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马集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9377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马集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马集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马集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马集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马集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马集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王 蒙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与悠久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什么是文化瑰宝?要看为我们的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启迪、精神享受与人生智慧。例如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对接;例如出现有可能彪炳史册的有真正的价值的著作与艺术成果;例如,从理论、科技、体制创新上解放整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解

2、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什么是文化泡沫?愈是缺少对于文化的想象力的人,愈是容易把文化财务化、基建化、利益化。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文化广场其中有做得不错了的,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但也确有以文化的名义占地盖楼贷款。我主张,各地应该对于已有的文化设施作一次检查清理,对于以文化之名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基地广场公司,采取措施。再如,一方面对于已有的文化遗产不加爱惜,时有破坏,一方面任意捏造制造虚假古迹。这里有一种说法,将文化标识为一些符号,对于商标设计、旅游广告与简明普及某种在世界上不占主流地位的文化可能管用,如弄点长城、天坛、熊猫、旗袍就代表中国了,也不是坏事。但这毕竟是浅

3、薄的认知,有时会成为对于中华文化的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的糊弄。更大的泡沫是走文化的过场,求活动的规模,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晚会举行了,歌舞演出了,著名艺人来了,“卖点”多了;然而没有思考,没有热情,没有爱憎,没有深度,没有教益,没有精神的营养,也没有感情的充盈与升华。这样的文化是空心文化,是无灵魂的苍白的文化,是文化的悲哀。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作为政府管理与文化政策,凡没有触犯法律的文化活动都是可以允许的,我们呼唤着的期待着的是文化瑰宝而不是文化泡沫,但我们绝对不能跟着泡沫闹轰。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文化是智慧,是历程,是生活,也是精神的梁柱。文化不是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

4、越是把常识范围内的道理说得无人能懂的,我们都不要相信。(2012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6分) 19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泡沫”。(6分) 参考答案:17.首先,指出在当前期待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既可能会产生瑰宝也可能出现泡沫;接着,举例阐述什么是“文化瑰宝”和“文化泡沫”;最后,通过对比,提出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18.修建主题文化公园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但有些地方却将其利益化;将已有文化遗产符号化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但肆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却使文化走向廉价化

5、、简易化与装饰化;举行文化活动可以使民众获得教益,增加精神营养,而走过场,求规模,却忽视文化的灵魂。19. 对以文化之名而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建设加以规范;保护已有文化遗产,对故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的情形加强管理;反对走过场、求规模的文化活动,追求有智慧、有灵魂的文化。2. 阅读与鉴赏。(22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1)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2)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

6、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3)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4)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5)第一次打你的起

7、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6)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7)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

8、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8)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9)打人是个重体力

9、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10)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11)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12)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

10、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20、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5分)答: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5分)答: .21、为什么作者说“在打你的同时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6分)答: 22、结合全文,试分析作者打孩子时复杂的内心世界。(6分)答: 参考答案:20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写出殴打是作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的最后的手段,表现了母亲打孩子的万般无奈。 形象地写出作者殴打孩子时内心的凝重和辛酸,

11、将母爱的善良、无私而又不失严厉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21因为(1)我打孩子时,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我肉体上同样遭受苦痛。(2)虽然打了孩子,但又十分心疼孩子,明智的父母又不能溺爱孩子,面对孩子皮肉受苦,面对他所犯的错误,心灵要承受更大的痛楚。(意思对即可)22(1)深爱自己的孩子,并不想打孩子,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稚弱的生命擦伤; (2)希望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孩子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当所有努力无效时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内心无奈; (3)每次打了孩子之后,内心都有深深的自责,宁愿自罚换取孩子汲取教训。

12、(言之有理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

13、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中引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