的基础理论和选择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模式。远古先民们创造的原始礼制和孔子所整理的并为后代封建王朝所采用的封建礼制都属于已经逝去的那个时代,成为一段早已凝固了的历史。从中汲取一切积极进步、健康合理的因素,而扬弃那些限制民族发展、阻碍理性张扬的封建糟粕,应该可以成为我们自觉的选

4、择。当我们以这样一种自觉精神和自主意识来看待传统的礼制时,我们便会发现,他具有一种明显的二重性。从积极的一方面讲,礼既是立身之要,又是立国之本。有了礼仪制度,国家才有秩序,社会才能安定,执政者才能协调各种关系,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从个人修养来说,礼的作用在于教导人们端正自我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但与此同时,它有因此而带上了明显的局限性乃至反动性,这是因为礼的本身,无论是就性质、形式,还是内容而言,都是为了规范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带有鲜明的封建宗法等级特征。正由于它诞生于西周那样一个封闭性的农业社会里,长期生长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土壤上,以建立稳定的宗法等级制度为根本目的,它就很难彻底摆脱对

5、封建宗法制度的紧密依赖与维护,很难扬弃它狭隘的经验主义、严酷的专制暴虐,而具备更开阔的眼光、科学的精神和真正的民主意识。 (选自礼与传统文化,有删改)1、下列关于“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是人类在制约自然、改造世界、管理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包孕着对自身文化素质、生命情态的陶冶和改造的建构社会秩序的伟大尝试。B、礼是由远古先民们创造出来,后经孔子整理,成为后代封建王朝所采用的封建礼制,如今封建礼制已经成为历史,而原始礼制得以发展。C、礼是立身之要和立国之本。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的安定,统治者协调各种关系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都离不开对礼仪制度的推行。D、礼能教导人们端正自我修

6、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但其本身有局限性乃至反动性,这是由它规范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目的所决定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多样,既可以按照时间的推移而传承和发展,也可以实现空间的转移,表现为各民族文化的渗透。B、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往往取决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以及在在自身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传统的思维程式等。C、一个民族在文化创造中所固有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决定了民族文化的进程必须忠实地按照原有的轨迹前进。D、要建设适合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必须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的文化,必须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性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

7、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远古先民冲破野蛮和蒙昧向文明时代跨出第一步反映出人从动物的提升和人的意识的觉悟,以及对社会秩序建构所作的思索。B、如果孔子没有看到丰富的周礼仪式,此后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就不会有一整套的理论基础和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模式。C、我们应该自觉地从以前的礼制中吸取一切积极进步、健康合理的因素,扬弃限制民族发展、阻碍理性张扬的封建糟粕。D、诞生的特定环境和被设立的目的决定了传统礼制具有二重性,也决定了它不具备更开阔的眼光、科学的精神和真正的民主意识。参考答案:1、B(理解错误。原文的意思是“原始礼制”和“封建礼制” 都已成为历史)2、C(说法不准确,根据原文内

8、容,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这样一种因素”而“这样一种因素”指是指一个民族在文化创造中所固有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被框定在民族特征的范围里,不能超越。)3、B(原文强调的是孔子的发现周礼的重要意义,而选项强调的是孔子个人的不可替代性,两者侧重点不同,且选项叙述太过绝对)略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四时之外朱良志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活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还有一种超越的思想,即所谓“荣落在四时之外”,就是悬隔时间,截断时间之流,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思考存在

9、的价值。它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幅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幅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浪淘沙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是对未来的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明年如何?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后一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

10、。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这幅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局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这里含有中国人刹那永恒的思考。禅家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妙悟的最高境界,一个悟道者,在一个静寂的夜晚,享受山间之清风、湖上之明月,由当下所见一月,想到万里长空,天下是是处处,都由这一月照耀,由此刻,想到自古以来,无数人登斯山、登斯楼、望斯月,月还是以前的月,山还是以前的山,江湖还是以前的江湖。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这里不是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是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

11、富,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作时空的遁逃。强调妙悟就在当下的事实。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白头翁诗云:“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象的思考。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扉:“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而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传达了更为放荡的思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应如此。”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

12、但并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并无缺憾,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正像沈周诗中所说的:“天地有此亭,万古有此月,一月照天地,万物辉光发。不特为亭来,月亦无所私。”(题天池亭月图)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瞬间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秘密之一。“万古江山在目前”,大道就在今朝,就在此刻,就在此刻所见的十五圆月。明代心学家陈白沙说:“道眼大小同,乾坤一螺寄。东山月出时,我在观溟处。”关键在于“我在”,此在并不因为过去而失去意义,目前不因为广远而丧失可观之处,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义。(选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6下列对“四

13、时之外”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有一种超越的思想,悬隔时间,超越春夏秋冬四季。B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C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D这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是美学的最高境界,只有禅家悟透。B中国诗人在对生活现象的认知中都能达到“和合物我”的境界。C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我们注定无法把握未来,并且无所作为。D只有“我在”,时间和空间才会被赋予意义,世界才会圆满而无缺憾。8根据原文内容,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的浪淘沙强调的是当下此在的感受,认为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因此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B作者通过分析刘希夷、张若虚和李白的相关诗作,强调的是这些诗人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C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不作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富,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D苏州沧浪亭里有一小亭,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亭廊柱上的一幅对联却令人难忘,人们都觉得此联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参考答案:6B7D8A6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

15、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类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A理解肤浅,这只是表面意思,而不是其实质; C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时间观,而非“四时之外”的内涵; D是对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超越思想的评价。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A“美学的最高境界”理解错误;B “中国诗人都能”理解错误; C“无法把握未来,并且无所作为”理解错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A项,欧阳修的浪淘沙强调的是对未来的预想。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站着读与跪着读陈四益我最怕读“圣人”写的书,就像我最怕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一样。读书,也如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在大学学习时,一位老师对我说,读古人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