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鲁南荀子学校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10682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鲁南荀子学校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沂市鲁南荀子学校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沂市鲁南荀子学校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鲁南荀子学校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鲁南荀子学校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鲁南荀子学校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颁中山诗话写道:“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莫能对。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2、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 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百”。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

3、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 也许有读者认为,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一斗”之说也有其渊源。曹植在名都篇

4、中曾经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尽管“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邪?”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7下列关于杜甫诗歌

5、中酒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B王嗣奭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代那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那时酒价确实比较贵。C宋代的刘颁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D杜甫诗歌中酒价的叙述似乎可以在新唐书?食货志中得到印证,但因年代相隔较长,也不能完全采信。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叙述不以为然就否认这一点。B李白、王维等人对于美酒价格的叙述,深受曹植影响,是对曹植叙述范式的追摹和袭用。C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

6、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品质不同。D诗歌不能等同于历史,因此把诗歌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适宜的。9作者认为,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误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它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概括。参考答案:7C 8B 9唐代诗歌中的酒价用语袭用前人,并 非实指;史书记载时间与杜甫时代相距甚远,不足为据;王夫之认为诗歌不具有实录精神,唐代诗歌中的酒价用语并非记实。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的筛选分析。关于杜甫诗歌中酒价的表述,C项,在刘颁的记载中,“三百钱一斗酒”是丁晋公的看法,不能因此就说刘颁也执此观点。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项,说法绝对,

7、原文是“不排除”,表示推测。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误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的依据是,“唐代诗人受曹植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种诗史不分”“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2. (08年淮南市实验中学2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

8、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 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社会各种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亭庭顿关于现代化

9、引起不稳定、现代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证明。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位、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社会各个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

10、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的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问题,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等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

11、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5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正处在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因而社会结构错位、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和谐。C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社会现状而

12、提出的。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能为力的。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小康社会”强化的往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世界绝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及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社会各种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统筹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参考答案:5 A 所理解的是“社会”6 C(

13、A因果关系颠倒;B以偏概全,与第四段第一句对比;D与最后一段观点矛盾。)7 C “避免社会各种矛盾的产生”有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

14、含量低。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摘编自林芝罘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失 补贴政策待完善)材料二: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央财政负担不断递增,2016年补贴清算资金就高达58.59亿元。2016年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2017年12月,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政策虽作用于

15、消费环节,但最终受益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当然,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会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好产品。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电动汽车中,只有续航里程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的车型才能得到更优厚的补贴;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在补贴减半甚至失去补贴的情况下,将逐步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微型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为获取补贴,必须进行技术改造。(摘编自谢光耀四部委新政下狠手 新能源客车财政补贴大降)材料三:(资料来源于2013-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分析)材料四:有关部门表示,政府将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为保证政策衔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以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化补贴机制。该办法对所有车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积分(即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两项考核指标。达标获正积分,未达标获负积分。油耗正积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都能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油耗正积分还能结转至下一年底使用,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不能结转。所有负积分都必须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