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二坝高级职业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9124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二坝高级职业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二坝高级职业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二坝高级职业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二坝高级职业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二坝高级职业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二坝高级职业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公众对现代诗的认知,一般停留在朦胧诗到海子阶段,越往后越觉得“困惑”。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无论是对西洋诗人的文本引进,还是本土日常诗性的挖掘,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反映在诗歌接受上,便出现了“现代诗比古诗更难进入”的不满与控诉,“懂”与“不懂”的老生常谈再次被提出来。对现代诗的阅读与接受,除了诗歌观念、审美趣味、教学方法等众多因素牵扯外,我以为被忽略的下述三点,应引起充分的反思

2、。其一,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按照布罗茨基的说法,进入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意味着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有人会说: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辞格,可是并不灵验呀。这里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诗歌。况且新诗经过近百年实践,发展积累起许多新元素,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这些“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的。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

3、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即便你掌握再多,也很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基本常识处于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可想而知。所以,进入现代诗,要从叩响“特殊知识”的门环开始。其二,现代诗与文言诗是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很多人把现代诗与古诗作为一个“共同体”看待,但大量实践证明,现代诗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已然与旧体诗产生巨大差异,若死死抱住旧体诗与现代诗这一“共同体”,在传统审美惯性与惰性的驱使下,把古诗那一套评价鉴赏体系移用到现代诗身上(好一点的略加变通),就必然出现某种方凿圆枘;而且愈是固执地执行“古今通用”标准,阻抗愈大。“古今一体”的审美绿道通行,在某些时候(比如遇

4、到早期白话诗)勉强还能凑合,但如果遇到稍微“怪”一点的现代诗,比如遇到某些超现实文本,势必捉襟见肘。如若遇到更怪诞的后现代诗,简直就不知所措了。由于现代诗写作更趋于一种个人化的体验写作,讲究自我体验的微妙散发,所以有必要来一次观念疏通,清除一下误区:不是死死抓住古今诗歌的共通性,而是寻找、发现双方的差异,从差异中重新审视现代体验的瞬间、碎化、游动,从差异性入手去解读。其三,文本细读与微观分析是有效进入途径。这就不能不提到英美新批评,尽管新批评被诟病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间各环节上不乏机杼独出。许多新批评的核心术语都成为现代诗解读的利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方法针对现代诗内部的架构更是十

5、分有效。一个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意象选择、搭配及隐显,上下文关联及言外之意都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分层扫描”之内。读者仿佛是在用放大镜和显微镜阅读诗歌的每一条纹理,那么,再深厚的漫天雾霭,还能不露出点“庐山真面目”吗?(摘编自陈仲义读诗就是再做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是海子之后的现代诗呈现出的诗歌格局。B. 海子后现代诗人或引进西洋诗人的文本,或挖掘本土日常诗性,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C. 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这些“特殊知识”包括文学常识、传统修辞学以及现代新诗

6、自身的小传统。D. 认为现代诗和旧体诗是“共同体”,按照传统审美习惯,把古诗的评价鉴赏体系迁移到现代诗身上是解读现代诗的误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取得的重大突破、诗歌写作资源的复杂多样,让人们对现代诗感到越来越“困惑”,甚至抱怨、指责现代诗比古诗更难理解。B. 布罗茨基认为要理解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说明现代诗具有特异的质地并需要与之相适配的方法论。C. 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关系密切,所以解读现代诗时要将书本上的修辞格转化为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D. 英美的新批评虽然被批评为内在循环的封闭

7、容器,但在打通文本各环节上却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许多新批评的核心术语被视为解读现代诗的利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诗经过近百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新元素,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已与旧体诗大相径庭,因此,解读现代诗的方法也需与时俱进。B. 采用“古今一体”的审美标准解读现代诗,在某些超现实文本面前将难于应付,在怪诞的后现代诗面前更是不得其门而入,可见“古今通用”的标准是行不通的。C. 解读现代诗时,可以从现代诗与古体诗的差异中重新审视现代体验的瞬间、碎化、游动,而细读和微观分析是解读现代诗内部的架构的基本前提。D. 细读与微观分析可“分层扫描”现代诗中词的含义

8、、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上下文关联及言外之意等等,这会让读者面对现代诗时多少读懂些。参考答案:1. C 2. A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C项根据原文第二段,“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

9、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答题关键词“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 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题中A项“取得重大突破”无中生有,句间关系解读也不正确。【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

10、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C项“细读和微观分析是解读现代诗内部的架构的基本前提”偷换概念。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命若琴弦史铁生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

11、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撅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

12、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

13、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

14、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19.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作者在第四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B. 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C. 琴槽里的纸条,

15、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D. 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E. 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20. 小说的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1. 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22. 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参考答案:19. AD 20. 描述老瞎子说书精彩的开场场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趣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正侧两面突显

16、了老瞎子的说书艺人形象。为后文说唱罗成一书及弹断最后琴弦做铺垫。 21. 努力进取,坚毅顽强。虽然眼瞎了,但心存希望,渴望弹断一千根琴弦后见到光明,并一直努力争取。天越热,越拼命,不愿失去说书好时候。慈善悲悯,传承大爱。当他得知药方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后,并不把真相告诉徒弟,仍鼓励徒弟继续努力,留给后人以希望。技艺精湛,细心严管。其说书深受大家喜爱,观察仔细,眼瞎心亮,严格管教徒弟。 22. (示例一)“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如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就可以见到光明。为了见到光明,这一生就好好弹够一千根琴弦。有了这目标或希望,瞎眼人才能活下去。弹好了就够了,是指即使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