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10478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语言是心灵的桥周伟东精神的堕落是从语言开始的。如果一个时代的语言,除了偶尔玩弄一些新词汇以外,再也了无新意;如果生活中的对白都成了白开水,报纸上的社论成了死教条,作家失去了想象力,学生的作文干瘪得像公文,主谓宾的搭配陈旧如生锈的链条,那么,指望这个时代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怕是痴人说梦了。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此为网络为文之道。缺乏思索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时下大肆流行的网络文章的苍白便逐渐暴露了出来。原本试图通过网络用中文的砖石架一座思想的风雨廊桥,让寻找情感彼岸的

2、人们内心有所宣泄、寄托和自得的满足,而最终却只能是贫血、低智、啰嗦、车轱辘故事语言的贫乏本质上是心智的贫乏,而心智的贫乏下的倾听与阅读就如同遥望风景时却满眼都是凡夫俗子呆滞的表情。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思想不必仰仗理论,因为思想首先表现为语言。而那些网络文学中随意创作信手拈来的语言文字是否就是思想就另当别论了。当我们追溯着时间的河流,与先秦的那些智者们相遇,我们很难分清刻在竹简上隽永的话语哪些是思想哪些是语言。仅将语言视为一种载体,试图将语言从思想中剥离出来是可笑的。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对于精深奥妙的中文,对于听泉眠云、饮露餐菊的智者,尤为如此。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不同。中国传

3、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赖于某种物质形式才能得以保存,比如音乐离不开笙管笛箫,雕刻离不开泥土金石,物质的流失与毁灭对于文化的损害是难以避免的,惟有语言可以口口相传,并进入灵魂深处,被智慧的人们赋予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线索。当然,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层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毕竟,语言的对象是物。物质世界的嬗变,古典生活器具和生存方式的流逝,也必将导致语言本身及其传播媒体的变化。语言和传统的进化是历史必然。然而纵观时下作家语言之邋遢,学者文句之夹生,又教人如何能够对眼下这些的时髦文本产生文化上的信赖?更何况那些所谓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宣泄,爱写不写,随心所欲,写自己,自己写,轻松的环境,

4、轻松的心态,随意的潇洒有人把这叫做进步,其实所谓的进步也只是一种好听的命名而已,我们完全可以命之以另外的名字。这使我想起梭罗的名言:“文明改善了我们的房屋,却没有改善房屋里的人。”很多人认为21世纪里中国文化是强势文化,却不知长此以往,丧失了民族智慧的中文将如何孕育思想,没有思想的文化又将在哪里着陆?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五四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谁能说没敞开思想不表达情感?那些精微奥博、深透劲锐、惊心动魄之作,大都善于从文言中获取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而使人获得启迪的深思和激进的力量,时代要有生机,语文要有新意,否则山水人文转眼都老得优雅不起来了,也就失去生机失去生命。在文化

5、意识上,我是如此的守旧,与此同时却也不甘心放纵自己化为故纸堆中的书蠹。我只希望在安装了空调设备的现代书房里,依然会有一盏传统的明灯照亮我的稿纸和电脑。新和旧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多少前朝旧宅的深深庭院里,处处是花叶掩映的古树。房子和树是老的,花和叶是新的。优雅的语文不可能洗尽铅华、摒绝丝竹。浓妆艳抹的时代固然已经远去,淡扫蛾眉的分寸又何尝不正是修养之所在。留住文字的绿意也罢,为传统文化招魂也罢,我却总以为从语言中能寻找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从语言的酒窖中伊始发酵出中华思想的醇绵。就从个人而言,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真实流露涌动的情感,精炼的句读背后,潜藏的正是睿智的心神。13. “语言是心灵的桥”,作

6、者以犀利的文字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即:14. “语言是心灵的桥梁”,下列说法不宜作为论据的一项是()A. 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B. 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C. 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D. 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15.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文章如果缺乏思想,缺乏激情,即使玩弄一些洋泾浜的新词汇,也依然显得苍白。B. 第自然段中,作者说“思想不必仰仗理论”,意思是说,理论常常以一种僵化的模式干扰思想的火花迸发。C. 五四时期的许多经典佳作其实都是从文言中获取了“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D. 在作者看来,能够体现心灵睿智的语言应该具有精确、真实和精炼的特点。1

7、6. 第自然段中,作者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相比,他们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不相同的。语言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17. 作者认为语言的贫乏会有怎样的结果?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参考答案:13. 一切思想都蕴含在语言中(或:思想和语言不能分离) 14. C 15. B 16. (1)语言不是依赖物质才能保存,它可以口口相传(2)但是,物质世界的变化,也会导致语言本身及其传播媒体的变化 17. (1)语言的贫乏带来心智的贫乏。(2)语言的贫乏使中国文化缺乏思想。(3)语言的贫乏使语文失去生机。【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

8、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本文标题为“语言是心灵的桥”,“桥”起到的是连接的作用,表层含义来看,就是指心灵通过语言来表达。再联系全文来看,作者说“精神的堕落是从语言开始的”“语言的贫乏本质上是心智的贫乏”“思想首先表现为语言”“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根据这些信息可总结出作者的观点为:一切思想都蕴含在语言中。【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不宜作为“语言是心灵的桥梁”论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

9、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分析选项内容与“语言是心灵的桥梁”这一观点的关系,确定答案。C项,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2)段,作者说“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此为网络为文之道”,这是作者批评的观点,是与“语言是心灵的桥梁”这一观点相违背的,因此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答出“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B项,“理论常常以一种僵化的模式干扰思想的火花迸发”理解不正确。文章第自然段中说“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思想不必仰仗理论,因为思想首先表现为语言”,意思是说思想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思想蕴含在语言之中,并没有提到理论“

10、僵化”之类的内容。【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语言与物质世界的关系”,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答题区间在第(4)自然段,因此解答时就要先通读第四自然段,筛选出能体现语言与物质世界关系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第(4)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赖于某种物质形式才能得以保存惟有语言可以口口相传”“物质世界的嬗变,古典生活器具和生存方式的流逝,也必将导致语言本身及其传播媒体的变化”,考生依据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得出本题答案。【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概括出“作者认为语言的贫乏会有怎样的结果”,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11、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文,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仔细阅读,筛选出阐述出有关语言贫乏会导致的结果的语句,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第段作者说“语言的贫乏本质上是心智的贫乏”,第说“精炼的句读背后,潜藏的正是睿智的心神”,据此可总结出语言的贫乏会带来心智的贫乏。第段分析了时下作家学者的写作情况,指出他们语言邋遢,文句夹生,又指出一些人的随心写作,其实都是中文丧失了民族智慧的表现,长此以往会使中国文化缺乏思想;第段说“从语言中能寻找到中国文化的精神”,据此可总结出语言的贫乏会使中国文化缺乏思想。第段作者以五四时期为例,提出“时代要有生机,语文要有新意”,表明语言的贫乏会使语文失去生机。【点睛】第

12、3小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2. 阅读以下文段,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碍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

13、和青灰,石灰里兑了锅烟;和黄泥。灰泥和好,伙计们也就来上工了。他是个瓦匠,上工时照例也在腰带里掖一把瓦刀,手里提着一个抿子。可是他的瓦刀抿子几乎随时都是干的。他一天使的家伙就是铁锹抓钩,他老是在和灰、和泥。他只能干这种小工活,也就甘心干小工活。他从来不想去露一手,去逞能卖嘴,指手画脚。到了半前晌和半后晌,伙计们照例要下来歇一会,金大力看着太阳,提起两把极大的紫砂壶就走。在壶里撮了两大把茶叶梗子,到他自己家的茶水炉上,灌了两壶水,把茶水筛在大碗里,就抬头叫嚷:“哎,下来喝茶!”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质量(他的手艺不高,这些都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

14、(木匠熬胶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然后,解下腰带,从头到脚,抽打一遍。走到主人家窗下,扬声告别:“明儿见啦!晚上你们照看着点!”“好来,我们会照看。明儿见,金师傅!”(故乡人)18. ( )A. 处表明金大力勤劳,当瓦匠头儿富有责任心。B. 处表明金大力瓦匠手艺不精,很少用得上抿子。C. 处表明金大力人如其名,力气大,善于提水。D. 处表明金大力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整洁又利索。参考答案:C(主要不是为了体现他力气大,而是体现他为人热情,关心伙计们)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5、,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绿色包装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中一个主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描金彩绘、绢丝锦带、红木雕镂等产品过度包装现象得到一定遏制。然而,每逢节日过度包装总会“露头”,“锦衣加身”的月饼也会出现在市面上。过度包装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垃圾中三分之一是过度包装,尤其是逢年过节,粽子、月饼等更是被包装“绑架”,包装成本可达商品本身价值的数十倍,纸张、木材、丝绸、金属等被大量消耗,令环境、资源不堪重负。过度包装屡禁不绝倒逼治理手段完善和治理方式创新。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将过度包装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统一规范,

16、加强对流通领域和商家的法律约束。在鼓励简约包装的同时,加强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企业是包装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和环境效益。推广使用绿色包装袋,多采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让那些希图用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投机取巧的企业,没有出路。个人的微小行动可以汇聚成环保大作为。让包装回归“绿色”,缓解环境压力,同样有赖于全社会消费端的绿色化。每个人应当从自己做起,树立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理念。毕竟,对生态环境负责,就是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负责。摘编自让包装冋归“绿色”,2017年9月27日新华网记者刘敏、白靖利材料二:长期以来,过度包装屡受诟病,为何仍大行其道呢?很大程度是商家推波助澜。精致的外观,华美的装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