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6417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我们承认韵律是普遍存在的,并非中国人的专利,西方艺术总是到女性人体那里寻求最理想、最完美的韵律,把女性当作灵感的来源。而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则通常满足于高兴地赏玩一只蜻蜓、一只青蛙、一只蚱蜢或一块嶙峋的怪石。由此看来,西方艺术的精神较为耽于声色,较为热情,较为充满艺术家的自我;而中国艺术的精神则较为高雅,较为含蓄,较为和谐于自然。很奇怪,这种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

2、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人们面对一幅寥寥几笔画出的顽石图沉思冥想,并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种快感,就非懂得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不可。学习书法艺术,实则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由此可见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甚至可以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比方说,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不是来源于某种中国的书法风格。这样,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十分独特的。毛笔使用起来比钢笔更为精妙,更为敏感。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

3、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中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绘画和书法视为姐妹艺术,合称为“书画”,几乎构成一个单独的概念,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假如要问二者之中哪一个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回答毫无疑问是书法。于是,书法成了一门艺术。它丰富的传统,与得到的尊崇,以及人们对之投以的满腔热忱和献身精神,都丝毫不亚于绘画。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它与绘画的关系,恰如纯数学与工程学或天文学的关系。欣赏中国书法,是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人们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各种各样的韵律都得到了尝试,各种各样的结构都得到了探索。正是中国的毛笔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而中

4、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划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干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由于它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迅捷稳重的一笔之所以是完美的,是因为它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不能摹仿,不能更改,因为任何更改都会带来不和谐。这也是为什么书法作为一

5、门艺术非常难学的原因。它最为明显的特征,不是努力抚慰我们的心灵,而是竭力刺激我们的感官,由于这一原因,对中国书法及其万物有灵原则的研究,归根结底也就是在万物有灵或韵律活力的原则指导下,对自然界韵律所进行的再研究,它会为现代艺术开辟广阔的前景。(节选自林语堂书法、绘画、建筑与中国人的艺术生活)(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有一项是A要弄懂中国的艺术,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B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艺术常常把女性作为灵感的来源,而中国艺术家则满足于赏玩一物一虫。C书法给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美学概念和理念,中国人通过书

6、法才学会了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D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它表达的是一种动态美,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与形式上的和谐匀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有一项是A中国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在赏玩一幅顽石图时会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这种快感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密不可分。B要想谈中国的艺术,必须得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因为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C中国的建筑也是艺术的体现,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它们的和谐感与形式美,都是来源于某种中国的书法风格。D因为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意识,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学习它就是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3)根据原

7、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人们把绘画和书法相提并论,但由于书法有着丰富的传统,得到了人们对它的尊崇,也就获得了高于绘画的地位。B由于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所以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就能够领略其艺术美。C中国书法中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等美感,实际是书法家在解决汉字笔画的结构问题时创造出来的。D和谐、匀称、对比、平衡等这些书法艺术中的美学观念,可以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也同样运用于其他艺术欣赏。参考答案:(1)B;(2)D;(3)A(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

8、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B项说法错误,相关的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是“西方艺术总是到女性人体那里寻求最理想、最完美的韵律,把女性当作灵感的来源。而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则通常满足于高兴地赏玩一只蜻蜓、一只青蛙、一只蚱蜢或一块嶙峋的怪石。”(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中信息能力。本题D项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是“学习书法艺术,实则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由此可见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甚至可以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

9、”(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本类题,一定要仔细到原文中去印证。本题A项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是“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比如本题A项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是“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朱熹注释了孔子,但朱熹如果穿越回春

10、秋时期,恐怕孔子说的话一句都听不懂。词汇更新了、发音也变了,但后人为什么还懂前人的东西呢?因为贯穿其中的语法是恒定的。同样,在我们经历的短短几十年里,器物变了、制度变了,但传统就像“恒定的语法”,始终在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我们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丢失了“传统的语法”,正是今天中国很多文化产品给人浮躁感、荒诞感的根本原因。手握遥控器,换一圈台能有一半播着古装剧,却大多是飞剑穿喉、男欢女爱之类;厚黑三国、戏梦红楼、麻辣水浒,种种出版物打着传统的旗号,贩卖的却是铜臭。工艺品非得加上冰裂纹、青花蓝,才是深具“中国神韵”;演出非要搞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去,才被认为是“弘扬了传统文化”。无论在什么国

11、家什么时代,这样的胡乱拼凑、浅薄杂烩能被视为“传统”,那可真是咄咄怪事。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有冲击,甚至有断裂,这是事实。五四运动后推崇“德先生”和“赛先生”,强调西化,贬抑传统,这也是事实。直到今天,许多人在面对舶来的文化观念、知识体系和制度构架时,总会对自己的传统有自卑、有偏见。他们忘记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中国是真正的“文明国家”,因为这种文化和文明的力量是一种情感纽带,可将亿万人民整合在一个国家里。他们看不到,春运40天那“人类最大规模的短期迁徙”,正是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和亲情、乡情的体现。更不用说牙牙学语的孩子就能朗诵唐诗、宋词了,那更

12、是植入中国人心里的文化之根。还有比这更强大、更具生命力的传统吗?像鱼活在水中一样,我们其实每天都活在传统中。我们的文化作品,难道不更应该立足于传统的土壤吗?“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得,他也因此得出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立足传统?最重要的,还是找到基本的价值观。泰坦尼克号有美式传统价值,巨轮沉没时也讲绅士风度,“让女士和儿童先上救生艇”;七龙珠圣斗士星矢有日本传统价值,“守护”“坚持”这样的主题词反复出现。相对而言,我们成天上演的

13、宫闱斗争、阴谋权术、拳脚功夫,非但没有中国传统价值,反而传播了一堆杂乱的、错误的价值。史学前辈钱穆曾建议现代人要对先人的创造物抱有“温情和敬意”。仅以论语为例,虽然于丹备受争议,但她的电视讲解的确推广了论语,这也是一个启示。从三字经到增广贤文,有太多传统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黄金道德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崇高的价值观,如果能用当代人感兴趣的方式讲出来,会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也就有极大的“市场潜力”。让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现代社会相结合,传统就一定能适用于现代,适用于世界。(节选自用优秀传统文化教化国民)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14、随着时代变迁,汉语的词汇和发音都发生了变化,但是贯穿其中的语法是不变的,因此,朱熹能够注释孔子。B在我们的一生中,变化的是器物或者制度,不变的是植入我们内心的传统,而传统又决定我们对人生的看法。C现在电视台大多播着飞剑穿喉、男欢女爱之类的古装剧,给人浮躁感、荒诞感,其实质则是“传统的语法”的丢失。D加上青花蓝的工艺品,貌似具备了“中国神韵”,实际上,这样的胡乱拼凑、浅薄杂烩根本就不能被视为“传统”,像鱼活在水中一样,我们其实每天都活在传统中。我们的文化作品,难道不更应该立足于传统的土壤吗?“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是

15、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得,他也因此得出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立足传统?最重要的,还是找到基本的价值观。泰坦尼克号有美式传统价值,巨轮沉没时也讲绅士风度,“让女士和儿童先上救生艇”;七龙珠圣斗士星矢有日本传统价值,“守护”“坚持”这样的主题词反复出现。相对而言,我们成天上演的宫闱斗争、阴谋权术、拳脚功夫,非但没有中国传统价值,反而传播了一堆杂乱的、错误的价值。史学前辈钱穆曾建议现代人要对先人的创造物抱有“温情和敬意”。仅以论语为例,虽然于丹备受争议,但她的电视讲解的确推广了论语,这也是一个启示。从三字经到增广贤文,有太多传统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黄金道德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崇高的价值观,如果能用当代人感兴趣的方式讲出来,会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也就有极大的“市场潜力”。让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现代社会相结合,传统就一定能适用于现代,适用于世界。(节选自用优秀传统文化教化国民)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随着时代变迁,汉语的词汇和发音都发生了变化,但是贯穿其中的语法是不变的,因此,朱熹能够注释孔子。B在我们的一生中,变化的是器物或者制度,不变的是植入我们内心的传统,而传统又决定我们对人生的看法。C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