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5508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基于此,他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乃诗之病。”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伐病”的功效。苏轼的意图十分明确,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不能一味地粉饰

2、现实,阿谀奉承。苏轼在向哲宗皇帝申述自己因诗获罪的原因时说:“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敕臣今后遇事即言。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仍复作诗文,寓物以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这说明苏轼确是有意继承风、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提倡充分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以揭发流弊、拯时救世。苏轼答乔舍入启中写道:“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国之将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用舍之间,安危攸寄。”作者把文章重“体用”还是重“华采”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强调“以体用为本”。“以体用为本”与“有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苏轼文艺中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反映。苏轼

3、认为诗画要传神,而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对苏轼诗贵传神的见解,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其一,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苏轼评诗人写物云:“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其二,诗要有“超以象外”的远韵。“远韵”是“神似”的自然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超以象外”的无限时空中,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的余地,这就是“远韵”。其三,诗歌创作要有“空静”的心态。苏轼送参寥师诗云:“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只有处心于静境,才能摆脱动境的干扰,才能洞察万物的纷纭变化;只有置心于虚空,才不为成见所蔽,才能容纳万般妙境。唯其如此,才能写

4、出体物传神、意境深邃的诗篇。而要使心境“空且静”。首先必须从烦琐的世俗事务中摆脱出来,使身心闲逸。闲逸才有空静,空静才有妙境和远韵。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天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须雕琢。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作者的个性,给人以“清新”之感。苏轼在评论诗歌时,常常用天工清新作为审美标准。在苏轼看来,自然清新的诗可以当餐,可以提神,清新是诗的生命,美的极致。苏轼“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以及“法天

5、贵真”等,就已道出了不事人工雕凿的“天工”的实质。在苏轼的哲学思想中,最高的范畴也正是“自然”或“道”。苏轼追求自然之美,实际上是以他最理想的、至高无上的“道”或“自然”作为他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出色的文学批评家,苏轼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有着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与其政治、哲学思想密切相关。B. 苏轼认为文章应当重“体用”而轻“华采”,这与他“有为而作”的文学主张在精神上是完全契合的,并且反映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C. 苏轼主张诗贵传神,认为成功的艺术作品不应追求摹写物象,而要传客观物象之神,且须具备“超以象外”的远韵。D. 苏

6、轼的“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且这个美学思想常常被他用来作为评论诗歌的审美标准。5.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他有意继承风、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并通过创作来实现文学揭发流弊、拯时救世的社会功能。B. 苏轼引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说明诗人要具备“写物之功”,传客观物象之神,达到“神似”,方能为“远韵”和“空静”提供发展空间。C. 只有处心于静境与虚空,方能摆脱动境的干扰和成见的蒙蔽,才能够把握住万物的变化,容纳各种各样的妙境,进而创作出传神诗篇。D. 苏轼把“自然”或“道”作为自己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提出

7、了“天工与清新”的诗画美学标准,认为出自“天工”者,会给人以“清新”之感。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苏轼因诗获罪,然而通过他向皇帝申述自己获罪原因时的言语,我们却依然可以发现他对诗歌有所劝诫、有补于世的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坚持。B. 林逋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对梅花枝条和香气进行了准确生动的描写,这符合苏轼“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的标准。C. 苏轼评价王维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因为诗与画虽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D. 孟郊落第所作“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极尽忧伤,而得第所作“春风

8、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欣喜无比,这体现了苏轼所追求的自然之美。参考答案:4. C 5. B 6. C【4题详解】试题分析:C项,只是不能“满足于摹写物象”。 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题详解】试题分析:B项,“方能为空静提供发展空间”于文无据。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

9、致。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6题详解】试题分析:C项,“这是因为”错,前后不具备因果关系。完成本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检查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表述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18日发布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被列为疾病。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游戏障碍是一种游戏行为模式,包括玩数码游戏或视频游戏,特点是对玩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

10、至于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仍然继续玩游戏或不断升级。世卫组织说,游戏障碍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可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及其他重要功能性领域造成重大损害。相关症状包括无节制沉溺于单机或网络游戏:因过度游戏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明知会产生负面后果却仍沉溺于游戏等。世卫组织表示,确诊“游戏障碍”疾病往往需要相关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医学界对游戏障碍被列为疾病看法不一上出。(摘编自218年6月19日参考消息)材料二:一是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要健全制度机制,强化日常监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紧抓实抓好这项工作,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

11、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二是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发现涉及中小学生的网络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宣扬赌博、暴力、色情等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要及时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整治发现学生有沉迷网络等问题的,要及时给予教育和引导,使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三是集中组织开展专题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了解预防沉迷网络知识和方式,提高对网络黄赌毒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四是严格规范学校日常管理。要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并指导学校加强对校园网内容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各校要明确学校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加强

12、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五是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要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提醒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同时下发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各地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家长,并做好回执回收保管。(摘编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材料三:“互联网,信息广,助学习,促成长。迷网络,害健康五个要,记心上。”此次教育部发布通知的同时,配发了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特附“防迷网”三字文,意在引起家长对子女沉迷网络行为的重视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有人工作。据南京师范大

13、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冯建军介绍,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亲子依恋、态度及教养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通常专制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和睦,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在缺少现实交往的情况下,孩子会为找寻寄托而迷恋网络,最终沉迷其中。“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学习、人际、家庭等压力却得不到及时支持和化解时,网络虚拟世界就会提供一个可以逃离压力,回避困难的世外桃源”装涛解释道“家长要对孩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识别与解决,必要叶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帮助。”(摘编自柴如瑾、祁琳教育部紧急致信全国中小学生家长:预防孩子沉迷网络!)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世卫组织将游戏障碍纳入疾病范畴,虽然备

14、受医学界质疑,却不失为一种能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明智之举。B. 教育部下发紧急通知既说明中小学生游戏成瘾的现象己很普遍,同时也说明了综合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C. 学校和家长在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责任在于管理,家长的责任在于教育。D. 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附有“防网迷”三字文,有利于家长施教,体现了有关部门的良苦用心。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判断是否患“游戏障碍”的重要依据是对于玩游戏是否具有控制力,是否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是否不计后果、不顾一切。B. 从材料一可知,十二个月的时间底限并非可确诊为游戏障碍的不可改变的确数,那些症

15、状严重者其时间可低于十二个月。C. 由材料二中通知要求学校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可以看出,家长网络素养不高是孩子沉溺游戏的重要诱因之一。D. 如果家长多与孩子进行现实交往和有效沟通,亲子关系和睦,孩子因家庭关系不和谐而迷恋网络的问题就可能得到缓解。9.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成瘾,这是近年来受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为防患于未然,请整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们应做好哪些预防工作。参考答案:7. B 8. C 9. 健全网络环境监管机制;集中开展多种形式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认识沉迷网络的危害性,自觉抑制了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严格规范学校日常管理;家长要切实履行监

16、护职责;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与子女要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和睦的亲子关系;当孩子遇到压力和困难时,家长要给予理解和帮助。【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虽然备受医学界质疑”分析有误,无中生有。文中无此内容。C项,“学校的责任在于管理,家长的责任在于教育”分析有误。材料二中说“并指导学校加强对校园网内容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