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9211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不按规则出牌的大学校长朱清时 朱清时,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去了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当了一名炉前工。 当时分厂里的大学生们常在业余时间聚会,喝酒、打扑克、海阔天空聊天、发牢骚。朱清时说:“我也时有加入,但很快就感到空虚。我总觉得光抱怨怀才不遇没意思,中国这么大,总是需要人才的,现在把时间荒废了,一旦需要时,我们有什么呢?我仍然像在大学里一样,抓紧时间学习。”在这期间,他翻译了一本相对论的再审查,稿子被山东大学油印出,在国内流传;写了一

2、篇论文论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随时间变大,1974年发表在复旦学报上。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地处西宁的中科院青海盐湖所正在为造原子弹组织技术攻关,急需学物理的人才。得知这一消息后,朱清时立即去拜访该所的室主任康靖文。康靖文拿出很长的一篇专业外文文章让他翻译。几天后,朱清时就把译文交给了他,研究所马上就决定要朱清时。 1979年,朱清时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出国进修人员,到美国圣巴巴拉大学从事激光光谱研究。初到美国,实验室的设备多数他都没见过,而且英语比较薄弱,每周的小组讨论会,讨论的问题他听不懂。那种尴尬的局面让朱清时很受伤。 别无选择,朱清时只能放弃了一切娱乐和休息时间,集中精力迅速填补实验技术和专业

3、知识的空白。“我列出一个问题清单,包括我不知道的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请教别人,把他的介绍一一记下,自己再练几次,熟悉之后,就能找出每台仪器的关键点,然后再读说明书的有关部分,很快就能掌握。两三个月之后,我已能熟练地操作整个复杂的系统,做出了一些漂亮的结果。终于有一天,当看到记录仪画出期待已久的曲线时,我深切感受到了探索科学真理的快乐!” 两年进修期满之后,麻省理工学院要聘请他做“博士后”研究员。但朱清时还是选择了回国,与同事们一起建起了中科院激光光谱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水平最高的实验室之一。 1998年,朱清时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在教育主管部门眼里,这位书卷气

4、浓郁、平时在办公室里喜欢穿一双布鞋的校长,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更是一个给他们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者和挑衅者。 担任中科大校长的10年里,朱清时赶上了教育部的“扩招”政策。作为大学校长,朱清时非常矛盾: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收入一两万,多招一千个学生就是一两千万。但扩招却要付出代价保证不了教学质量。思前顾后,朱清时停止了扩招。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时任校长朱清时不断思考的问题。他曾带着同事去麻省理工等高校调研,回国搞教学改革,引进优秀人才。几年后他才发现,教育体制和考评制度才是大学的核心问题。 朱清时发现,中国传统的书院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们和学生都住在一起,除了上课学知识外,师生们时时

5、刻刻都在交流。朱清时觉得,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书院。于是,他想在中科大实施书院式管理,重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分专业和年级混住在一起,让学生上课之外的活动更丰富。结果有关部门下文禁止,要求将学生按照专业管理,要把学生管理得严格一点。朱清时的书院式改革无疾而终。 “如果教育体系不改的话,目前的众多问题无法解决,中国大学应当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朱清时说。这些在1917年由蔡元培首倡的治校理念,成就了北大在20世纪初的辉煌,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稀缺的良药,也是朱清时作为大学校长一直在坚持的改革。 2009年3月,刚刚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任上卸职的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深圳“全球海

6、选校长”中,全票当选新筹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拟任校长第一候选人。上任不久,他就主动放弃自己享受的省部级待遇,并提出放弃行政级别。 在给深圳市政府递交的南科大办校方案中,朱清时提出要办一所前所未有的大学,以机制创新匡正中国教育积弊。朱清时和他的教育改革,如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把中国的大学教育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也让南科大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 2010年底,教育部选择了认可,在南科大招生考试后,下发批文同意未经教育部批准就进行自主招生的南科大进行筹建,筹建期间可以试办本科专业,暂时给予了朱清时主导的这场改革实验一个模糊的承认。(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7、A在本文中,作者撷取朱清时几个人生片断,描写出一位既努力进取,心系教育事业,又特立独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校长的形象。B朱清时虽然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但他却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也是一个愿意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者和挑衅者。C朱清时在中科大实施了书院式管理制度,是因为他觉得传统的书院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书院。D南方科技大首批录取的学生采取了自主招生的形式,事先并未经教育部批准,但在2010年底,教育部对朱清时的办学方式选择了认可。E“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稀缺的良药,可见,如果能够实行这种教育制度,中国教育的

8、弊端就能得到根本解决。(2) 从文章前半部分看,是什么造就了朱清时的成功?请简要分析。(6分)(3) 朱清时是一个不按规则出牌的人,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分)(4)有人认为朱清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他坚称自己是个学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8分)参考答案:(1)AD解析B项表述不准确,应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眼里”。C项理解错误,“实施书院式管理制度”只是一种设想,并没有实现。E项中的“中国教育的弊端就能得到根本解决”说法绝对化,不符合文意。 (3)为保证教学质量,中科大实行不扩招政策。在治校期间,提出“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传统,拟在学校实施“书院式”改革。在任南科大校长时,未

9、经教育部批准,自主招生。主动放弃自己享受的省部级待遇,提出放弃行政级别。(4)观点一:朱清时是学者。学识与治学方面: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是物理化学领域的翘楚;具有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努力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展现出学者的本性。为人方面:主动放弃省部级待遇,体现了一个学者不慕名利的清高操守,具有书生气质。做事方面:秉持知识分子的良心,把匡正中国教育积弊当做终生使命,敢于坚持真理,具有学者的使命感、责任感。观点二:朱清时是理想主义者。拥有崇高理想,一心想创办世界一流的大学,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并不断付诸实践。在教育方面,他总是特立独行,按照自己的理想办学,并能忠于理想不退

10、缩。他的理想并不完全契合中国教育实情,有理想化的一面。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在厚积中薄发(节选) 金涛作为享誉世界文坛的海外华人作家和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评委,从柏林回到北京后,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忙碌起来了。“在国外时,我经常会到森林里走一走,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被挤占了,就晚上睡觉前能读一会儿书,这种感觉很糟糕,因为文学创作需要充足的思考空间,需要灵感。”严歌苓说。在她的电脑桌上,经常放着一本李商隐的诗集。电脑开机前的空闲里,严歌苓会翻开诗集读上一段,她觉得这可以使自己进入一种很

11、美的意境。“读美的语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古典还是现代,总是会给我营养。作家要不断地被陶冶,学的语言越多越好,别人语言中总会有自己语言中没有的养分。”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依靠谷歌、百度,现在的人似乎可以在一分钟内变成学者,但这样去了解知识很害人。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西方的原著作品,当然不仅仅是读小说,还可以读一些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的书籍,然后去思考,这样久而久之,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想故事,进而去表述这个故事,感觉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严歌苓的许多小说例如人寰、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铁梨花、金陵十

12、三钗等,讲述的故事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难得的国际视野。“从更广阔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都会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批判意识等普世精神”在金陵十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几个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学生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一个在战乱年代尊严被肆意践踏、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群体,通过这样的一种对生命的呵护行为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芒,变得尊贵。”这部作品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这种精神是普世的。”严歌苓说。电影金陵十三钗一下子就卖了20多个国家的版权,这给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

13、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严歌苓说,对小说主人公塑造的灵感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爷爷的经历。“陆焉识的前半生不断闪现着我爷爷的影子。爷爷是家族的骄傲,也是个谜一样的人!16岁上大学,年少时出国留学,会多种语言,25岁读完博士,40岁时却令人意外地自杀。爷爷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神秘符号”,这样的人太精英,这样的精神在那样的时代似乎是活不下来的我觉得他可能有狂躁症、忧郁症:创作时觉得生命就像一支有很多捻子在燃烧的蜡烛,燃烧得特别快,因此很多个夜晚睡不着觉,很多时候都在工作,都在思考,思维创造力极高然而高到浪峰时突然哗一下就跌下来了,产生很沮丧的感觉,开始失望,开始陷入无法自拔的狂躁忧郁之中这种创作时的专注、投入

14、以及思维创造力,我都感到熟悉,在这方面,我和爷爷有相似之处!”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读书时的硕士、博士论文,还查阅了大量的爷爷那个时代的传记“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对我帮助很大。读了这些著作以后,我对爷爷在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了比较明确的把握。不过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少之又少,写这篇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如何用我的想象力把那些对爷爷的支离破碎的了解和查阅的资料黏合起来,加上血肉、加上体温,使他活起来,丰富起来,这对我来讲,非常开心。”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

15、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不过,严歌苓觉得中国年轻一代作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她说,“年轻一代的像韩寒、郭敬明,已经不再有我们这一代人沉重的历史负担,他们不会去讲我们这代人记忆中的抹不去的饥饿、苦难、文革。我们这代人写出来的东西,西方人必然要经过一道语言的翻译,再经过一道文化背景的翻译,还要经过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翻译,难怪外国读者觉得很难理解。年轻一代作家更关注个人的生命、个人的成长、个人的苦闷。个人就是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是全世界都会关注、都会懂得的宇宙。他们写作的优势在于对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这个主题是全世界的同龄人都会思考的共同命题。现在中国青年作家思考的诸如生存焦虑、自由与个性、环境等问题正和西方青年作家逐渐靠拢,相似的环境下产生了类似的文学命题,这种情感表达的接近,使得年轻一代作家的文学容易与世界接轨所以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8)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历史故事和民间的故事。“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是难得的写作素材。所以我会经常搜集这些故事。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都是我根据听到的故事加工的,都是朋友给我讲的。”(9)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