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民办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10175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市民办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长治市民办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省长治市民办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长治市民办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市民办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长治市民办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的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

2、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

3、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了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

4、此被打开。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借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

5、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乏的洞察。(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缺乏独立意味,使得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而止于世俗的功用。B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了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影响到后世的文学思想。C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白居易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文以载道”

6、的宗旨。D佛学的东渐和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诗话借禅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不再纠缠于生存谋略,文学才能体现出纯粹精神和较高的审美价值。B一些古代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等厚黑原则,其实正是中国文学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C.红楼梦体现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而拒绝暴力和权力,红楼梦彻头彻尾的悲剧背离了国人崇尚的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具有革命性的意味。D. 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

7、文学,打开了中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民受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代小说的影响,民族也因此滋生很多难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对人的思想、对社会会产生影响。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状态。C.“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学的承载、阐明、传达“道”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的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宗旨。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之中。D.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这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参

8、考答案:1. C(曹丕“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表述错误。根据文意,应是道统诗学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2.D(“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理解有误。应是红楼梦的问世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3.C(“文学的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宗旨”无中生有)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百家落马卫巍老于闯当前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写本百家落村志,这个想法他在三十年前就已酝酿好了。老于闯对自己的文笔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是百家落村公办小学的首任校长,当然,也是最后一任。在他将要退休的前一年,这所学校被迁到山下与另两个村子的学校合并了。三年前老伴去世之后,老于闯最喜欢做的就是看山、看云。孩子们在外面城市里安了家,这个催那个

9、催的让自己去城里享福。老于闯心想:百家落就不能享福?百家落的天蓝着呢,水清着呢,空气新鲜着呢!所以,他还是留在了村子里。陪老于闯看山看云的还有李老拐。李老拐一本正经地说:“你说百家落这些人说没怎么就没了呢?百家落没人,还能叫百家落吗?老张头被他儿子接到城里住了,说是等死了之后会烧成一把灰,然后往大海里一撒他永远也回不来了。老冯跟着儿子搬出百家落好几年了,不知现在死了没有?”老于闯有些伤感,眼前的云彩变得模糊朦胧起来,山风吹过,这些云朵便飘远了。他叹口气说:“这些人也是云彩啊。”两个人默不作声了。老于闯在想百家落村志开头第一句话怎么写呢?文要开篇,这头一句是最难的。老段也来了,有些兴奋地说:“那

10、件事情我想好了,就那么办!”李老拐也凑过来说:“咱们哪天把事办了?”老于闯说:“后天吧。”说来也怪,在百家落举村要办事儿的前一天,老于闯的脑子里突然冒出来开写村志的灵感,说是灵感,其实是一种念头,说念头吧,又像是盼头。盼什么呢?老于闯自己也不清楚。百家落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本来没什么可写的,但真要把村志写好,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短短的几句话,薄薄的一本书,白天思夜晚想,终于小心翼翼地开了头:百家落,明洪武年三月迁徙而至,时有姓氏四十五家,人口九十有余,故称百家落村。老于闯的思绪打开了,那些遥远的记忆像洪水一样滚滚而来。在开笔之前,他到祖坟上烧了纸。那些打着卷儿的灰屑从坟头上直腾腾升起来。

11、老于闯突然看见了他早已作古的祖父和父亲,他们的脸颊有些温润,像是在大山深处复活而至。老于闯觉得要是祖宗有灵肯定也会为有一本百家落村志而欣慰。一个村子传承四百年,历经了多少风雨坎坷?一个只有九十来人的小山村能这么多年延续下来,足可证明这是祖先早就选好风水宝地。老于闯在发黄的笔记本上洋洋洒洒挥毫文字,半天时间至少写了五六千字。办事儿的日子来了。赵秀花、老庞头、李老拐、老于闯,几个人结伴到老段家去。村里只有老段家羊圈里还有一只山羊羔。老于闯说:“今年除夕,咱几个老家伙聚在一起杀只羊过个年,也算让整个百家落热闹热闹。”这几个人都进了羊圈。老庞头攥着绳子,慢慢地靠近那小羊羔。说是小羊羔,其实长得肥壮结实

12、,满身的毛就像盖上了一层雪。它的眼睛明澈清凉,好奇地看着老庞头。当老庞头把绳子搭在羊羔身上的时候,它才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它轻轻一跃,跳起一轮弯弯的月光,轻而易举的挣脱了老庞头,并且一头把老庞头顶出去了。赵秀花赶紧攥着刀子,会同老段和李老拐慢慢呈合围之势把羊羔包抄起来。他们猛的往前一扑,但身形尚未落地,羊羔又是一跃,它越过李老拐和老段的头顶稳稳地跳上墙头,然后身形一晃冲到了山路上。“快追!”老于闯大喝一声,率先追了上去。紧接着,老段,李老拐、老庞头都跑出了院子。赵秀花一手拿刀也紧赶了过去。这只羊羔简直把老于闯这帮人的肺给气炸了。“追!咱跟着它一直向山上跑。”于是,老于闯带领大家向山顶爬去。他们来

13、到山顶时,羊羔正对着远山怔怔出神。路在脚下,而世界却在远方。羊羔它回头看了看,眼睛里漾起溪水般的一抹清澈,然后冲着太阳沉落的地方奋力一跃。老于闯扑通坐了下来,不知道为什么,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大家伙静静地站在那沉默不言。山头飘来夕阳的火红之色,映照着每个人的脸颊。老于闯说:“过了年大伙都散了吧”他心里想,百家落村志是写不成了。大家都不言语。“再住在这里就没什么意思了。”老于闯站起来拍了拍老庞头、老段和李老拐的肩膀,又冲着赵秀花说:“走吧,咱下山!”(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布局精巧,先写几个老人家商量定下“百家落举村要办事儿”,后文才表明原来是要宰羊

14、过年,这里制造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人物描写惟妙惟肖,生动逼真,灵活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百家落村有谋略、有使命感的“领头羊”老于闯的形象。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富有乡土气息,如“百家落的天蓝着呢,水清着呢,空气新鲜着呢”写出了百家落的幽美宁静,这正是几个老人不愿离开百家落的原因。D小说语言富有意蕴,耐人寻味,如文中老于闯感慨“这些人也是云彩啊”,这里的“云彩”暗喻那些离开百家落,不得落叶归根的老人们。5小说重点叙述了百家落几个村民追杀“羊羔”的情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羊羔”这个物象的作用。6小说最后一段写到“他心里想,百家落村志是写不成了”。

15、老于闯是否应该放弃写村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参考答案:4D 5从形象的角度,小羊羔肥壮结实,眼睛明澈清凉,反衬几个老人年老体衰;从情节的角度,小羊羔奋力逃脱追捕,与老人留守百家落的艰难处境作对比,突出老人们的无奈/从情节的角度看,“羊羔”是“追杀羊羔”情节的核心物象,小羊羔的三次“一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羊羔的“一跃”使村民热闹过年的愿望落空,预示百家落日益衰败的命运;从环境的角度,村里只剩一只小羊羔,烘托百家落的萧条景象。 6示例一:我认为不应该放弃。写村志留下村落历史,可以告慰祖宗;百家落生生不息的传承值得记录下来让后人铭记;百家落风景幽美,生态良好,是一块风水宝地,值得写入村志,提醒后人代代守护;写村志是老于闯在贫乏乡村生活里的精神寄托,值得坚持。答案示例二:我认为应该放弃。百家落偏僻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最终会消亡,村志存在的意义不大;大部分人离开,村人并不关心村志的撰写,村志难以传承下来;老于闯年岁已高,精力不足,靠一己之力难以完成村志;放弃写村志,老人家的晚年生活或许会更轻松自在。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