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10159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梁漱溟:胡同里走出的“中国的脊梁”安福胡同,梁漱溟先生的摇篮。一生放言无忌的梁漱溟先生,生长在一个清朝末年的民主家庭。父亲梁济对儿子完全是宽放的,从不干涉他的思想、行为。“父亲对我信任且放任,是由于我少年时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耳。例如我极关心国家大局,爱读三名臣书牍三星使书牍等书籍,写日记,勉励自己。”在教育孩子这一点上,梁济很有些西方化味道,不让其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古书,在读过三字经后,便让他读传播世界新知识

2、的地球韵言。这在当时是一破例的事。彭翼仲先生办报,经营蚀本,债台高筑,几乎自缢。父亲梁济先生慷慨解囊,拯救朋友于危难。儿子梁漱溟年龄虽小,却能见其大者:“见出当时艰难情形和他们做事动机之纯洁伟大。他们一心要开发民智,改良社会。这是由积年对社会腐败之不满,又加上庚子亲见全国上下愚蠢迷信不知世界大势,几乎招取亡国大祸所激动的”。“大约从十岁开始,父亲和彭公的人格感召,使我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生活。”地安门中学,梁漱溟先生的母校。1906年夏天,13岁的梁漱溟考入“顺天中学堂”,地址在地安门外明清两代兵将局旧址。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妙、充实的5年半

3、的读书时光。韶华壮志,书生意气。梁先生在国文课上,总喜欢做翻案文章,不肯落入俗套。一王姓老师年逾古稀,对其恼恨之余批语道:“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但亦有一范姓老师对他赏识有加,曰:“语不惊人死不休。”关于中学时期的自学,梁先生深有体味:“学问必经自己求得者,方才切实受用。”“到十四岁以后,我胸中渐渐自有思想见解,或发于言论,或见之行事。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而止,却从不干涉。十七八岁时,有些关系颇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干涉,而听我去。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梁漱溟先生认为,“自学的根本,是一片向上心。所谓自学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

4、在生活中有自觉。有智慧识见发出,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倾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向上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二是社会问题(即中国问题)。”也许人们难以预料,为了研究、解答以上这两个问题,梁先生所用的自学资料,不是图书馆诸多名家的皇皇巨著,竟然是社会上热门的维新派报纸。“无论在人生问题上或在中国问题上,我在当时已能取得住在北中国内地的人所能有的最好的自学资料。我拥有梁任公先生主编的新民丛报新小说国风报和民立报等。这都是当时内地寻常一个中学生所不能有的丰富资料。”西海西沿2号,梁漱溟先生的老宅。梁漱溟先生的旧居遗址,垂柳、碧波、

5、山石、小桥,叠加成画;一片祥和。秋天的阳光如同那成熟的智慧,并不刺人眼目,和煦、熨帖地照在身上,冷暖适中,不卑不亢。正是在这里,父亲梁济于1918年投湖自尽前几天,曾问过只有25岁的儿子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先生回答父亲:“我信任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父亲梁济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投积水潭自尽。遗言:“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他更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人生道理。人们很难想象,猝然失去挚爱的父亲,梁漱溟先生是怎样平复内心伤痛的。就在父亲沉湖一年之后,他开

6、始写作为其奠定学者地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如果说今日中国不少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那一点儿不奇怪。但是,生逢乱世,饱经扰攘,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却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者,乃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是也!(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父亲的信任且放任只是建立在梁漱溟少年时的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的基础上,可见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 B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亲历清末、民国时期的动荡,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带着对旧世界的眷恋投积水潭自尽。 C旧居遗址的描写,在一片祥

7、和的秋日景象中,烘托出梁漱溟先生的成熟智慧和不卑不亢,并引出后文先生对未来人生的思考。 D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认为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 E安福胡同、地安门中学、西海西沿2号,这一个个地方勾勒出梁漱溟先生的生命轨迹,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代大师的成长。 (2)梁漱溟先生对自学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概括。(5分) (3)在梁漱溟先生的人生里,父亲对他有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5分) (4)生逢乱世,父亲梁济带着“这个世界会好吗”的疑问投湖自尽,梁漱溟却坚信世界一天一天往好里去。做法不同,但都称得上“中国的脊梁”。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理

8、解。(6分) 参考答案:(1)ECB(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2)通过自学获得的学问才能切实实用;开放民主的教育氛围方能成就自学;自学的根本是向上心。(每点2分,共6分)(3)民主宽放的家庭氛围,使得梁漱溟先生思想开放,也成就了他的自学;西方化的教育理念,使梁漱溟先生从小就接触世界新知识;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梁漱溟从小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的人生道理。(每点2分,共6分)(4)示例: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

9、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堪称“中国的脊梁”。是父亲梁济的言传身教教会儿子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道理。父亲的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是以身殉国,是舍生取义,父亲也是“中国的脊梁”。(观点2分,能结合文本分别从梁漱溟先生和父亲梁济两个方面阐述6分,共8分)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追风筝的人【美】卡勒德胡赛尼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比赛一大清早就开始,直到仅刺一只胜出的风筝在空中翱翔才告结束。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帮忙收放风筝线。我的助手是哈桑。若有风筝被割断,真正的乐趣就开始了。这时,该追风筝的人出动,那

10、些孩子追逐那个在随风飘扬的风筝,在临近的街区奔走,直到它盘旋着跌落在田里,或者掉进某家的院子里,或挂在树上,或停在屋顶上。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在冬天的比赛中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人们会将其挂在壁炉架之下,供客人欢欣赞叹。每当满天风筝消失得只剩下最后两只,每个追风筝的人都厉兵秣马,准备摘取此项大奖。他们会朝向那个他们预计风筝跌落的地方,绷紧的肌肉蓄势待发,脖子抬起,眼睛眯着,斗志昂扬。当最后一只风筝被割断,立即一片骚动。我记得有个阴暗的冬日,哈桑和我追着一只风筝。我跟着他,穿过各处街区,跳过水沟,侧身跑过那些狭窄的街道。我比他大一岁,但哈桑跑得比我快,我落在后面。“哈

11、桑,等等我。”我气喘吁吁地大喊,有些恼怒。他转过身,挥挥手:“这边!”说完就冲进男外一个拐角处。我抬头一看,那个方向与风筝跌落的方向恰好相反。“我们追不到它了!我们跑错路了!”我高声叫道。“相信我!”我听见他在前面说。我看到我们最终停在一条车辙纵横的泥土路上。路边有块田地,夏天会种满莴苣;路的另外一边有成排的酸樱桃树。只见哈桑盘起双腿,坐在其中一棵树下,吃着手里的一捧桑椹干。“我们在这干吗呢?”我上气不接下气,胃里翻江倒海,简直要吐出来。他微笑:“在我这边坐下,阿米尔少爷。”我在他旁边颓然倒下,躺在一层薄薄的雪花上,喘着气。“你在浪费时间。它朝另外一边飞去了,你没看到吗?”哈桑往嘴里扔了一颗桑

12、椹:“它飞过来了。”我呼吸艰难,而他一点都不累。“你怎么知道?”我问。“我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他朝我转过身,有些汗珠从他额头流下来,“我骗过你吗,阿米尔少爷?”刹那间我决定跟他开开玩笑:“我不知道。你会骗我吗?”“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他带着愤愤的表情说。“真的吗?你会那样做?”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做什么?”“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我说。我知道自己这样很残忍,好像以前我总是拿那些他不懂的字眼来戏弄他,但取笑哈桑有点好玩虽然是病态的好玩,跟我们折磨昆虫的游戏有点相似。不过现在,他是蚂蚁,而拿着放大镜的人是我。他久久看着我的脸。我们坐在那儿,两个男孩,坐在一棵酸樱桃树下,突然间

13、我们看着,认真地看着对方。“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他终于说,眼睛直看着我。我垂下眼光,时至今日,我发现自己很难直视像哈桑这样的人,这种说出的每个字都当真的人。“不过我怀疑,”他补充说,“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就这样,轮到他考验我了。如果我继续戏弄他,考验他的忠诚,那么他会戏弄我,考验我的正直。要是我没有开始这场对话就好了!我勉强露出一个笑脸,“别傻了,哈桑,你知道我不会的。”哈桑报我以微笑,不过他并非强颜欢笑。“我知道。”他说。这就是那些一诺千金的人的作风,以为别人也和他们一样。“风筝来了。”哈桑说,指向天空,他站起身来,朝左边走了几步。我抬头,望见风筝正朝我们一头扎下来。

14、我听见脚步声,叫喊声,一群追风筝的人正闹哄哄向这边跑来。但他们只是白费时间。因为哈桑脸带微笑,张开双手,站在那儿等着风筝。(节选自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有删改)【注】文中的阿米尔是阿富汗的一个富家少爷,哈桑是他的仆人。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从阿富汗古老的斗风筝风俗写起,其追风筝的热闹场景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也为下文的情节展开营造了氛围。B. “让绷紧的肌肉蓄势待发,脖子抬起,眼睛眯着,斗志昂扬”,这些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气氛。C. “哈桑往嘴里扔了一粒桑葚干”,表现了他的悠然自得和信心满满,这种近乎戏谑的动作也流露出他对“我”的轻视。D. 小说中叙述了哈桑带“我”追风筝的一次经历,通过“我”与哈桑的对比,可以看出哈桑追风筝的高超本领。8.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这就是那些一诺千金的人的作风,以为别人也和他们一样。(2)不过现在,他是蚂蚁,而拿着放大镜的人是我。9. 小说在塑造哈桑这个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巧妙的安排?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 C 8. (1) “我”认识到哈桑是忠心而又真诚善良的人,这句话体现了“我”内心的愧疚之情。(2) “我”对哈桑的问话,就像折磨昆虫的游戏一样。“我”有种身份上的优越感,对哈桑有戏弄的意味。 9. 用当地古老的斗风筝风俗自然引出哈桑,并交代了他的身份,为人物的活动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